趙已然,從「西北歌王」到借錢度日的寄生蟲,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七阿姨愛八卦 發佈 2021-09-30T10:06:19+00:00

一覺醒來,網絡上被趙已然去世的消息刷屏了,那個停留在八十年代,不願意醒來的人,他還是走了。坊間曾流傳這樣的一句話:「我停在了那個地方,那個純真年代,那個沒有毒品,沒有妓女的火紅年代並遲遲不願離開。」

文/七七

一覺醒來,網絡上被趙已然去世的消息刷屏了,那個停留在八十年代,不願意醒來的人,他還是走了。

坊間曾流傳這樣的一句話:「我停在了那個地方,那個純真年代,那個沒有毒品,沒有妓女的火紅年代並遲遲不願離開。」

這或許是對趙已然一生最好的詮釋。

他在八十年代正當紅,被人稱為「西北歌王」,然而最後卻淪落到靠借錢,以及友人的救濟度日,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一、

1963年1月23日,趙已然出生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親尤其擅長樂器,毫不誇張的說所有樂器他父親都會。

從十歲開始,趙已然就開始跟父親學習拉二胡,從此開始和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

父親是作曲家,母親是一名秦腔演員,在父母的工作薰陶之下,趙已然的童年就在大喇嘛聲中的革命歌曲,以及毛澤東語錄中長大。

這對他未來的人生道路,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四歲前的趙已然還不會說話,但是會唱歌。

這種影響,等到他上學以後沒有擺脫,上完中學就開始上大學,1980年,趙已然考上了陝西師範大學,在那裡學習化學。

在這年,受大環境因素影響,中國內地終於出現了第一隻搖滾樂隊「萬李馬王」,聽名字就知道這是由四個年輕人組成的樂隊。

他們的名字,值得人們記得,他們分別是——萬星、李世超、馬曉藝和王昕波。

「萬李馬王」樂隊在北京外國語學院成立,樂隊的第一場表演就驚動了電視台,當時國內的表演還很傳統。

戲劇和樣板戲、獨唱、合唱、朗誦,這些表演才是主流。

這種「咣、咣、咣」的表演,對觀眾來講還是個新鮮的玩意,雖然不知道台上歌手唱的是什麼玩意,但是聽起來帶勁兒。

在表演的時候,恰好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主持人吳曉庸就在現場,此人見多識廣,知道中國出現了自己第一支搖滾樂隊,當時就非常激動。

演出結束之後,還特意追過去採訪,這段採訪甚至在國外電視台播出,可以說趙已然恰好趕上中國搖滾樂的萌芽階段,這也對他未來的道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二、

因為文宣隊的底子在,趙已然進入大學就開始混樂隊,不過不是搖滾樂隊,而是交響樂隊,才華橫溢的他在樂隊裡很吃香。

因為排練音樂耽擱了學習,學生科就想開除他,結果團委不干,天天去找學生科吵架。

趙已然在的那幾年,師大的樂隊年年拿大獎,這樣的學生怎麼能夠隨便開除,沒辦法最後折了個中,讓他留了一級,直到1985年才畢業。

可惜樂隊的成員相繼畢業,100多個人的交響樂隊自然已經無法繼續維持。

就在團委老師頭疼的時候,從小就跟父親走南闖北的趙已然安慰他:沒事,咱們可以成立一個電聲樂隊,通過音響一個電吉他就可以頂替幾十把小提琴,一個電子琴可以頂一堆亂七八糟的樂器,一個貝斯又可以頂幾十把大提琴,你給我錢,我去搞定這一切,咱們還能拿獎。

還真別說,團委還真就答應了,直接給了趙已然5000塊錢,讓他去置辦這些東西,在那個年代,這可是一筆巨款,差不多相當於北京一套房了。

趙已然也是一個實幹家,拿著5000塊就去了樂器店。

經過精挑細選,最後買了一個架子鼓、一把電吉他、一個電子琴、一個電貝斯以及三個音響,最後5000塊還有剩餘。

樂器拉到學校,擱置在了操場上,樂團的成員們圍在那看新鮮。

最後開始分配「任務」,電吉他、電子琴這些樂器,樂隊裡早就有人會,自然很快就找到了樂手,唯獨架子鼓沒有人爭搶。

最後老師不得不主動問:「架子鼓呢,有沒有人會?」

趙已然不得不硬著頭皮站起來回答:「老師,我會。」

這老師也沒較真,直接讓把樂器搬到了排練室內,然後大家趕緊拆包裝、插電源,然後開始「嗷嗚」地彈奏起來,玩得不亦樂乎。

唯獨架子鼓,趙已然誰也不讓動,他也不動。

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大家盡興之後,都回去睡覺了,趙已然才偷偷摸摸地回到了教室,開始拆包裝,然後根據包裝里的圖紙組裝,錯了無數次......

費了好大的力氣,他才裝好,他想這樣應該就是正確的吧?然後就開始坐在鼓凳上,深吸一口氣就開始練習,這一練就是一個晚上。

三、

第二天,成員們來到教室的時候,趙已然已經能像模像樣地敲鼓了,可以說打鼓這塊,趙已然是無師自通。

隨後成員們就開始排練那首陳美玲演唱的《原野牧歌》,拍了兩天後就在學校的禮堂舉行了一場舞會。

一行人在上面表演了四首歌,在現場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學生們看得開心,樂隊成員們也覺得這種表演確實十分好玩,比交響樂團好玩多了,更能釋放自己內心的情緒。

當然,這時候的趙已然還不知道自己搞的就是搖滾,當時的他只是愛熱鬧而已。

除了搞樂團,他還愛跳舞。

在大二、大三左右的時候,就開始跳迪斯科,周末的時候,拎著音響跑去公園,幾個人就開始在那跳,大概類似於現在的蹦迪。

那時候的趙已然玩得好不歡樂,不過他還是畢業了。

1985年,趙已然回到了銀川,他被分到了當地的一家化肥廠,在教育科工作,基本上沒什麼事兒干。

用他的話來說,除了領工資基本上沒什麼活,無聊的他整天在外面跑,辦舞會、開吉他班,忙得不亦樂乎。

後來乾脆辭去了還算體面的工作,專心做音樂。

1989年,趙已然前往北京發展,那時候他的弟弟,已經在北京搖滾圈小有名氣,人送外號「西北鼓王」,就連汪峰都忍不住讚嘆:這哥們的鼓打的是真牛。

不過熟人總喜歡叫趙已然「鼓王」,因為他的鼓比趙牧陽更牛。

在北京廝混了一年之後,趙已然開始去南方發展,因為那邊的錢好賺,只要氣氛到位,錢從來不是問題。

在閩南呆了兩三年,趙已然賺了100多萬,在九十年代,這筆錢可以說相當大的一筆錢了。

結果讓他隨賺隨花了。

「從畢業後,我就上了幾天班,在這之後的十年時間裡,我沒從音樂之外的地方,賺到過一分錢。」

趙已然說這句話的時候,臉上洋溢著些許笑容,靠音樂養活自己,對每個音樂人來講,這或許就是最大的驕傲。

四、

說來也奇怪,1989年到1998年,這十年應該是趙已然一生中最風光的時候,卻沒有留下任何的影像資料。

甚至沒能留下一張照片。

從1998年以後,趙已然的人生和前十年相比徹底背道而馳,在後面的日子裡,他沒有在音樂里賺過一分錢。

對於自己經歷了什麼,趙已然閉口不談,他表示到哪也不能說。

2000年左右,或許是掩飾內心裡的自卑,亦或者反感當時的音樂環境,趙已然搬到了北京周邊的農村,並且越搬越遠,那時候的他已經開始借錢度日。

而和他同時期的歌手們,有的已經混出頭,在北京成家立業,沒有混出頭的,也對生活折了腰,開始轉行。

唯獨趙已然一個人孤獨的堅持著,他除了玩音樂之外,沒幹過任何的工作。

而那時候的中國樂壇流行歌已經開始崛起,「大張偉」曾經在節目中表示過:「我一直以為,是周杰倫殺死了中國的搖滾樂。」

這句話雖然不是絕對的正確,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

沒有了經濟收入,趙已然只能像「寄生蟲」一般生活,房租是女朋友在交,親戚好朋友們也會給他一些錢花。

趙已然開始了漫長的「墮落」生涯。

生活很簡單,一雙拖鞋、一隻牙刷,中國大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趙已然依舊停留在八十年代,不願醒來。

五、

等趙已然正式公開露面的時候,已經是2002年了,他已經沒了當年的意氣風發和揮斥方遒,生活的失意讓他看起來有些頹廢。

菸酒的侵蝕,也掏空了他的身體。

在這一年,趙已然圈內的一些朋友開始相繼伸出援助之手,希望能夠幫他改變一下窘迫的現狀。

當時野孩子樂隊的主唱在三里屯開了一家叫「河」的酒吧,趙已然去唱了幾回,還在朋友們的幫助下,發表了一張叫《活在1988》的專輯。

這也是趙已然一生中唯一的一張專輯。

從歌聲來講,趙已然的聲音也就是KTV中級水平,但是豐富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對音樂獨特的理解,讓他賦予了歌曲獨特的靈魂。

喜歡他歌曲的人,把這張專輯奉為神作,不喜歡的人一首歌都聽不下去,再加上當時音樂市場的環境,趙已然的這張專輯自然銷量寥寥無幾。

他又沒賺到錢。

實際上,早在十年前,就有朋友勸說他,讓他商業化一些,還特意給他拉了一個活,去法國餐廳唱一首歌,4000塊錢。

還建議他錄一張專輯,錄完就不窮了。

趙已然也知道朋友們說的這些都對,但是他都沒去做,用他的說法,他所有的情緒都在他那些歌里。

他的自卑、悲哀、不幸等等所有好的不好都在歌曲了,甚至連他的手藝,他zuo愛時候的表情,都在歌曲里。

這些東西本來是屬於他自己的東西,怎麼可能給別人看,怎麼能拿來換錢呢?

正是這樣的驕傲,造成了趙已然窮困潦倒的一生。

等到他放下面子,一心想要擺脫「寄生蟲」般生活的時候,他已經錯過了一個時代,一個屬於他的時代。趙已然也只能把他自己的青春變成一場無可挽回的舊夢,將苦酒和熱淚融化成嘆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