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延壽公司CEO:推進第一款抗衰藥物面世,行業需做出改變

時光派hebe 發佈 2021-09-30T09:11:31+00:00

所有抗衰老研究都基於一個共識:衰老是一種疾病,我們可以通過研發藥物來治療它,延長我們的健康期和壽命。

編者按


本文由「時光派研究院」譯自Loyal創始人Celine Halioua對抗衰老行業的思考,Loyal是一家研發寵物狗抗衰老藥物的初創公司。

在以往的推文中,我們談論較多的是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和他們對行業的看法,對抗衰老的商業化涉及較少,可抗衰老研究成果的普及恰恰離不開商業化。Celine Halioua曾以多種身份參與抗衰老研究,她豐富的經歷能為我們提供一種更多維度的思考方式,加深我們對行業的了解。

所有抗衰老研究都基於一個共識:衰老是一種疾病,我們可以通過研發藥物來治療它,延長我們的健康期(編者註:healthspan,指壽命中不受重大疾病困擾的時間)和壽命。

如果我們能把這一設想變為現實,數百萬人將會因此受益,生活質量大幅提高,晚年不受疾病纏身之苦。

但監管機構卻始終不肯鬆口,不允許任何實驗把衰老設定為干預對象。這並不是因為科技不夠先進,而是監管、社會、結構、文化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阻礙了這一進程。比如目前抗衰老藥物的研發始終處於監管缺失狀態,社會各界對衰老的定義爭論不休,要不要把抗衰老藥物納入醫保等等。

我認為,如果想在十年內看到第一款真正的抗衰老藥物獲批上市,整個抗衰老行業必須在以下幾方面做出改變:

No.1

關心抗衰老藥物能否逆轉衰老,

而不是它能否治療某種疾病

新藥物獲批上市前,必須經過一系列符合監管機構要求的臨床研究,證明它的安全性和療效。

對傳統藥物來說,設計怎樣的實驗,用什麼標準得出怎樣的結果,才能證明藥物有效又安全,一些都有例可循。比如COVID疫苗,治療組與安慰劑組的新冠感染率就是衡量疫苗是否有效的不二標準。

但抗衰老藥物的實驗卻處在一種「無前例可考」的狀態。因為FDA等機構不承認衰老是一種疾病,所以實驗不能針對衰老進行靶向治療,所以抗衰老藥物的研發不得不曲線救國,主要策略如下:

① 選擇一種抗衰老藥物能治療的疾病,通常是與衰老無關的疾病,比如某種遺傳病。然後通過IV期臨床試驗或後續研究的結果證明,這種藥物除了能治這種病以外,還有其他好處,比如延緩衰老。

② 選擇一種與衰老有關的疾病,證明藥物能夠通過逆轉衰老治療這種疾病。

採用上述兩種策略的好處顯而易見:不用和FDA死磕「衰老到底是不是一種疾病」,沒有監管風險;實驗設計也有過往的模板參考,降低了臨床風險;研發要費更低,花費時間更短,堪稱物美價廉。

走捷徑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不直接檢測藥物能否抗衰老,而是檢測它是否能治療某種疾病,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前者只需要研究「這個藥物是否有效?」,後者則要同時研究「這個藥物是否有效?」+「它能治療XX病嗎?」+「它的臨床效果和XX病有關係嗎?」,難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No.2

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抗衰老公司,

而是懂得如何研究抗衰老的公司

目前抗衰老公司的數目並不算多,但它們關心的問題出奇的一致:怎麼發現新的抗衰老靶點和途徑。它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發某種化學物質或者藥物,之後證明它能夠抗衰老,最後把這項專利賣給大型製藥公司。這本無可厚非,畢竟是商業公司,想活著就得努力恰飯,而且它們的研究也推動了抗衰老領域的發展。

問題在於,幾乎所有抗衰老公司都在這麼做,沒人想搞真正的抗衰老藥物研發,因為這樣問題又繞回去了:怎麼得到官方批准?用什麼標準來衡量藥物是否真的逆轉了衰老?

對公司來說,解決這個問題,不但沒有任何經濟上的回報,還會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比如需要公開實驗數據等等,吃力還不討好。但我們依然需要一些抗衰老公司站出來,去做真正的抗衰老研究,拿出一種能在臨床上起效的藥物。不然我們所謂的抗衰老研究,不過是在打擦邊球。

No.3

自給自足,擺脫對外部資金的依賴

抗衰老公司大多是偏科生,前期的藥物研發能力有多優秀,後期的臨床研究和藥物商業化能力就有多拉胯。但這也不能全怪它們,畢竟前期可以省著來,但後期要做的事情個個都是吞金獸,能拿得出這麼多錢的公司簡直鳳毛麟角。

所以無論抗衰老公司的初衷是什麼,都逃不開「生而為賣」的命運。要麼是它們研發出的藥物,要麼是整個公司,遲早要擺在貨架上供大型製藥公司挑挑選選。

對其他生物技術公司來說,這算不上大問題,但對抗衰老公司來說卻是致命的。現在抗衰老行業最大的問題是官方不承認衰老是一種疾病,不允許在實驗中以衰老為靶點。製藥公司並不關心這些事情,更不會為此承擔監管風險和商業風險。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抗衰老藥物會影響現有藥物銷售,所以製藥公司不幫倒忙就不錯了。

要想推動抗衰老行業發展,歸根到底還是得靠自己。抗衰老公司必須努力增強自身實力,擺脫對大型製藥公司的依賴,實現自給自足,才有底氣有能力推動抗衰老藥物的研發。

No.4

充足的資金和耐心的投資者,

才是抗衰老藥物研發的關鍵

抗衰老圈有一個神奇的現象:大筆資金流向不知所云的項目;優秀的公司只能得到短期投資,發展嚴重受限;優質創意得不到資金支持。這充分說明抗衰老圈需要更高質量的投資人。

何謂高質量?首先,要有錢。生物學的研究,成功概率往往和資金多寡成正比。如果我們想在十年內研發出一種抗衰老藥物,需要多次實驗,每次花費不會低於1億美元,沒錢免談。

但目前的投資亂象也說明了只有錢還不夠,掏錢的人必須有耐心,能把眼光放長遠。萬一1億美元的實驗在初期失敗了,要想重整旗鼓,離不開投資人無怨無悔地繼續砸錢。如果投資人耐心不足或者資金有限,大概很難做到這一點。

No.5

明確一點,抗衰老並不是長生不老,

而是通過逆轉衰老治癒相關疾病

許多抗衰老研究出圈時,總是和「長生不老」「活到幾百歲」等噱頭掛在一起,這固然吸引了眼球,卻也帶來了許多爭議,加深了大眾對抗衰老的誤解。其實從本質上說,抗衰老藥物只是一種能降低全因死亡率和發病率的藥物,能夠通過逆轉衰老狀態治癒相關疾病,卻不能讓人長生不老。

抗衰老藥物要想跨越沖沖障礙獲批上市,免不了與製藥公司和保守的監管機構打交道。為此,老老實實遵守當下的規則框架,努力提高風險回報比才是上策。

No.6

反覆研究同樣的抗衰老工具,

反而限制了我們對衰老的理解

二甲雙胍、雷帕黴素被奉為抗衰神藥,備受矚目。目前有大量實驗圍繞這些明星藥物展開,從各個角度翻來覆去地研究,沒有新花樣。原因很簡單,這些藥物已經經過多次臨床驗證,可以直接進行實驗。如果去驗證某種新藥物的抗衰老效果,時間、金錢、精力上都是個大挑戰。

雖然這些研究能幫助我們理解衰老的部分機制,但也有其局限性。如果不擴展我們研究衰老的工具,那我們對於衰老的理解永遠都是片面的。長期如此,我們的眼光會只局限於二甲雙胍等藥物影響的衰老通路和機制,無法全面了解所有衰老機制,阻礙抗衰老研究發展。

No.7

抗衰老不是一門獨立的生物學學科,

而是一門跨學科的綜合學科

生物學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就是開發一種能對抗衰老的藥物。如果把抗衰老藥物的研發當成一幅拼圖,拼圖的碎片就散落在各個生物學領域中,彼此看起來似乎毫無關聯。如果不打開思維,總是老一套,難免會錯過一些拼圖碎片。

所以我在做抗衰老研究時,會特意聘請其他領域的科學家,從新的視角出發,補足我們思維上的不足。

—— TIMEPIE ——

這裡是只做最硬核續命學研究的時光派,專注「長壽科技」科普。日以繼夜翻閱文獻撰稿只為給你帶來最新、最全前沿抗衰資訊,歡迎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和疑惑;日更動力源自你的關注與分享,抗衰路上與你並肩同行! #內行才知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