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日本】日本的「文庫本」文化

福澤新媒體 發佈 2013-02-18T17:43:33+00:00

▇ uedada 我還沒有平板電腦,也沒有智慧型手機,但最近,雖然有點晚了,但也第一次有了閱讀電子書的體驗。 機緣是老友傅瑞德兄的著作《一個人的出版史》。他為了紀念出版,寄了一本紙本版給我。我同時得知,此書正簡兩體版都可以在他的出版網站「

▇ uedada


我還沒有平板電腦,也沒有智慧型手機,但最近,雖然有點晚了,但也第一次有了閱讀電子書的體驗。

機緣是老友傅瑞德兄的著作《一個人的出版史》。他為了紀念出版,寄了一本紙本版給我。我同時得知,此書正簡兩體版都可以在他的出版網站「潑墨書房」免費下載。所以我立即在我的iPodTouch安裝iBooks軟體,下載了簡體版(因為我有所好奇,例如台灣的正體版和大陸的簡體版有沒有詞彙差別。開始閱讀就發現,差別果然不少)。

紙本版大得還令人懶得帶它出去,但下載iPod裡就可以放在掌上,還相當方便。用指尖擦螢幕「翻」頁的感覺也挺不錯,還有書籤以及馬克筆的功能也讓我覺得相當稱心了。可是這些方便倒不讓我有「那麼,今後要看更多電子書。」,反而是「要是有這本書的『文庫本』版本多好啊!」

所謂「文庫本」就是日本書籍的小型規格。尺寸是長14.8cm,寬10.5cm,按照ISO紙張標準就相當於A6規格的平裝書。一般來說,很多一般文學作品和商務書、實用書之類首先以精裝版問世,銷路好的話就會在兩、三年後以文庫本的形式,價格也便宜到半價左右重新上市。

文庫本用的紙張比較薄,所以即使內容比較長,整本書的厚度頂多2cm左右,更長的話就會分成幾本,因此很容易放進大衣口袋和皮包隨便帶走。還有,封面就與中文的平裝書一樣使用厚紙,會在口袋裡任意彎曲,受到一些壓力或是碰到一些地方也不會弄壞(我看這就是目前電子書沒有的最大優點)。所以有些人會將這種文庫本塞到牛仔褲屁股口袋走。據說,文庫本是在八十多年前,由一家出版社為了普及古典文學而推出的規格,現在就完全扎根深入在日本人的讀書生活了。

日本人最常用的「家外書房」,大概是通勤電車吧。在首都圈、大阪等大城市的中心商務區,電車和公共汽車都四通八達,多半人不用私家車,而是搭乘這些交通工具上下班。雖然通勤擁擠太厲害,但除了最高峰的時段以外,還能夠確保可以翻開文庫本閱讀的空間。電車搖動的程度不會大到妨礙看書,運氣好坐到位子的話,整個搭乘時間都可以埋於讀書。不少人每天通勤時間往返需要兩、三個鐘頭,這些人每天可以看完一本書。此外,出差和外勤營業都會用電車,因此車站售貨亭都銷售文庫本。

但儘管說文庫本很便宜,每天換了一本又一本地閱讀下去,開支還不是不能輕視。其實,也有辦法節省開支。很多大城市中心部和城郊住宅區就會有不少二手書店,除了漫畫之外,文庫本也是重點商品之一。二手書店的商品價格就會降到新貨的一半左右,甚至到一、兩百日圓。還有,大城市一些公共場所,像是大車站前廣場等,時而會舉辦二手書大拍賣會,讓近鄰的二手書店聚會出攤子。這麼一來也可以吸引很多行人的注目,特別讓很多工作中、休息或是回家路上的上班族順便去看看,這些地方也是文庫本銷路最好的場所。

就這樣,既易到手又易攜帶的小型書就在城市很多地方大量買賣,讓很多人帶著走。當然,一些種類的書和雜誌用電子書就會更方便,但如果你要僅僅為了消遣,看有點意思的大眾小說或娛樂書的話,就沒有必要依靠平板電腦和網路(順便一提,目前日本很多電子書的價格沒有比紙本書便宜)。因為這個緣故,我估計電子書要支配日本書籍業界,還需要不少時間吧。

【INFO】潑墨書房
http://puomo.tw About the author: Editor [attach_md5]3b2adfe8e53762ecb27b7245b1a56632.com%2Favatar%2Fad516503a11cd5ca435acc9bb6523536%3Fs%3D80&r=G[/attach_md5]

. Follow him on Twitter / Facebook.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