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台灣】老台北的回憶 碧潭吊橋

福澤新媒體 發佈 2013-02-20T18:12:43+00:00

▇編輯室 「碧潭」這個位在新北市新店區的風景名勝,從日治時代開始,一直都是情侶約會的好地方。位在河岸邊的小赤壁以及橫跨新店溪的碧潭橋,早已經成了碧潭的景點象徵。其中,碧潭橋的興建,可以回溯到清朝乾隆年間,當時為了要修築貫穿台北城的瑠公圳,在

▇編輯室

「碧潭」這個位在新北市新店區的風景名勝,從日治時代開始,一直都是情侶約會的好地方。位在河岸邊的小赤壁以及橫跨新店溪的碧潭橋,早已經成了碧潭的景點象徵。其中,碧潭橋的興建,可以回溯到清朝乾隆年間,當時為了要修築貫穿台北城的瑠公圳,在新店溪的兩岸搭起了簡易的竹蛇籠。雖然到了1881年已經有往來兩岸的渡船在經營,但是畢竟一艘渡船只能坐上10幾個人,不算是便利的交通工具。於是到了1937年第一代的碧潭橋,才正式在新店溪兩岸架設起來。不過,由於新店溪每次只要遇到颱風豪雨,從山上竄流而下的水流,經常衝擊碧潭橋,而造成碧潭橋的安全問題。所以碧潭橋也因此在經歷過三次左右的修繕才保留到現今我們看到的樣貌,碧潭橋是目前台灣最長也是唯一被保存下來,屬於鎢鋼球軸承活吊橋。

台北的碧潭橋,曾經被日治時代的日日新報收錄到「台灣八景十二勝」的名單之中,由日治時代台北州技士陳海沙先生所設計與施工的碧潭吊橋,除了橋面長度冠於全台之後,利用鎢鋼球軸承的工法,在當時的建築界也算是少見的。所以,當碧潭吊橋建好之後,許多人喜歡來這裡踩著船、吃香魚,唱著歌,所以碧潭與碧潭吊橋也促成的許多的因緣。

在19世紀初之前,新店溪今日被稱為大坪林與安坑的東西兩岸間原本是沒有任何的交通路線可行走,最早年的原住民通常僅靠游泳渡河,後來蓋好的渡口,從新店溪上游到中游共有廣興渡、小坑渡、礦窯渡、塗潭渡、灣潭渡、小粗坑渡、直潭渡、新店渡、挖仔渡等九個渡口。但是自從碧潭吊橋蓋好之後,現在只剩下新店渡渡口,每天還是由一位船夫撐著篙,帶著往來河岸兩邊的人們。

除了碧潭吊橋之外,在橋頭的新店路、國校路以及新店後街,也被稱為「新店老街」。這裡在上個世紀的時候,稱得上是新店最繁華興盛的地區,這裡曾經依靠著淡水河的水運交通,提供了烏來、安坑、景美以及木柵一帶的農作物以及生活用品的集散,這也是為什麼這裡會有許多賣著雜貨、五金、蔬果的商店,櫛比鱗次。即便是現在都還能看到一些過去的軌跡,偶爾走進這些店家,還能感受到上一個世紀那種純樸的風情。

過去還有沒有碧潭吊橋的時候,碧潭的美麗對於住在安坑、頂城的居民的生活,卻是一種障礙。尤其在大雨過後,往返的交通就會被中斷。這也是為什麼在日治時代,住在文山郡以及新店庄的居民,發動興建一座吊橋的提議。台灣通史的作者連橫,曾經來到碧潭吊橋之後,寫下了一首詞:「大橋千尺枕江流,畫舫笙歌古渡頭。隔岸素馨花似海,香風吹上水邊樓。」想要欣賞碧潭橋,最好選在每個月的農曆十五日,這時候皓月當空,配上一座猶如彩虹般的吊橋,煞是好看。

碧潭吊橋剛建好的時候,想要來這裡羅曼蒂克一下,可不是像現在那麼簡單,只要用一張悠遊卡就可以一次到站。在那個時候,每當夏夜的時候,總有些文人雅士,會從艋舺搭乘小船,逤江而上,到新店吃香魚,看著月亮與吊橋。但是一般的市民,只能搭乘當時行駛於新店與萬華之間的縱貫鐵路新店分支線,稱為「萬新鐵路」。這條鐵路是台北鐵道株式會社在1921年所興建的民營鐵路。全長10.5公里,從萬華起站經過了馬場町、古亭町、螢町、水源地、公館、景尾、十五分、七張、大坪林以及新店,總共14個車站,每天的班次也不多,只有四個往返車次,這條鐵路一直到1965年才被陸續開發的公路系統所取代,不過,現在從捷運萬華站到碧潭站,則是比過去更方便了。

碧潭可以說是台北人的回憶也是台北人的浪漫地,走在碧潭吊橋上,看著來來往往成雙成對的情侶們,只能說時光毫不留情的往前移動,但是人們的感情卻因為時光的消逝而更加的光彩亮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