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林志炫為何不討喜?不為人知的專業陷阱,你不得不防

璃語職美人 發佈 2021-09-30T05:59:16+00:00

文|趙曉璃一、曾經因為《我是歌手》而翻紅的林志炫,沒想到這次在《披荊斬棘的哥哥》裡受到了質疑。

文|趙曉璃


一、


曾經因為《我是歌手》而翻紅的林志炫,沒想到這次在《披荊斬棘的哥哥》裡受到了質疑。


如果單純從唱功及之前在《歌手》的表現來看,林志炫在這次節目中應該會取得不錯的成績,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林志炫從一開始被看好,到如今人氣下滑乃至飽受爭議——這樣大的反差,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


這樣大的反差,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


在我看來,主要有內外兩大因素所致。


外因方面,需要考慮《哥哥》這檔綜藝節目的受眾群體和特點。


林志炫的歌曲主要受眾群體集中在70、80後人群中,而《哥哥》這檔綜藝節目有不少95後、00後在追:這類人群對林志炫的歌曲不熟,對林志炫也不太了解——這種情況下,本身人氣不高外加林志炫本人的一些特點,導致他在該節目中並不討巧。


內因方面,不得不提林志炫的個性特質。


在節目中,觀眾們能夠很明顯感受到林志炫對於音樂的追求,但同時,林志炫身上對完美的過度追求,導致他過於自我,做事不太能夠考慮到他人感受,表現出不太好溝通等特點,讓他的觀眾緣消耗無幾。


例如,為了保護好自己的嗓子,林志炫在房間裡堅持不開空調,也不太參與其他人的喝酒聚會等活動,這就導致他和隊友們難以達成一片,群眾基礎較弱,在三公選隊長的時候就沒被列舉。


與此同時,由於對音樂的極致追求,導致林志炫這個人很難說話,簡單來說就是堅持己見、很難溝通。


例如,之前的隊員李響就想挑戰自己,但林志炫認為唱歌不是他的擅長,並強調要呈現出最好的節目效果,每個人還是要選擇自己的擅長領域發力——這讓當時的李響很不爽,後來胡海泉他們知道後,也表示很震驚,甚至也嘗試勸說林志炫,但還是沒能說服他改變主意。


有文章分析說,林志炫參加《哥哥》這個節目,其實收穫並不大。究其原因,林志炫的個性特質不太適合這類團體競技類綜藝節目,他更適合參加單打獨鬥的、展現自我的類似《我是歌手》這樣的節目。


從林志炫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值得每位職場人警惕的點,那就是:個人太過沉迷自己領域的專業性,一味追求極致的專業性,容易落入「專業的陷阱」中而不自知!


二、


什麼是「專業的陷阱」?


從我經手的諮詢案例來看,越是專業的領域,越容易出現「專業的陷阱」:由於這些崗位具有自己的視角和要求,在涉及到組織整體利益時,這些專業人員就會一葉障目,掉入「專業的陷阱」中,不太能夠看到專業以外的事實全部,反而會給自己的職業發展帶來巨大的阻礙。


來訪者程璐(化名)前來諮詢時,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中。


根據資料顯示,程璐8年前畢業於某高校,財務專業背景,本科學歷。


畢業後的她通過校招來到了一家企業,從基層核算做起,然而讓程璐沒有想到的是,8年過去了,她依然還是停留在財務核算崗,不論是職位還是薪資都沒有明顯的增長——這讓程璐很是困惑,她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便前來向我求助。


  • 「財務專業是你的第一志願嗎?」我問。
  • 「是的,」程璐回答得倒也肯定:「我當時特地選擇的財務專業,因為我想成為一名專業人士。」


程璐的這個想法其實沒什麼毛病,成為一名專業人士本身也是很多人的共同願望。


  • 「那你能說說看,每個月你都做了哪些工作嗎?」我繼續問。
  • 「我的崗位是費用核算崗,負責審核單據、錄入憑證、製作費用分析表格等等。」程璐說。


三、


諮詢過程中,程璐和我說了這麼一件事。


那還是她工作第三年的時候,當時總帳會計離職了,主管私底下和她談過,問她有沒有在學習考證之類,程璐說自己初級職稱已經考過了,目前正在看書打算後面報考中級。


  • 「總帳會計離職了,你是否有意向挑戰一下?」主管問她。
  • 「我個人挺願意的,只是不知道自己的專業能力是否勝任。」程璐說。
  • 「這個不是問題,學起來倒也不難。」主管說。


這次談話之後,程璐對自己的工作更上心了:她嚴格按照公司規定把關每一筆業務,認真記錄每一張單據......她的勤奮和認真也是公司上下有目共睹的。


有一回,銷售部某業務主管李總找程璐要一些數據,按照李總的說法,就是把過往幾年和某業務有關的數據整理統計給他就行,他當天下午就要用到。


程璐接到李總吩咐的事情後,在自己的電腦前全力投入到數據整理中:她製作了一張表格,將數據按照邏輯關係校驗了一遍,但卻發現,有一處數據居然差了零點幾——本著認真負責的精神,程璐連中飯都沒來得及吃,花了好幾個小時各種檢查,想知道這零點幾到底差在哪裡......一直到下午三點,程璐的數據還是沒有交到李總手裡。


李總等得有些著急了,他幾次打電話過來向程璐要數據,程璐這邊說馬上就好,那邊依然在一絲不苟地檢查......一直拖到下午四點半,程璐終於找到了數據,她趕緊將數據發到李總郵箱並給李總留了言,可沒有想到的是,李總只回了三個字——「不用了」。


事後程璐才知道,當天李總實在等不及了,就找另外一個會計要數據,這個會計只用了十分鐘的功夫把數據導出來發了過去——在李總看來,程璐這孩子太「軸」了,做事太過較真,而且也不及時和他溝通,要不是他臨時換人要數據,非耽誤事情不可!


從此,公司領導對程璐的印象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們覺得程璐認真固然好,但卻固執己見、不主動溝通——這些特點會很耽誤事情,所以他們會認為程璐只適合從事基礎的審單核算工作,挑不起重任。


四、


我告訴程璐,專業上追求精益求精固然不錯,但我們想要在職場中發展得更好,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以任務為導向,做事前務必清楚對方的要求和預期。


在程璐的案例中,當李總找她要數據的時候,其實已經把要求和預期說得很明白了,那就是:「只要過往幾年的和某業務相關的數據即可」,並沒有要求她對數據進行加工及處理。


但我們的程璐過於執著與較真了,她不僅把數據進行了整理還進行了加工,並且在加工的過程中發現了問題不斷排查,導致任務未能按時完成,無疑給領導留下了「辦事不利」的印象。


換句話說,不是每一項任務都值得我們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的,我們要根據每項任務背後的要求和預期,採取相應的行動,而不是一意孤行,陷入到專業的追求里無法自拔。


2、避免陷入「完美主義」,有時候完成比完美重要。


在我看來,對專業有追求的人很容易陷入「完美主義」的陷阱中:凡事力求完美,往往會在一些不值得的細節中消耗過多的時間和精力。


這個時候,我們還是需要審視任務本身,最好能夠跳出自我的視角,站在企業全局的角度分析及判斷任務的重要性及難度,如果屬於很緊急但不難的事情,我們只需要快速完成即可,而不用過分糾結於細枝末節。


3、專業之外,別忘了其他能力的齊頭並進。


職場中,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其實是綜合能力。


我們不妨站在老闆的角度思考下:一個員工專業上很精湛,但個性執拗不好溝通,很難站在全局考慮問題,人緣也不好;另一個員工專業上雖然沒有那麼精湛,但個性開朗容易溝通,擅長站在全局考慮問題,擅長調動他人積極性並帶領大家共同完成任務——這個時候,如果公司新成立了一個項目,需要提拔一名員工做負責人,你會提拔誰?


答案不言自明。

沒錯,站在企業整體利益考量,企業的發展重於一切,如果一個人只有專業能力但專業外的能力很薄弱,TA的發展無疑是受限的:因為如果只論專業,你通常只能做到技術領導之類的職位;但如果你綜合能力很強,即便專業水平沒有那麼強大,也可以做到技術領導以上的職位——因為很多時候,恰恰是專業以外的東西(例如格局、視野、情商、領導力等等),決定了你的高度和發展空間。


行文至此,我想和你分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谷新光寫的一段話——


「古今中外,上到改天換地的大人物,下到企業組織中的一把手,如果只是某一方面的專家,那他們一定成就不了什麼大事,但凡有成就的人物,也決不定僅僅某一方面的專業,而是多種專業兼有,突破專業邊界,成就自己輝煌的人生。」


以上。

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等。2021年新書《能力突圍:職場加速成長的底層邏輯和方法》持續熱銷中。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作者信息及出處,違者必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