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鋼市八台鎮:「養牛專家」的致富路

河南科技報生活版 發佈 2021-09-30T01:48:46+00:00

勤勞實幹一直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在舞鋼市八台鎮的養牛大戶安從軍的身上這項美德更是深入人心。

勤勞實幹一直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在舞鋼市八台鎮的養牛大戶安從軍的身上這項美德更是深入人心。安從軍今年52歲,從十七、八歲就開始打工,他輾轉多地,在平頂山賣過蒸饃,跑過出租,在廣東開過公交,還在家鄉開過貨車修理部,幹過貨車司機,可謂是事事通,之前的經歷都為他今後的牛場經營打下堅實的基礎。

安從軍說,他很久之前就發現,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肉類產品越來越受到市場的歡迎,尤其是牛肉,富含了大量的蛋白質,被許多家庭、食堂所歡迎,而且其單價較高,只要能上量,肯定是一條致富好路。終於經過多次考察於2015年,便投資100多萬元回村建起了肉牛養殖場。

剛開始養牛的時候,由於缺乏養殖技術,安從軍養牛出欄率很低。面對這種情況,他並沒有灰心。白天,他就圍在牛舍旁給牛餵水餵食、清理糞便,觀察牛的生活習性;晚上,就在燈下學習《快速養牛法》《養牛技術顧問》等資料。慢慢地,安從軍從一個養牛門外漢變成了村民眼裡的養牛能手。作為一名養牛專業戶,安從軍在搞養殖的過程中經歷了艱苦創業、曲折發展、不斷擴大的歷程。自從從事肉牛飼養後,張令進將全部精力放到養殖場上,一頭頭健壯肥碩的肉牛很是暢銷,收入十分可觀。秋季來臨,天氣一天天涼爽起來,聽安從軍說,每天,天未亮就要在自家的養牛場內忙活了,上料、拌草,這是每天要乾的工作,看著一頭頭壯碩的牛兒低頭猛吃著飼草,剛出生不久的小牛依偎在母牛身邊,安從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自家日子好過了,安從軍將鄉親朋友也記在心中。自開始養牛工作,安從軍就說到,麥秸打碎、玉米稈氨化都是牛的好飼料,既然牛場需要這些東西為什麼不在自家村里收呢?村民還能掙錢呢,這個想法一出現,他就立馬實施。自此,一到秋麥二季兒,村里凡是有勞動能力,都被他請來幹活兒,工資從不拖欠,婦女一天六十,男勞力一天一百塊,當天結算。「養牛場一年光飼料就得一千多噸,活兒有大家乾的。」夫妻倆看著能給大家找點掙錢的門路,心裡很是高興。同時安從軍在掌握了養牛技術並擴大規模以後,先後幫助帶動村里多名村民走上了養牛的致富道路,並在技術、資金、銷售、信息等方面提供幫助,使他們每戶靠養牛每年都有可觀的收入。多戶村民每天到安從軍的牛場定時餵牛、配料,閒時便回家干農活,在這裡他不僅學會了養牛技術,也增加了自己一份收入,現在他的幹勁更加十足。

想想未來,安從軍掩飾不住高興,養殖場做大做強的夢想也越發清晰。致富不忘鄉親,安從軍在發展壯大養殖場的同時,把自身發展與帶動當地群眾增收作為「雙贏」,利用產業優勢,帶動鄉親致富,為鄉村振興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董芳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