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個人渣,都幹了什麼啊

電影派 發佈 2021-09-29T14:42:14+00:00

某男子,在網絡上發了自我揭露視頻——點擊量過500萬,我就去死。這個視頻一經發出,瞬間點燃整個網絡。

一部新劇,開篇就是核爆。

某男子,在網絡上發了自我揭露視頻——

我虐待女人。

點擊量過500萬,我就去死。

這個視頻一經發出,瞬間點燃整個網絡。

很顯然,有人在控局

操縱者是誰?他有什麼目的?

這個男子真是十惡不赦之人?

看它,派爺的情緒就像過山車。

幾乎每一集一個反轉,全程高能。

而在懸疑背後,還有更可怕的惡人。

《致命點擊》

《致命點擊》,故事講法很有意思,每一集換一個視角,不斷拼出事件全貌

這種「拼圖敘事」的手法,類似於前不久的懸疑爆款《無罪之最》。

自爆的男子叫尼克,生活中,他是個非常優秀的人,是好父親、好丈夫、好兒子、好哥哥。

所以,視頻流出後,所有人都瞠目結舌,難以置信。

第一個視角,來自妹妹皮婭。

尼克曾是個無可挑剔的哥哥,善解人意。

可後來,他突然變得暴躁。

在奶奶的生日會上,兄妹兩人大罵,不歡而散。

皮婭出於兄妹之情和內心愧疚,拼盡全力尋找哥哥。

可每條路都走不通。

即便是報警。

一路奔波的皮婭,開始憤怒,開始崩潰。

但沒有人能幫她。

唯一的變化,是視頻的點擊量,不斷攀升。

這也意味著,哥哥危在旦夕

第二個視角,來自警察阿米利。

皮婭的P友。

阿米利對「尼克失蹤案」非常上心。

一方面,他想從民事科調進兇殺科;另一方面,當然是為了以後的嘿嘿嘿。

警察系統調查緩慢,阿米利開始使用網友開發的「尼克定位」app

凡是搜查過的地方,網友們都在app上標記。

於是,極有效率的地毯式搜索便開始了。

問題來了,他們為何如此盡心?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不。

他們想做的是「器官交易」的勾當

跟隨著網友的密集搜尋,阿米利找到了尼克。

不過,他已經成了一具冰冷的屍體

案件,從失蹤到謀殺。

故事的懸疑性和節奏感都再度升級。

尼克背後的秘密逐漸浮出水面。

第三個視角,來自尼克的妻子

尼克脾氣秉性大變,有原因。

半年前,妻子蘇菲在結婚紀念日坦白,自己出軌過

尼克勃然大怒。

你喜歡跟他上床嗎?

感覺棒嗎?告訴我

他還找到了姦夫,兩人還大打出手。

ok,姦夫成了嫌疑犯。

如果人是他殺的,這件慘案就歸結於婚姻破裂。

還沒完。

第四個視角出現,小三碧思麗

據她所說,尼克跟她情投意合,早已有魚水之歡。

注意,這個時間點,在蘇菲出軌之前。

碧思麗深愛著尼克,在得知他去世後還飛奔過來,要向警察要個說法,還要遊歷他的家鄉,感受他生活的痕跡。

可隨後的信息,打懵了她。

原來,尼克的紅顏知己不只有她,他在各個約P軟體都註冊了信息,撩騷完了,註銷,換平台

碧思麗痴情錯付,決定要接受記者的採訪,揭穿渣男的真面目。

這就帶來了第五個視角,媒體

劇中主要人物有兩個——

副製片人,時時刻刻跟熱點,挖猛料,想一舉上位。

另一個,他的女上司,更會炒作。

副製片人想採訪碧思麗,引爆事態。

可就在此時,尼克的妻子蘇菲找到了女上司,想壓下採訪。

於是,女上司心生一計,找來最亮麗的主播,採訪死者最親近的人蘇菲。

她打的什麼算盤?

老婆出面的採訪,自然比小三更具說服力

此外,所有的料都是她挖的,當然記頭功。

看《致命點擊》,每打開新的一集,你都會跟隨一個新的視角,進入到這個案件的邊邊角角。

這種觀劇的體驗非常沉浸。

有意思的是,隨著信息的披露,尼克的身份一直在變:人質、被害人、戴綠帽的好丈夫、出軌者、海王……

但懸疑、反轉,只是《致命點擊》的皮。

它真正想做的是,借尼克之死,來映照出網絡世界的醜陋真相——

警察系統脆弱無力。

媒體不顧真相,肆意炒作。

以及,另一股更不可忽視的力量。

每一次反轉,都會引來鍵盤俠愈加洶湧的情緒

當尼克自爆視頻流出後,就有網友憤慨。

下地獄吧 魔鬼

強姦犯 畜生

接著,網友們比警方更積極,他們傾盡心力搜索尼克。

為了什麼?

器官交易?或許,這只是煞有介事的說辭。

他們的真實目的,只是為了解悶子。

真的 我們只是在找樂子

鍵盤俠得知蘇菲出軌了。

ok,那她就是蕩婦,就是這件慘案的罪魁禍首。

於是,一窩蜂的謾罵隨之而來。

直至,蘇菲的兒子,開始瞧不起她。

其後的發展可想而知。

尼克出軌在先:「海王石錘,人渣BISS」。

碧思麗前來追問真相:「小三不知羞恥。」

……

但。

鍵盤俠從來不關心真相。

讓他們狂熱的是,情緒終於有了出口

尼克的為人到底如何?

是誰殺了尼克?

沒有人在意。

為了避免劇透,派爺只想說一個細節。

碧思麗真是小三麼?

不。

回頭看這個動圖。

她對尼克的描述是「靈魂伴侶」

而面對警察的審問時,她神經緊張,眼神閃爍,這是說謊的表徵。

事實上,她根本就沒和尼克見過面

她網戀,出於孤獨。

而她與尼克最親密的交流形式是語音聊天,可對方呢,冒用了尼克的帳號,用了變聲器。

當你看到了最後,得知了真相就會發現——

鍵盤俠的一切謾罵,都了無根據。

但他們的洶湧點擊,卻非常致命。

派爺在安利《仇恨標籤》(點擊:「就那個變態,別放過他!」)時,曾寫過網暴發生的過程以及惡劣影響。

這一次,派爺想借著《致命點擊》聊聊,網暴為何如此頻繁

最主要的原因是,網民是匿名的

隔著網絡這個巨大的屏障,他們可以隨意傾瀉情緒、仇恨,而能保證絕對安全。

恨從何來?

生活里。

一個現象是,網絡暴民多半生活不如意,他們需要宣洩。

而有個心理學概念叫「踢貓效應」

什麼意思?

踢貓效應是指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對象發泄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泄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典型例子。

父母生活不開心,打孩子。

丈夫在外不如意,打老婆。

而在網絡世界,這樣的「靶子」會更多

更重要的是,被網暴者很難反抗,因為,他們找不到對象。

比如尼克,自爆虐女人。

比如蘇菲,自爆出軌;碧思麗,坦白做了小三。

好啊,自己送上門來,「踢」TA!

但他們不曾在意。

語言,是可以誅心的。

語言,可以輕易毀掉一個人。

在現實中,有很多人都成了「尼克」

比如,2020年,杭州,吳女士只是去取了個快遞,一則「已婚富婆出軌快遞小哥」的傳言在網上炸了鍋。

視頻和十餘張微信聊天截圖。

是的,她的身份變了,成了水性楊花的熟女。

再比如「白醋少女」,她的照片被P到了小電影裡。

於是,網紅變女優。

類似事件一出,鍵盤俠們立即蜂擁而至,各種蕩婦羞辱。

後果呢?

白醋少年不堪其擾,選擇報警維權。

吳女士就悲慘很多,她飽嘗網友和朋友們的惡毒言語。

她的公司因為影響惡劣,以「不能出差」將她勸退。

很長時間內,她不敢面對世界,患上了抑鬱症。

四個月後,她才站了出來,堅定維權。

後來,造謠者受到了懲處。

可誹謗和網暴對吳女士帶來的傷害呢,誰來化解?

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很多人是不敢站出來的,清白是很難自證的

派爺想起了《讓子彈飛》的名場面。

黃四郎命令胡萬做一台戲,誣陷六子「吃了兩碗涼粉只給一碗的錢」。

胡萬和武智沖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

還要注意身後,鵝城百姓始終在跟著起鬨架秧子

六子,似乎真就成了欺行霸市的紈絝子弟。

正是圍觀群眾的大肆渲染,才最終導致了六子要用自戕的方式,自證清白。

當下的網絡暴民、鍵盤俠,和這些鵝城百姓,有何區別?

又有多少人,在忍受著六子一般的憋屈?

必須要科普。

網絡暴民、鍵盤俠其實經常涉及刑事犯罪或行政責任。

惡劣的,可以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關鍵指標:情節嚴重。

如何衡量?

侮辱或誹謗的言論,點擊量數萬,或轉發過五百,或導致他人精神失常……

維護網絡環境,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

要自律,要懂得尊重他人。

不明真相時,忍住落井下石的躁動。

人生失意時,不將旁人當「貓」踢。

拒絕弱者才會有的舉動。

任何一個人,都不該被送上輿論場,成為被肆意踐踏的尼克。

六子那把刀,無論伸向自己,還是其他任何方向,都是悲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