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FreeBSD 作為桌面作業系統 | Linux 中國

linux中國 發佈 2020-05-17T16:16:55+00:00

如果用戶在沒有太多 FreeBSD 經驗的情況下嘗試 FuryBSD,應查閱 FreeBSD 手冊 ,以了解有關如何以 FreeBSD 的方式操作。

FuryBSD 的實時桌面環境能讓你在實際使用之前先嘗試。

  • 來源:https://linux.cn/article-12225-1.html
  • 作者:Joshua Allen Holm
  • 譯者:geekpi


FreeBSD 是一個很棒的作業系統,但是從設計上講,它並沒有自帶桌面環境。如果不從 FreeBSD 的 ports 和軟體包集 安裝其他軟體,那麼 FreeBSD 僅能體驗命令行。下面的截圖顯示了在安裝過程中選擇了每個「可選系統組件」後,登錄 FreeBSD 12.1 的樣子。


FreeBSD 可以用各種桌面環境中的任何一種來變成桌面作業系統,但是這需要時間、精力和 遵循大量書面說明 。使用使用 desktop-installer 包(為用戶提供基於文本的菜單並幫助自動執行大部分過程)仍然非常耗時。這兩種方法的最大問題是,用戶可能在花了很多時間進行設置之後,可能會發現他們的硬體系統與 FreeBSD 不完全兼容。

FuryBSD 通過提供實時桌面鏡像來解決此問題,用戶可以在安裝之前對其進行評估。目前,FuryBSD 提供 Xfce 鏡像和 KDE 鏡像。每個鏡像都提供了一個已預安裝桌面環境的 FreeBSD。如果用戶試用該鏡像並發現其硬體工作正常,那麼他們可以安裝 FuryBSD,並擁有一個由 FreeBSD 驅動的即用桌面作業系統。在本文中,我會使用 Xfce 鏡像,但 KDE 鏡像的工作原理完全一樣。

對於安裝過 Linux 發行版、BSD 或任何其他類 Unix 的開源作業系統的人,FuryBSD 的上手過程應該很熟悉。從 FuryBSD 網站下載 ISO,將它複製到快閃記憶體盤,然後從快閃記憶體盤啟動計算機。如果從快閃記憶體盤引導失敗,請確保「安全引導」已禁用。


從快閃記憶體盤啟動後,桌面環境將自動加載。除了「家」、「文件系統」和「回收站」圖標外,實時桌面還有用於配置 Xorg 的工具、入門指南、FuryBSD 安裝程序和系統信息程序的圖標。除了這些額外功能以及一些自定義的 Xfce 設置和壁紙外,桌面環境除了基本的 Xfce 應用和 Firefox 之外並沒有其他功能。


此時僅加載基本的圖形驅動,但足以檢查 FuryBSD 是否支持系統的有線和無線網絡接口。如果網絡接口沒有一個能自動工作,那麼 Getting Started.txt 文件包含有關嘗試配置網絡接口和其他配置任務的說明。如果至少有一個網絡接口有效,那麼可以使用 Configure Xorg 應用安裝 Intel、NVidia 或 VirtualBox 圖形驅動。它將下載並安裝驅動,並且需要重新啟動 Xorg。如果系統未自動重新登錄到實時鏡像用戶,那麼密碼為 furybsd(你可以使用它來登錄)。配置後,圖形驅動將轉移到已安裝的系統中。


如果一切都可以在實時環境中正常運行,那麼 FuryBSD 安裝程序可以將 FuryBSD 配置並安裝到計算機上。該安裝程序在終端中運行,但提供與大多數其他 BSD 和 Linux 安裝程序相同的選項。系統將要求用戶設置系統的主機名、配置 ZFS 存儲、設置 root 密碼,添加至少一個非 root 用戶以及配置時間和日期。完成後,系統可以引導到預裝有 Xfce (或 KDE)的 FreeBSD 中。FuryBSD 完成了所有困難的工作,甚至還花了很多精力使桌面看起來更漂亮。

如上所述,桌面環境沒有大量預裝軟體,因此幾乎肯定要安裝額外的軟體包。最快的方法是在終端中使用 pkg 命令。該命令的行為很像 dnf 和 apt,因此使用過其中之一的來自 Linux 發行版的用戶在查找和安裝軟體包時應該感到很熟悉。FreeBSD 的軟體包集合非常多,因此大多數知名的開源軟體包都可用。

如果用戶在沒有太多 FreeBSD 經驗的情況下嘗試 FuryBSD,應查閱 FreeBSD 手冊 ,以了解有關如何以 FreeBSD 的方式操作。有任何 Linux 發行版或其他 BSD 使用經驗的用戶應該能弄清很多事情,但是手冊可以幫助你弄清一些差異。進一步了解 FreeBSD 的一個很好的資源是 Michael W. Lucas 的 《 Absolute FreeBSD,第三版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20/5/furybsd-linux

作者: Joshua Allen Holm 選題: lujun9972 譯者: geekpi 校對: wxy

本文由 LCTT 原創編譯, Linux中國 榮譽推出

點擊「了解更多」可訪問文內連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