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帶著任務來的,帶領山後村脫貧振興就是我的使命!」

大南平 發佈 2020-06-14T01:38:10+00:00

2017年的冬天,臨江鎮山後村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是由中國郵政福建公司派駐山後村的第一支部書記曾禮智。「我是帶著任務來的,帶領山後村脫貧振興就是我的使命!


來源:浦城新聞 責任編輯:王俊傑

2017年的冬天,臨江鎮山後村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是由中國郵政福建公司派駐山後村的第一支部書記曾禮智。帶著濃厚漳州口音的曾支書為人謙和有禮,逢人就笑,很快地就和山後村的兩委幹部、村民們打成一片,融入了臨江鎮的基層生活。

「我是帶著任務來的,帶領山後村脫貧振興就是我的使命!」見面會上,曾禮智如是說。也是從那一刻起他就始終堅守在崗位上,動腦筋、想方法、謀出路,為山後村實現脫貧竭盡全力。

曾禮智很喜歡和村兩委幹部、村民們談心談話,在產業發展、基礎建設、技術培訓、產品銷售等方面集思廣益,也不斷激發兩委幹部的幹事熱情和村民「要脫貧」的鬥志,增強凝聚力。

曾禮智下派的第一年,山後村完成了達上、馬步嶺機耕道建設;建成村部廣場、老年人活動中心、醫療室等基礎設施;他藉助郵政「9.19」扶貧助農電商節、「郵樂購」電商平台,成功解決了山後村特色農產品「白芽芋」的銷售難題,為貧困戶創收近10萬元。他還積極向派出單位申請,獲得了5000餘冊圖書捐贈,完成村級圖書館建設,為留守兒童們提供了學習、成長的一方樂土。

第二年,山後村完成了公廁建設、自來水引水管道更換、水渠修復、議事亭建設。暑假到了,他放不下村裡的留守兒童,在村部辦起了公益暑期託管培訓,免費招收了20幾名孩子,和黨群工作者一起當老師,解決暑假孩子難管理、作業難完成等問題。

為了給山後村鄉村振興增添產業動力,曾禮智多次組織村兩委幹部、黨員、貧困戶到浙江龍泉、廈門、漳州等地考察學習農業項目,結合實際,制定了山後村特色產業三年規劃,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由村集體自主創辦福建浦城山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村集體+公司+村民(貧困戶)」、村集體「零風險」的發展模式,開展大棚及配套附屬設施建設,發展食用菌種植及其它農產品銷售,2019年食用菌項目實現村財增收6萬元,同步帶動貧困戶務工增收15萬元。

他還先後5次邀請農業技術專家到村裡授課培訓,講解農業種植技術、惠農惠民政策,不定期到田間地頭現場指導,利用微信群等搭建貧困戶與專家的交流平台。

在他的帶領下,全村產業結構有所調整,從原有的單一水稻種植,發展到目前的香菇、芋頭、竹蓀、茶葉、葛根等多產業發展規模,利用產業項目增加貧困戶的務工收入,有效拓寬貧困戶的增收渠道。

2020年伊始,山後村的項目發展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襲。防疫優先,曾禮智第一時間向派出單位請求支援,籌集到1400個口罩及1把額溫槍。他組織支部黨員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並首創了「搬凳子」行動、迷你菜市場等有效防控措施,有力完成了山後村的防疫工作。

3月2日,曾禮智接到家人的電話,父親因病急需手術治療,但由於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工作繁忙,直到5日晚,他才匆匆趕回漳州南靖看望父親。疫情防控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心掛村民的他於9日又匆忙返回駐村地投入工作。

復工復產有序推進,香菇因疫情滯銷成為難題,曾禮智帶領兩委幹部與浦城縣供電公司黨委聯動,以「抖音直播」的方式在村部設點現場直播銷售香菇,成功解決香菇滯銷難題。

曾禮智來到山後村後,1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31人全部實現脫貧,2018年實現貧困村整村脫貧摘帽。村財收入從2017年的0.8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6.03萬元,2020年預計可達13.8萬元。

山後村黨員何壽妹說:「曾書記駐村兩年多來,為山後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別看他不會說臨江話,做起事來很踏實,也有闖勁,心裡天天都是想著我們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