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去世:總理特批用陰沉木棺材,夫人在墓地1次修了3座葬穴

路生觀史 發佈 2021-09-28T19:38:44+00:00

福芝芳是滿族人,1905年出生在北京宣武門,外祖父是靠吃皇俸為生的一名滿旗軍官,母親19歲時嫁給了一個做小食品生意的人,但兩人性情不合,過門不久,母親便逃回了娘家,並發誓不再回婆家。

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歲。他的夫人福芝芳當即要求把他安葬在萬花山自家私人塋地,與第一任夫人王明華合葬,不要火化,要用棺木安葬。

經周總理特批,存放在國庫中的一副陰沉木棺材被用做梅先生的靈樞。陰沉木可以千年不腐,在我國古代為帝王的棺木首選之材,尤其是明清以來已為皇室專用,平常人不可私自採用。梅先生作為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享受到這樣的待遇,不難看出人們對他「身死而魂不滅」的美好祈願。

當時的報導說,梅先生安睡在一口陰沉木的上等棺材中……還是那麼和藹安詳……這口陰沉木的壽材據說是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捐送的,其價值、品質要超過金絲楠木的,非常人所能享,但對梅蘭芳這樣一位藝術偉人說倒是當得的,大家圍繞行禮致哀。

報導沒有說的是,人們當時在香山萬花山為梅先生修建墓穴,共修了三個並葬的穴。福芝芳親自驗視,把保護完好的裝殮王明華的金絲楠木棺材挖出,與梅蘭芳的陰沉木棺材一併下葬,旁邊備下一個空穴,留給她本人百年之後用。

梅先生和王明華的逝世相隔30多年,福芝芳與王明華同為梅先生的夫人,30多年的漫長歲月並沒有沖淡她對王明華的敬重和情同姊妹的情誼,當她親眼看到梅先生和王明華二人的棺木並葬在一起時,在失去梅先生的萬分痛苦裡,心中悄然升起一絲卻了夙願後的慰藉。

福芝芳是滿族人,1905年出生在北京宣武門,外祖父是靠吃皇俸為生的一名滿旗軍官,母親19歲時嫁給了一個做小食品生意的人,但兩人性情不合,過門不久,母親便逃回了娘家,並發誓不再回婆家。但這時候,母親已經有了身孕,9個月後在娘家生下了福芝芳。接下來日子可想而知,隨著清末時局的變化,作為滿旗軍官的外祖父的俸祿已經不能維繫一家人的生活了,家境很快變得清貧甚至貧寒了起來。而到了民國時,做小食品生意的父親也已去世,母親只有帶著福芝芳獨自生活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沒有上過學,沒有文化,但有著滿族軍官家庭出身的背景,卻讓福芝芳為人正派,通情達理,有俠義之風。又因為她體魄健壯,身材高大,頗有男子風範,在大雜院的旗人鄰里中都稱呼她為福大姑。

為了生存,母親在生下福芝芳後,就開始學習手工削制牙籤的技藝,並逐漸以此為生。福芝芳雖然沒有上學,但她從小學唱曲藝,平時以演唱八角鼓為主,但當時生活艱難,很多人都認為那是一個窮孩子用來玩樂的技藝,根本沒有將這當成一回事,直到十多歲時,才在旁人的建議,向鄰居吳菱仙老師學唱京劇。

吳菱仙本名吳永明,祖籍浙江省嘉興市永安堂吳人,心地極為善良,是「同光十三絕」名旦時小福的弟子。因曾與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共事多年,交往甚厚,早在1902年就開始教8歲的梅蘭芳學戲,是梅蘭芳的開蒙老師。在成為吳菱仙的學生後,福芝芳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去戲館演出。

這時候,福芝芳的外祖父已經去世,她和母親二人相依為命,演出所得與母親削制牙籤的碎銀是她們的全部收入。因為每日要陪伴她上戲館演出,在戲館人手不夠時,身高馬大的母親就改著男裝,和她一起登台演戲,很快在當時南城戲劇圈子裡有了「福二爺」的雅號。而她也因為天賦很高,與人合作的《桑園會》《武家坡》《二進宮》《三娘教子》等劇頗獲好評,演出所得就這樣成了她和母親兩人生活的重要來源。

這樣的日子一直過到了1921年,梅蘭芳就托人來到福芝芳家說媒了。當時,梅蘭芳還不到30歲,但在京劇界聲譽高漲,演藝事業日漸昌盛,1910年已與王明華結婚,而且兩人十分恩愛。梅蘭芳不論是到戲館演出,還是外出參加應酬活動,王明華都形影不離陪伴在梅蘭芳的身邊。梅蘭芳去上海、天津、漢口等地演出,都有王明華陪在身旁。1919年梅蘭芳作為中國第一位京劇藝人到日本演出時,王明華也相隨同去,還負責掌握梅蘭芳的演出業務事項。

王明華是旦角王順福之女、武生王毓樓之妹。賢淑能幹、貌美懂事,比梅蘭芳年長兩歲。為人持重,與梅蘭芳結婚後居家勤儉,將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與梅蘭芳夫妻感情和諧、幸福。還為梅蘭芳扮戲改進化妝、髮型、服裝和畫樣,戲服設計製作、色彩和畫樣如何協調得更典雅方面也越加精心,愈加考究精美。甚至連梅蘭芳頭上戴的絹花,都要親自到絹花作坊去定製新型產品。

梅蘭芳對王明華所做的這一切不僅滿意而且很讚賞,於是事事依著王明華,尊重王明華,可以說是事事都離不開王明華了。王明華對梅蘭芳的呵護和照顧備受讚揚,甚至傳為佳話,但梅蘭芳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娶福芝芳呢?原來,王明華與梅蘭芳結婚不久便生下了一兒一女,兒子叫大永,女兒叫五十,兒子、女兒都很乖巧。其後,為了避免生育的拖累全心陪伴梅蘭芳演出,專心照料梅蘭芳起居生活,王明華做了絕育手術。

本來,這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完全可以沉醉在天倫之樂中,但天公不作美,一場麻疹奪去了很快一雙兒女的性命,孩子的夭折猶如晴天霹靂,使本來幸福安寧的全家陷入極大的悲痛之中。另外就是,梅蘭芳是家裡的獨子,甚至他大伯梅雨田夫婦生了幾個孩子,都是閨女,沒有兒子,他一人在家族裡就是兼祧兩房,兩個兒女的夭折斷了梅家的香火,給整個家族出了一道絕大的難題。

梅家怎麼能沒有後代呢?王明華的娘家人出面,希望他們收養侄子王少樓做兒子,但梅蘭芳思忖再三覺得不妥,考慮到自己正年輕,還可以生,領養他人孩子多有不便。為了梅家有後,顧大局、識大體的王明華只好讓步,同意梅蘭芳再娶一房妻室生兒育女,完成她本人未能盡到的責任。

說媒人上門後,福芝芳的母親很實在,主要原因是,當時,坤角(舊時指戲劇女演員)登台獻藝在社會上還是件新鮮事兒,時有不良紈絝子弟伺機騷擾。因為這個,她總是成天為女兒提心弔膽,正想有合適人家就把女兒嫁出去,而能遇到梅蘭芳這樣人品好、藝術好,且已走紅的人家,是求之不得的。因此,當她了解到梅蘭芳已婚,但王明華卻不能再生育的情況後,就答應了這樁婚事,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兩個條件:1.不為女兒要金山銀山的訂金和聘禮,但要梅蘭芳按規矩迎娶福芝芳,不能讓福芝芳成為「二奶奶」,要與王明華同等的地位;2.她膝下沒有別的兒女,女兒嫁過去,也必須讓她跟著女兒到梅家生活,而且要梅蘭芳將來為她養老送終。

說媒人把這兩個條件帶到了梅家,王明華和梅家均表示同意,於是,梅蘭芳與福芝芳結為伉儷。婚後,梅蘭芳和福芝芳十分恩愛,福芝芳不再去戲館演出,離開了娛樂圈,第二年便為梅家生下一子。同時,福芝芳與王明華的相處也非常融洽,兩人以姐妹相稱,讓梅蘭芳在幸福的愛情里有了「三人行」的經歷。看到因為失去孩子而痛苦並孤單著的王明華,福芝芳心裡也很不是滋味,在孩子生下來的第三天,她便叫奶媽把孩子抱到王明華屋,並說,王明華年長為姐,第一個孩子應當屬於她名下,就是王明華的兒子。

這就是「福芝芳讓子」的故事,王明華被福芝芳的美好女德深深感動,就讓孩子在自己的屋裡住了一個月,在滿月那天把親手縫製的一頂帽子給孩子戴上,又讓奶媽把孩子抱回福芝芳屋中。除了感謝,王明華還深深地知道孩子對於母親來說意味著什麼,她以自己身體不好為由,拜託福芝芳和孩子的姥姥一起照顧好梅家的這條根苗。福芝芳讀懂了王明華的心思,在被感動後,二人的感情更為融洽了。

接下來的故事是這樣的:福芝芳先後生了9個孩子,5男4女,但可惜,這些孩子只有4個長大成人,其中兩個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麻疹奪去了性命,另外兩個也是不幸夭折的,還有一個是在9歲時患了白喉不治之症。而一直沒能走出失去孩子的陰影的王明華,在自己37歲那年於天津不幸病逝,把照顧梅先生的擔子交給了福芝芳一個人。

這中間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王明華去世的時間大約是在1929年。看到王明華病重到了需要準備後事的地步,梅蘭芳和福芝芳經反覆比較,為王明華在香山腳下東北邊一塊風景優美的名為萬花山購置了墓地,並親手種下兩棵倒垂槐,等待王明華的靈柩到來。因為王明華膝下無兒女,福芝芳當即決定由自己的親生兒子作為王明華的孝子前去天津接靈,盡了孝子之禮。就這樣,梅蘭芳、福芝芳夫婦攜帶梅葆琪、梅葆琛和梅葆珍給王明華戴孝送葬,用金絲楠木棺材裝殮,將王明華葬入萬花山墓地。

其後數十年,福芝芳一直專一照應著梅先生。從平時演出到日常生活,巨細不遺,處處操心。抗日戰爭時期,梅先生不願為日偽漢奸演出,蓄鬚明志,沒有收入,生活窘迫,福芝芳對此非但沒有怨言,還一如既往地支持梅先生的正義行動。甚至在家裡沒錢時,她還將自己的首飾拿出去典當了。看到她的窘境,有些人提出,只要梅先生能上台,願意送上一百根金條,但她不為所動,甘願清貧,決不妥協。

新中國成立後,梅先生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等職。從1960年開始,梅先生覺得胸口有點疼痛,但這並沒有引起他的在意,福芝芳也便無從知曉。期間,梅先生一直正常工作,還出訪了蘇聯,除了演出、培養和教授學生,還經常參加一些重要活動。冬天,梅先生怕冷,福芝芳僅圍巾就為他織了幾十條,都是從商場裡買來毛線,親自一針針一線線編織出來的。1961年5月31日,梅先生演了人生中的最後一齣戲,於同年8月8日去世。

當時,報導沒說的還有,除了三個並葬的穴,福芝芳在親自驗視里,心裡總想著與梅先生相識的經歷:因為老師吳菱仙帶她去到梅家索取梅先生的劇本,她有機會引起了王明華的注意。當時,王明華才失去孩子不久,見她秀麗文靜、年輕健康,就有意將她介紹給了梅先生。

都說陰沉木千年不腐,但看著自己的愛人一點點地下葬,不腐的還有福芝芳那顆千年不變的心,有對丈夫的愛,更有對「姐姐」的敬重和感恩。1980年福芝芳因病離世,她的遺體也沒有火化,和王明華一起陪伴在梅先生兩側。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