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多腐朽?看曾國藩一個月的工資,就知道了

靜說歷史 發佈 2020-02-29T17:33:56+00:00

說到和珅,大家都知道他是清朝的一個大貪官,貪到什麼程度呢,從他家搜出的金銀珠寶摺合下來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要知道和珅所處的是乾隆時期,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經濟快速發展,康乾盛世中的康熙和雍正為乾隆積攢下揮霍的資本。

說到和珅,大家都知道他是清朝的一個大貪官,貪到什麼程度呢,從他家搜出的金銀珠寶摺合下來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要知道和珅所處的是乾隆時期,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經濟快速發展,康乾盛世中的康熙和雍正為乾隆積攢下揮霍的資本。

和珅不僅是朝中權臣,還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財富迅速積累,可惜乾隆雖然寵信他,但等乾隆帝去世後,嘉慶帝便賜和珅自盡,死時年僅49歲。

其實歷朝歷代的貪官奸臣大多沒有好下場,為何他們沒有堅守初心,報效國家,一邊是榮華富貴不斷,可另一邊是堅守清廉,似乎許多人都會選擇前者。

雖說工資按照等級劃分,可有時候即便身居要職,也免不了「囊中羞澀」的情況,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官員,曾國藩,想必大家都聽過他,晚清重臣,是他組建的湘軍,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力挽狂瀾,但就是這麼一個於國家有大用的臣子,他的工資並不多,生活過得​樸素而勤儉。

像和珅這樣的貪官污吏畢竟是少數,明清京官之苦,世​人皆知,普遍官員的工資並不高,當時作為七品京官的曾國藩年俸僅4兩,即便再加上外加作為津貼的「恩俸」和「祿米」也不過135兩。

這麼多的銀子或許一個人生活綽綽有餘,但在京城生活的官員,吃穿用度自然不能一般,另外還要養活一家上下老小,所以這麼多的俸祿也只夠勉強自給。所以才會有「囊中羞澀」的官員接受外官的饋贈,來自外地的官員容易積攢財富,當他們帶著大筆財富進京,就意味著需要將大筆銀子饋贈給京官。

可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所以他很少利用手中的權力幫人辦事,這就意味著他幾乎不接受別人的送禮饋贈。

可他必須要維持一個家的吃穿用度,曾國藩經常向別人借債,好在他有著挺好的人緣,借錢比較容易,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底,曾國藩已累計借銀400兩。等到他「臨危受任」後,開始了與太平天國軍隊鬥智鬥勇的十一年,他雖掌握著湘軍,但從未在軍隊中行賄賂之事。

比如以憑「截曠」和「扣建」致富,當國家發放軍餉之時,一次發放足員足月的全額,可軍隊中經常會發生死傷之事,那些死亡、退伍或者被淘汰的兵員在與新兵員接替之時,中間會有空缺,空缺時的餉銀就節省下來,叫做「截曠」,而因為小月29天,國家發的是30天的軍餉,這便又夠他們貪污,這叫「扣建」,這些錢都應該上繳國庫,可軍官們都默契地將錢收入自己囊中,一筆錢雖然不多,但積累的多了,最終也能積攢一筆巨款。

可惜曾國藩從未和他們同流合污,將每一筆國家發下來的錢都用在實處,甚至還將自己的部分收入捐給了戰區災民,曾國藩時刻謹記要保持清廉之節,即便家中享受不到他的權力帶來的好處,他並不希望自己的子孫染上不良風氣。

直到晚年,曾國藩仍然保持儉樸習慣,生活樸素,即便死後也留下遺囑,喪事概不收禮,等到喪事辦完後,家中的積蓄已經幾乎沒有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