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時,國庫里只剩下10個銀元,錢都去哪了?

靜說歷史 發佈 2019-12-29T15:09:26+00:00

在許多人的認知中,古代的國庫是全天下最有錢的地方,匯聚天下錢財和寶物,以向天下百姓徵稅的方式填充國庫,這是皇帝特有的權力,國庫是一個國家不可或缺的機構,專門管理各種財務,比如朝廷賑濟災民,修築國家工程,培養軍隊,發起軍事行動,這些都是國庫的大筆支出,可從百姓那裡徵收來的稅往往無法

在許多人的認知中,古代的國庫是全天下最有錢的地方,匯聚天下錢財和寶物,以向天下百姓徵稅的方式填充國庫,這是皇帝特有的權力,國庫是一個國家不可或缺的機構,專門管理各種財務,比如朝廷賑濟災民,修築國家工程,培養軍隊,發起軍事行動,這些都是國庫的大筆支出,可從百姓那裡徵收來的稅往往無法滿足國家要求,由此,歷朝歷代總會有嚴重的苛捐雜稅,這預兆著國家離滅亡不久了。

古代的國庫通常是由戶部掌管的,他們負責處理有關於財務的一切工作,每當看到皇帝一意孤行要做耗費大筆錢財之事時,戶部尚書的心就要開始滴血,雖然不是自己的錢財,但他們有很強的責任意識,時時刻刻保持警惕,讓國庫的支出和收入保持一個平衡的狀態,發起一次戰爭,萬兩黃金就像流水一般嘩嘩地流,若是皇帝喜好窮兵黷武,那麼最容易造成「國庫空虛」。比如隋煬帝即位後,三征高句麗,每次都是百萬兩銀子的消耗,一個剛建立二十年的國家如何能承擔這大筆的開銷?

近代的清朝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大清滅亡後,他還有些特權,但等新中國建立後,他徹底成為了普通人,從皇宮出來的主子奴僕都成為普通人,但他們的經歷成為了後世了解清朝的寶貴證據,所以歷朝歷代中,尤屬對清朝的了解最為詳細。比如清朝滅亡後,國庫只剩下十個銀元,這是不是有點太慘了?為什麼曾經聚集天下財富的國庫會沒有絲毫半點的儲蓄呢,一大筆的財富都去哪了?

清朝國力達到鼎盛的時候當屬「康乾盛世」,雍正統治期間,國力最為鼎盛,到了乾隆執政後期,清朝已經開始走向衰落,雍正繼承皇位後,當時國庫中有八百萬兩,雍正死後,乾隆繼承了雍正留下的六千萬兩國庫,乾隆在位時間長達六十年,乾隆執政早期,國庫存銀總數繼續增加,可晚年的乾隆給自己封了個「十全老人」,他想要創下豐功偉績,於是發起邊疆戰事,下令修建名園,多次巡行,看似國家繁榮發展,可花的錢是實實在在的。

等到嘉慶即位後,他倒是一位節儉的皇帝,發誓要充盈國庫,等道光皇帝即位之時,國庫有2700萬兩,哪怕作為皇帝的他們主張節儉,但朝廷腐敗不堪,繁冗的文武百官,宗親貴族,這些都需要每年支出固定的收入,國家的基礎支出不可少,但額外支出一直都在增加,尾大不掉,國家勉強維持這些支出,國庫的銀兩慢慢減少。

可當今世界的情勢由不得清朝「閉關鎖國」獨自發展,經歷鴉片戰爭的慘敗,國庫大幅縮水,只剩下八百萬兩,但這只是一個開始,此後的清朝面對各國列強的欺壓,雖然也曾反擊過,但都以失敗而告終,多次支出大筆銀兩,比如甲午戰爭中,李鴻章多次向戶部討要軍費,對外反擊,對內還需要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全都靠國庫支出軍費。

戰爭失敗也就罷了,清政府還需要向列強賠償一大筆的賠償金,動輒以億計數,就連賺錢的途徑也幾乎被列強霸占,比如列強在中國境內有自己的通商口岸,大肆掠奪國內的財富,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政府就算以強權徵收錢財,估計也收不到什麼了。

多次的戰爭是導致國庫空虛的一個重要因素,慈禧的花銷同樣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作為統治清朝長達半個世紀的女人,她的一切吃穿用度皆是頂級配置,個人的一年開銷可達一千兩,哪怕國庫空虛,哪怕靠著向各國銀行貸款,但該辦大壽,該修陵寢,該修建園陵該做的可是一樣都沒少做,等到溥儀退位後,他的生活開銷還需要靠民國政府的貼補,恐怕就連一個民間富豪都比皇帝過得好,可見皇帝混得多慘。

溥儀即位後,此時的清朝就剩一個空殼子了,皇宮內的太監宮女明目張胆地從國庫中偷竊寶物和銀兩,等到國家清算文物之時,整個皇宮只剩下486件,曾經創下盛世的清朝竟然如此悽慘,但對於後世,已經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了。可想到國庫中僅剩的十塊銀元,還是讓人不免感傷清朝的結局,恐怕歷朝歷代滅亡之時,沒有一個國家如此悽慘,明朝當初滅亡之時,清朝統治者可是掠奪了大筆的財物,輪到清朝滅亡之時,卻只剩十塊銀元,一個國家窮到這個地步,也是令人感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