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攜手「恐怖小說之王」,年度最期待美劇果然沒讓人失望

巴塞電影 發佈 2020-02-01T10:05:43+00:00

沒有一個愛電影的人,能「躲」得過史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贖》常年霸占各種佳片榜前三,《閃靈》是恐怖片經典中的經典,他筆下的故事已經變成了150餘部影視作品。

沒有一個愛電影的人,能「躲」得過史蒂芬·金。



《肖申克的救贖》常年霸占各種佳片榜前三,《閃靈》是恐怖片經典中的經典,他筆下的故事已經變成了150餘部影視作品。


反轉不斷,恐怖瀰漫,史蒂芬·金已然成了保障劇本質量的金字招牌。


新年伊始,HBO攜手「恐怖小說之王」,帶來了最新改編劇集——《局外人》。



本文有劇透。


1


清晨,遛狗的老人自在愜意。


轉眼,他卻在公園裡發現了一具11歲男孩的屍體。



警察拉爾夫·安德森很快便鎖定了兇手——弗林特市最受歡迎的英語教師兼少棒聯盟教練泰瑞·梅特蘭。


時間拉回男孩遇害的那一天,隨著一位位證人的回憶,故事開始浮出水面。


老婦人看見泰瑞讓男孩上了自己的車。



小女孩看見泰瑞帶著一身血跡從森林裡走出來。



癮君子酒保看見泰瑞來到酒吧沖洗身上的血跡。


即便三人的證詞在日後的庭審過程中可能因為年紀與身份被質疑,但物理證據(指紋和DNA)卻清楚地指向了這位人人愛戴的棒球教練。



於是,眾目睽睽之下,拉爾夫命手下逮捕了正在指導比賽的泰瑞。



隨後,強暴、分屍的指控一個接著一個。


喜歡孩子的親切教練VS面目可憎的殺人狂魔,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雙重人格罪犯?


而作為一個懸疑故事,開場便鎖定元兇,後面還有什麼謎需要解呢?


果然很快,更大的疑問出現。


因為,男孩被害的那一天,泰瑞根本就不在弗林特市,他一整天都在70英里外的酒店參加文學會議。


身為警探的拉爾夫,第一時間以為這是泰瑞的狡辯,或者最多是一些製造不在場證明的小手段罷了。


可媒體發布的學術會議視頻里,的確站著活生生的泰瑞本人啊。



一個人怎麼可能在同一時間現身不同地點?


況且,如果泰瑞真的策劃了這起犯罪,為什麼他會在作案過程中毫不避諱攝像頭,一次次在公共場合故意留下自己的正臉?


這個疑點重重的案子宛若一顆畸形的魔方,讓經驗豐富的警探們不知如何下手,而面對證據卻提不出合理的推測,也讓正義陷入了僵局。


2


警察破案,其實就是一個局外人,用「旁觀者清」的視角揭開謎底的過程。


然而,在這次男童被姦殺案件中,警探拉爾夫似乎並不是一個能超然物外的角色。



原來,拉爾夫的兒子德里克在幾年前意外喪命,這讓拉爾夫很難冷靜地對待眼下泰瑞的案子。


畢竟,喪子之痛,是切膚之痛,終生難忘。


「感同身受」四個字,既是能共情的優勢,也是會移情的劣勢。


正是這種情緒的蔓延,讓拉爾夫選擇在眾人面前逮捕泰瑞。


因為,在個體記憶、群體情緒與種種證據的聯合操控下,那時那地的拉爾夫無比確定,泰瑞就是殺人犯本人。


只是,拉爾夫自己也沒想到,從他帶走泰瑞的這一刻起,整件事都開始不受控制了。


首先遭殃的,便是泰瑞的家人。



自從這位五好教師化身殺人狂魔後,泰瑞的妻子和女兒們便很難再得到公正的對待。


小女兒更是每晚噩夢不斷,吵著說夜裡總會有一個男人來到家中。


「兇手」家裡不好過,被害人家中更是一片狼藉。


失去小兒子的母親在家中發狂,心臟驟停,撒手人寰。



母親的葬禮過後,大兒子持槍來到泰瑞出庭的現場,擊中泰瑞的同時,自己則直接被擊斃。



面對妻離子散的家庭,最終,父親選擇了上吊。


兩個原本美滿的家庭,在短短几天裡經歷了生離死別,甚至滅頂之災,被怨恨擊昏頭腦的拉爾夫終於覺醒,他必須從頭開始調查。


這一次,私家偵探霍莉·吉布尼加入,她神叨叨地講述著拉爾夫不以為然的神秘現象,而真相,似乎正是向著這些猜測的可能方向慢慢呈現出來。



因為,擁有全知視角的觀眾們已經看到,每每慘狀發生時,總有一個穿帽衫的身影靜靜地站在不遠處,以局外人的身份,觀察著與案件相關的每一個細節。


正義在明處,邪惡在暗處。


很明顯,這場較量才剛剛開始。


3


早在開播前,《局外人》就已經入選眾多外媒的「年度最期待美劇榜單」。


除了史蒂芬·金參與劇本創作這個關注點,主導編劇的理察·普萊斯也是位厲害角色,出自他手的《火線》《墮落街傳奇》《罪夜之奔》都是「9+」分好劇,至今口碑不倒。



與此同時,曾經聯手執導《黑錢勝地》的傑森·貝特曼與安德魯·伯恩斯坦再次合作,也給《局外人》的成片質量加了一重保險。


幽暗寒冷的小城,神秘莫測的暗影,噩夢不斷的女孩,皆出自二人的精巧布置。


除了偶爾用力太猛,刻意減弱環境光導致黑屏式觀影,兩位導演全心全意地在鋪陳一種貫通全片的恐怖氛圍。



有趣的是,這部配置頂級和細節高能的《局外人》,其實並不是一部開門紅劇集。


相較於其他熱門劇集先沖滿分後趨於穩定的走向,《局外人》的成績反而像一個在慢慢爬坡的進步青年。


很大程度上,這種情況是由劇集的反轉魅力造成的。


從容易引起審美疲勞的影視劇常見兇殺案,到不可解釋的不在場證明難題,這是第一個反轉。


弔詭的案件謎題,用這個「死結」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隨後,結合小說走向不難猜測,當那位帽衫里的神秘來客身份曝光時,小城居民對於神秘現象的態度又會將劇情引向另一個高潮。


當然,就像牛頓從上帝處尋找答案一樣,可能《局外人》給出的答案並非推理愛好者的最優解,但若將其與社會派推理並置,反而能看到一道謎題背後的人性缺陷與社會百態,就也不失為另一種可接受的高級表達。



恰如法國作家加繆在另一本享譽文壇的《局外人》中所寫,「一切都是真的,又沒有什麼是真的!」


被千萬次詮釋,是故事的宿命,而被無數次誤解,則是真相的宿命。


循著這條尋找真相的路走下去,以警察身份重新調查案件的拉爾夫,是男孩遇害案的局外人;以旁觀者視角觀察案件的帽衫人,是小城恐慌氛圍的局外人。


然而,人終究無法避免與社會的聯結,局外人可以親疏遠近為標準,卻不能把道德法理當藉口。


局中局套著案中案,一旦身處其中,便沒有誰,是真正的局外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