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對狄仁傑恩寵有加,他們真正關係為何,狄仁傑死後真相大白

小生談歷史 發佈 2020-01-06T19:36:19+00:00

古代封建王權統治的背景下君王的權力大於一切,掌握著全國的生殺大權,而臣子作為幫助君王分管朝政的助手,常常被委以重任,甚至得權者有很大野心,會權傾朝野甚至是密謀造反。也正因為如此,君王對待各個不同的臣子有著不同的對待方式,這也就有了寵臣、諍臣之分。

古代封建王權統治的背景下君王的權力大於一切,掌握著全國的生殺大權,而臣子作為幫助君王分管朝政的助手,常常被委以重任,甚至得權者有很大野心,會權傾朝野甚至是密謀造反。也正因為如此,君王對待各個不同的臣子有著不同的對待方式,這也就有了寵臣、諍臣之分。

想必大家從各種影視劇中都對狄仁傑有著或多或少的了解,劇中的他充滿著睿智和果斷,偵探的形象深入人心,在官場上狄仁傑也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存在。狄仁傑出身草芥,科舉及第後開始做官,在他做官生涯的開始也處在官場的最底層,長時間沒有得到重用,唐高宗時期一直如此,這個時候的狄仁傑和武則天還沒有半點交際,等到他們相識之刻,兩者皆已兩鬢斑白的,所以說有傳言到武則天和狄仁傑有著隱藏的愛情關係實屬胡扯。

武則天掌權期間更改國號為周並自號武周皇帝,同年九月狄仁傑也被封為宰相,但僅僅三個月狄仁傑就陷入了謀反大案差一點就不得翻身,為了避免受到迫害他在獄中籤下的認罪書的同時卻命其兒子狄光遠將控訴書交給武則天向她伸冤,在此之後儘管看到認罪書的武則天查明真相後還是免除了狄仁傑一死,但是也將其發落的邊遠地區。

六年之後契丹作亂,武則天在此戰亂時刻又重新啟用狄仁傑為刺史,次年便在此榮登宰相之位,因為邊陲戰亂朝廷徵發了大量百姓前去鎮守邊關,一時間百姓苦不堪言,狄仁傑見狀在朝廷上公然上書武則天希望她能夠停止徵發百姓,獲得了武則天的欣然應允。武則天晚年傾心佛事,不管朝政反而大量建造寺廟。狄仁傑有一次上書勸諫,但對於狄仁傑的直言武則天從未生氣過,反而越來越信任狄仁傑。

在民間傳說野史中有著大量狄仁傑和武則天兩人的風言風語,有說狄仁傑是武則天面首或男寵的,儘管這些聽起來就是無稽之談,但是狄仁傑一次次在朝堂上頂撞武則天卻從未遭到懲罰,反而越來越受到信任,自己的地位也是日益水漲船高,這一切都令人詫異,但是一直以來,狄仁傑的性格品行都是極度正直剛強,怎麼看都不像是做出這樣事情的人。

700年時年七十一歲的狄仁傑逝世,兒子狄光嗣在歸攏狄仁傑遺物時發現了一封武則天的手書,上面寫著八個大字:"朝堂之上,與卿推心"。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一切都真相大明,原來武則天和狄仁傑之間就是最純粹的君臣關係,武則天對於狄仁傑信任有加,而狄仁傑也沒有辜負武則天的信任,他在政事上時刻兢兢業業,兩人專心政事不僅不避親信也不在乎雙方地位,兩人實屬是君臣關係的典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