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情商低的人,最愛用這4種語氣說話

心理學神奇小小 發佈 2020-05-07T02:58:29+00:00

眾所周知,情商低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受歡迎,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他們的道德或是三觀方面有問題,也不是因為他們能力不足。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認為人際關係是一種進行生產活動必要的社會關係。人際關係,需要人和人建立的內心交流。而在彼此的交往過程中,語言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

它以最直觀的方式告訴了別人你的需求、底線、意圖或是對某件事的看法。也是你向別人介紹自己,讓別人了解你的最快方法。

但是說話,也是一門藝術。如果你的語言藝術不到家,很容易會在生活中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或誤會,甚至會有說出的話和自己的意圖完全不同的情況發生。

眾所周知,情商低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受歡迎,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他們的道德或是三觀方面有問題,也不是因為他們能力不足。只是因為他們總在不知不覺中會用語言去傷害別人。

心理學家:情商低的人,往往愛用這四種語氣說話。

懷疑的語氣

在我們向他人分享喜悅時,你希望對方的回應是什麼呢?如果你滿懷期待的和對方講完一件事,他卻懷疑的問你:「這是真的假的?」相信你一定沒有興趣再和他進行交談了吧!

懷疑的語氣意味著對事件的真實性保持質疑,這是一種不信任對方的表現。它通常包含了一些否定意味。如果你總是這樣懷疑別人所說的話的真實性,對方的表達欲將會受到打擊,從而選擇疏遠你。

畢竟缺乏信任的交流是毫無意義的,這可能只是你習以為常的說話方式,但是聽到這句話的人卻會覺得你在懷疑他,習慣性的懷疑,也是個體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不在意的語氣

很多情侶在發生爭執後,都會十分不耐煩的和對方說:「隨便你怎麼認為吧!」這種說話的方式和語氣會讓人覺得自己是不被重視的,聽到這句話後多數不僅不會消氣,反而會更加生氣。

說話,是一個雙向的溝通過程。不在意的語氣會使對方覺得你不想和他交流。所以在和別人交談時我們一定要注意這點。

反問的語氣

比起疑問,反問更使人反感和尷尬。反問的語氣比懷疑的語氣的否定意味更深,同時這還帶有對對方的輕視和不屑。

比如「我不是之前就告訴過你嗎?」,「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做?」反問其實就是在以另一種方式告訴對方:你是錯的,我是對的。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彼此關係的升華來自於彼此的信任和欣賞。對於那些喜歡否定或嘲諷自己的人,人們很難對他們交心。

說話的人總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反問別人,這點也是低情商人的典型表現之一。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自私自利,不顧及他人感受,都屬於低情商的表現。

向別人發號施令

相信各位都遇見過那種喜歡用命令的語氣和別人談話的人。比如「喂!你去給我買瓶水喝。」

這種說話的語氣會令人感到不適,認為自己被輕視了,心理上也會產生一些壓迫感,進而感到不愉悅。畢竟沒有人希望自己被別人看輕。


現在,大家都知道情商低的人常用的說話語氣了,那我們該怎樣說話呢?

曾國潘曾經說過:「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只要大家在和別人交談時記住以下兩點,就可以成為會說話的人。

  • 對別人多些誇讚

每個人都是自私的,我們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欣賞,想獲得誇獎或是讚揚,是人類的天性。

高情商的人在別人誇讚自己時往往會順著他的話講,給他一些誇讚和認可。這會使對方更願意和你交流,你們的關係也會升溫。

絕對不要在別人炫耀自己時在一邊說些陰陽怪氣的話,這很容易使你們的關係僵化。

  • 說話不要太直,委婉一些

有的人說話總是很「耿直」,不管別人是否能接受你的真實想法,你就把你的內心感受一股腦的告訴對方。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率直的表現。實際上,這不過是一種低情商的表現罷了。

正確的方式是把話說得委婉一些。這樣既可以告訴對方我們的真實感受,也可以讓對方接受你的說法。

說話,是一門很深奧的藝術。在《說話之道》里,蔡永康曾說:「說話是件可以進步的事,只要你多花些心思。」希望在往後的日子裡,大家都能多留意一下自己的說話語氣,慢慢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