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與張貴妃的愛情: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沈傾夏 發佈 2020-05-10T23:25:54+00:00

宋仁宗是一位仁德的皇帝,但是這也改變不了他喜歡美女這一事實。正如《長恨歌》中一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一 相識

宋仁宗

宋仁宗是一位仁德的皇帝,但是這也改變不了他喜歡美女這一事實。

在遇見張氏之前,他先後娶了兩位皇后。

第一位是郭后。

當時與郭氏一同進入選拔的還有另外一名張姓女子。

張姓女子美貌,宋仁宗更屬意她。

但劉娥太后覺得,女子過於美貌就是禍端,立後當以家世人品為主,於是為他選擇了郭氏為後。

郭皇后囂張跋扈還善妒,常年把持著宋仁宗的後宮。更是因為和其他妃子爭風吃醋,將宋仁宗打傷。

被大臣參奏,宋仁宗心裡樂開了花,以無子的由頭把她廢了。

太后已死,郭后已廢,這回他就能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吧。

然而事情並不簡單,眾大臣為他選中了世家大族曹家的姑娘,聽聞頗為賢德,可為天下女子榜樣,他又一次妥協。

婚後宋仁宗發現,曹後相貌平平,且為人嚴謹,刻板,又讓他大失所望。


張氏

張氏原本也是讀書人家的孩子,父親中了進士,但是不幸早亡,她隨母親相依為命,投奔大伯父一家,還遭到了冷眼拒絕。

生計沒有著落,母親只好將她賣入公主府,成為舞女。

由於她長得好看,舞跳的也好。公主把她送進了宮中,由賈婆婆撫養,繼續學習歌舞。

經歷頗多的張氏乖巧柔順,而且非常擅長看人臉色行事,逢迎她人。

和囂張跋扈專橫的郭后,以及嚴謹端莊,相貌平平的曹後相比,美麗動人,又善解人意的張氏,顯得更加讓人心動。


16歲這一年,在一次宮宴上,她和30歲的宋仁宗邂逅,開始了兩人的故事。

2. 十四年獨寵

張氏入宮後得宋仁宗獨寵。

知道宋仁宗喜歡節儉,不喜歡鋪張浪費,她屋內陳設也很簡樸。

她為宋仁宗連生兩女,宋仁宗為他進行了越級升遷,讓她從五品的才人,直接成了二品的修媛。

還下令將張氏追封三代。


宋朝當時,除了皇后追封三代以外,妃以下最多追封不過兩代。

張氏成為第一個以修媛之身追封三代的人。

宋仁宗為了她,打破了先例,改變了制度。

然而張氏所生的兩名公主都早夭,令她和宋仁宗傷心不已,宋仁宗更是心疼她。

此時張氏沒有藉機邀寵,反而請宋仁宗將她降為美人。

由此宋仁宗更喜歡張氏了,也對她的品德大加讚揚。


五年後,張氏直接升為貴妃,離後位只有一步之遙。

宋仁宗還為她創了宋史上首個封妃禮。

宮廷內外對她多有巴結,她的親戚也常常仗勢欺人。


比如王拱辰家,送過她,定州紅瓷。

文彥博家送過她,燈籠錦。

都是些宮裡都沒有的貴重之物。

朝中大臣賈昌朝為了和張貴妃攀上關係,硬是搞出來一本族譜,把養大張氏的賈婆婆,認作了姑姑。

而張貴妃的伯父榜下捉婿,更是把新科狀元馮京,直接劫到府中,擺出酒席,拿出金帶子,還謊稱是宮裡的意思,想逼馮京和他女兒成婚。


張貴妃還常常為家裡人求官,她請求皇帝讓她伯父做宣徽使。

此事被包拯進諫阻攔,言辭激烈,勸宋仁宗斷以大義,稍割愛情,唾沫都噴到了宋仁宗臉上。

張貴妃知道後,早早的迎在了宋仁宗回來的路上,笑臉相迎,溫言軟語。

宋仁宗發了一頓脾氣,對張貴妃寵愛依舊。


3 皇后夢

愛一個人就想把最好的都給她,不光生要同寢,還要死同穴。

因此宋仁宗一直想把張貴妃立為皇后。

但曹皇后為人嚴謹,且相當隱忍,從不出錯,他沒有辦法直接廢后。

只是為此事也想出了無數辦法。


首先是提拔張氏一家。

張貴妃的家裡,頂多算得上出身書香門第,並不是什麼世家大族,和曹皇后一比更是相形見絀。

於是宋仁宗,把張貴妃家族成員都提拔了。

除了可以做官的男性,她的母親姐妹也被封為命婦。

使得張氏一族成為了一個顯赫的家族。


然後是提拔張貴妃親近的大臣。

前有郭后,與宰相呂夷簡有私怨,被參奏廢后。

宋仁宗非常認真的吸取其中經驗與教訓,把與張貴妃私交甚好的文彥博提拔為宰相。

還有其它一些重要職位,也放上了張貴妃信賴的人,為立後做支持。

還給張貴妃自身進行加權。

一次宮中發生叛亂,曹皇后臨危不懼,布局指揮得當。率眾人平了叛亂。

期間宋仁宗有令,令所有人不得外出,但張貴妃仍然跑到了宋仁宗跟前,宋仁宗為此大為感動,直接把護駕的頭功給了張貴妃。

同時還不忘散布謠言,說禍起中宮,就是皇后想造反,一手策劃的。

但是他始終沒有實質性的證據證明曹皇后有問題。

張貴妃一派,也經常有不好的事發生,被大臣參奏。

關於立張貴妃為後一事,遭到台諫的強烈反對。

當時是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考慮到如果強行廢后,可能會付出極大的政治代價,此事就此作罷。


張貴妃知道她的夢想破滅後,並沒有絲毫的責怪,反而對皇帝說,你的心意我已經知道了,我也很滿足了。

宋仁宗更感動了,也更想立她為皇后了。


4.逝世

好景不長,張貴妃死於31歲那年。

如花般的年紀,從此與宋仁宗天人永隔。

她死後宋仁宗的情感爆發了,輟朝七日,決定不顧所有人的反對,追封張貴妃為溫成皇后,讓她接受大臣的朝拜,天下百姓的祭奠。

還為她設了忌日,並且為她立廟禮樂。

朝臣中不乏反對者,都遭到了貶謫。

一時間朝中眾人敢怒不敢言。

在之後幾年,宋仁宗更是對張氏一族,進行了最大可能的封賞,還保留了張貴妃的溫成閣,常去憑弔。

每逢節日更是要文人才子,朝中百官寫詩貼給溫成皇后。

然而令宋仁宗痛苦的是,隨著時間的遠去,和朝中大臣的不斷進諫,他不得不把溫成的廟改為祠殿。

也不得不,把那些為她改變的規章制度又改回原樣。

一切就像一場夢,她是他夢裡永遠的懷念。

多年後,宋仁宗重病垂危。

還說了一句,皇后與張茂則謀大逆。

他到死都想廢后,都想立張貴妃為後,都想和自己心愛的人長眠在一起。

可惜,終是不能實現。

幾番起落,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正如《長恨歌》中一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難免讓人遺憾,他給了她一世深情,張貴妃卻死在了那最好的年華里。

或許正因如此,才能讓人如此懷念與銘記。

有時候忍不住去想,如果張貴妃活著,有一天年老色衰,會是怎樣的光景,還會不會盛寵如舊?

然而無從去想。

只能記得,他們愛過,深深的愛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