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長之路 | 從設計小白,到兩本產品設計暢銷書作者

降本設計 發佈 2020-05-15T09:01:05+00:00

隨著《面向製造和裝配的產品設計指南》和《面向成本的產品設計:降本設計之道》兩本產品設計書籍的出版和熱銷,有不少讀者對我的個人成長經歷感興趣,希望了解我是如何從產品設計小白成長為大師的。

​導讀:

隨著《面向製造和裝配的產品設計指南》和《面向成本的產品設計:降本設計之道》兩本產品設計書籍的出版和熱銷,有不少讀者對我的個人成長經歷感興趣,希望了解我是如何從產品設計小白成長為大師的。



在此我想說明,我不是大師,我只是一個DFMA/DFC(降本設計)的狂熱愛好者。同工程師的每一次交流和討論、在企業的每一次諮詢和培訓、網絡上每發現的一篇設計經驗和技巧、展會上每發現新的技術和工藝等,這些都讓我倍感興奮、又GET到一個新的知識點,在通往大師的路上又前進了一小步。


儘管我還是處在走向大師的路上,但是我還是想寫下我成長之路上的一些關鍵環節,希望能夠給讀者一些啟示。


01

一個真正的設計小白

在進入公司工作之前,我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設計小白,對於產品設計基本上一點概念都沒有。


本科四年最主要的記憶是:

  • 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手工繪製工具機(沒搞清楚到底畫的是什麼)
  • 金工實習做了一個很漂亮的錘子,獲得小組第一
  • 參觀學習砂型鑄造
  • 參觀東風汽車,獲贈一枚帶東風汽車商標的胸針


▲砂型鑄造


研究生三年的主要記憶是:

  • 自己安裝ProE,自學ProE畫圖;(老版ProE很難安裝)
  • 針對ProE進行二次開發;(做了一個毫無實際應用價值的二次開發)
  • 學會了在各大學校FTP網站搜索電影,只要一個電影名,如果FTP網站上有資源,那我一定能夠找到。(對研究生學習沒有任何幫助,但是對後來的資料搜索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


整整七年的機械專業學習,但是當進入到工作崗位之後,我發現我什麼都不知道,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設計小白:學校學習的機加工、砂型鑄造、數控工具機等等知識,在工作崗位上完全用不上;


而工作崗位上需要用到的塑膠件設計、注塑模具、鈑金件設計以及防錯和定位等知識,學校從來沒有教過。


02

第1個設計項目

第1個設計項目是開發台式計算。其中一個任務是設計機箱外殼面板。當拿到任務時,完全就懵了,這是一個塑膠件,學校教材里從來沒有提到過塑膠件,也從來沒有提到過注塑工藝。


連一個簡簡單單的卡勾都不知道如何設計,當時的心情可想而知。好在當時是跟著台灣的資深工程師學習,在他們的指點下完成了任務。


另一個任務是設計一個長條形的電源按鈕,並要求按鈕整個區域能夠均勻發光。


市面上的電腦機箱電源按鈕基本是圓形。對於圓形按鈕來說,均勻發光不是問題,因為圓形按鈕面積小,只需要在按鈕正下方放置LED燈即可。


但是對於長條形按鈕來說,這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因為LED燈是點光源,直接把LED放在長條形按鈕中間,會出現中間光強,兩端光弱,不能滿足客戶要求。實物驗證證明了這一點。


我又懵了,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向資深工程師請教,他們也從未設計過這個產品,也無法提供建議。當時緊張的心情現在都還能感覺到,基本上幾天時間吃飯睡覺都在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沒有辦法,只好抱著試一試的運氣在網上搜索任何與光有關的關鍵詞,例如光的原理、光的發射,光的折射,導光板、導光柱、均勻發光等,中英文網站均搜索。


經過無數次的嘗試,無數次的資料下載與閱讀,終於在網上發現一篇文章「PMMA導光板在家用音響產品顯示系統中的應用」,講述的是導光板在家電產品上的應用。


特別是這個圖形讓我靈光一現,以前的設計思路一直是把LED燈直接垂直放在按鈕下面,讓燈光直接照射到長條形按鈕上。


為何不類似於上面的應用,把LED燈水平放置呢?這樣燈光不直接照射到長條形按鈕,而是通過導光柱折射。


增加一個導光柱,改變光的方向。導光柱介面為弧形,在弧形導光面上咬花,導光面上就有無數個反射點,就有更大的機會把LED燈的電光源均勻折射到長條形按鈕上。


最後做出來的效果非常震撼,長條形電源按鈕上的光非常均勻,效果非常好,滿足客戶要求,客戶很滿意。


這個解決方案申請專利並獲得授權(專利號:CN2771880Y)。同時因為該專利對產品順利生產的重要性,而這個產品是當年公司第一重要的產品,因此獲得當年的「最佳專利獎」。


對於第1個項目的順利完成,我最大的收穫是:


1)搜索的力量很強大。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公司資深工程師解決不了的問題、公司大師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多去網絡上搜索,就有機會找到解決方案。這就相當於一個問題,讓全世界的大師來幫你解決。


2)我用家電產品的方案解決了電腦產品的技術難題。這說明,某些技術方案的原理是相通的。同樣的技術方案可以在這個行業應用,也可以在另一個行業應用。工程師應當具有一個開闊的視野。


同時,我有一個很大的疑問:


我在大學「辛辛苦苦」學習了七年,除了搜電影這個能力之外,為什麼其它所學對做具體工作時完全沒有任何幫助?!整整七年時光啊,人生能有多少個七年,都這樣浪費了。


如果我在大學能夠學習塑膠件、衝壓件以及裝配方面的知識,而不去學或者少學傳統的機加工、砂型鑄造、工具機和錘子等,與工作進行無縫連接,該多好啊。


我也曾經去新華書城和圖書館看看有沒有相關的塑膠件、衝壓件等設計書籍,模具書籍很多,但是設計書籍沒有。只有在網上零星的一些設計資料。


於是就就想,如果能夠有一本書籍來介紹塑膠件設計、衝壓件設計和裝配件設計等,架起大學與企業的橋樑,那麼一定會非常受歡迎。這為我後來寫書埋下了伏筆。


03

第1次接觸DFMA


在後續的兩三年中,我不斷地參與新的項目開發,每一個項目完成之後我都會總結經驗和教訓,以使得好的經驗在下一次產品開發中繼續發揚光大、以前的錯誤不會再犯。


隨著項目開發經歷的增多,我在不斷的提高自己。但是,其中有一個狀況我依然百思不得其解:就是產品設計好之後,我很自信這個項目會很成功,不會再出問題。


但是不管我多麼認真、多麼謹慎,一旦產品開模後以及進行試生產時,依然會出現新的問題。


這促使我去進行更多的思考,以及做更多的資料搜索。在一次無意識的網絡閒逛中,我看到了DFMA(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面向製造和裝配的產品設計)。


我馬上意識到之前的癥結所在。之前的經驗教訓總結固然不錯,但是都是碎片化的、不成系統,僅僅看到了事物全貌的其中一個點。


例如,我之前的經驗教訓總結大多是:設計拉釘緊固時注意拉釘槍的操作空間;設計零件時要注意定位等。


這是非常典型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之前的產品設計中我僅僅關注了某一個點或多個點,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去系統層面上設計產品去滿足產品製造端和裝配端的要求,即DFM和DFA。


這就造成了無論我每次多麼努力的總結和反思,多麼認真和謹慎、其實只考慮到DFMA中的一個微小局部,產品開模後當然會出現問題。

好大一片森林


按照DFMA的理念,如果在產品設計中,除了要考慮客戶需求等之後,還需要考慮產品製造端和裝配端的要求,那麼產品設計好之後,模具開模以及生產線試生產時,就不容易出現問題。


DFMA對我來說,這是一個設計思想層次上的飛躍。我在Google上瘋狂的搜索DFMA,基本上把能夠搜索到的資料全部都下載下來。


這些資料包括美國大學的上課教案、DFMA論文和DFMA書籍、DFMA軟體介紹、DFMA檢查表、以及很多工程師總結的DFMA經驗,估計有幾百份資料。


我為什麼能找到這麼資料?這裡有一個技巧:如果我在一個網站上發現有一份DFMA資料,那我就把這個網站瀏覽個遍,把作者再搜索個遍,再把推薦信息裡面的內容也搜索一遍,挖地三尺,什麼資料我都能找到。


當然,資料下載是一回事,資料學習、理解和應用是另外一回事。我看到很多的工程師朋友對於資料下載很熱心,但是後續的學習、理解和應用就不是那麼熱心。


當我收集好DFMA資料之後,我認真的去理解這些資料,並對照過往的產品設計,去判斷這些資料是否真的有價值,對於有價值的資料我重新整理、並以自己的語言去解釋,並在後續的產品設計去應用DFMA的設計理念,然後再做進一步的思考,最終在成熟的DFMA理念中融入自己的一些思想和想法。


04

多家知名企業的工作經歷


在我工作的前10年,我差不多在7家世界知名企業工作過,這7家公司分別屬於不同行業,開發不同類型的產品,包括台式計算、伺服器、存儲器、汽車配件、燈具、太陽能連接器和家電連接器等,文化背景包括台資、美資和德資等。


在不同行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作經歷,開闊了我的產品設計視野,豐富了我的產品設計知識。


有的公司設計指南寫的非常好,例如塑膠件設計指南,有的公司產品開發流程非常嚴謹非常系統,有的公司把解決問題的思路總結得非常好。另外,在不同的公司,我遇到了不同類型的產品設計高手。


所有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受益匪淺。「集百家之所長,融百家之所思,揚百家之所名」,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我並不推薦大家頻繁跳槽。我也並非有意識的去跳槽,至少有一兩次是因為公司整合而不得不跳槽。只不過現在回過頭來看,換工作多竟然有這麼大的好處,這是我當初沒有想到的。


另外,如果真的為了提高自己而跳槽,那麼一定要去知名企業。一些中小企業沒有積累,去了也學不到東西。


寫到這裡,肯定有讀者會問:在現在的就業形勢下,不可能頻繁換工作,那麼我怎麼去學習各大公司所長呢?


答案就兩個字:搜索,儘可能的去找到大企業的設計相關資料;儘可能的與各行工程師交流。


05

寫作《面向製造和裝配的產品設計指南》


在工作第5年左右的時候,我就開始計劃把我對DFMA的理解寫成書籍。在當時,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工程師,我並沒有想太多過於長遠和深奧的問題,例如出版社願不願意出版、出版了有沒有人買以及能不能給我財務上帶來幫助等。我單純的只是想著去嘗試一下。


寫這本書,我主要基於兩個目的:

  • 我希望讓後來的工程師不要重複走我走過的彎路。希望他們看了這本書之後,就知道怎麼去設計塑膠件、衝壓件和裝配件等,以及對DFMA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而不是像我當初一樣,連一個塑膠卡扣都不會設計。
  • 希望能夠豐富和改變自己的職業生涯。


《面向製造和裝配的產品設計指南》在2011年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至今重印近10次,總共銷售3萬餘冊,對於一本產品設計類書籍來說是相當不錯,工程師對此書的評價是「非常實用」。


而對我自身來說,這一次的寫作過程可以說是對產品設計思維方式的一次全新洗禮,對設計能力又有了一次質的提高,這是因為:


1)這本書大概花了3年的時間寫完。在3年的時間中,為了確保書中每一條設計指南準確性和價值性,我需要搜索、收集、閱讀和整理大量資料。


這些資料來自於各行各業、五湖四海,有的是世界五百強行業、有的是世界知名大學,讓我眼界大開,可以說僅僅是閱讀這些資料就讓我能力提高了很大一截。


2)寫作的過程中,就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是一個去蕪存菁的過程,對產品設計思維進行一次系統化地反思、總結和升華。


寫作對我的提高遠遠超過其它。所以,工程師如果想提高自己,就從寫作開始。可以從簡單的開始,以一個簡單的設計主題進行寫作,例如如何設計塑膠件的壁厚、如何設計PCB的緊固方式等,或者是自己一個產品開發項目的經驗教訓總結,或者是產品開發過程中某個問題點的解決過程和思路。


寫作開始會比較難,但是一定要去嘗試,寫著寫著就輕鬆、就有成就感了,自己的設計能力就不知不覺的提升了。


有讀者如果願意寫文章,非常歡迎向我公眾號投稿。


06

近10年的培訓和諮詢經歷


很多朋友可能認為培訓和諮詢只是單純的輸出。但是,在我看來,培訓和諮詢不僅僅是輸出,對我自身的提高幫助非常大,讓我對產品設計的認識再再一次有了質的飛躍


當《面向製造和裝配的產品設計指南》出版之後,就有不少企業找到我,希望我提供相關的培訓和諮詢,儘管我並沒有做任何宣傳。


感謝各位讀者的認可,在過去的近十年中,我有機會給很多國內外知名企業提供了培訓和諮詢,包括華為、美的、中車、ABB和艾默生等,認識很多的朋友。


在培訓和諮詢的過程中,一個很典型的現象漸漸浮出水面:當企業向我提出困擾他們已久的技術難題時,初看也讓我覺得很難、無法解決;但是經過仔細分析,在大多數情況下總能找到解決方案。


而這些解決方案並非天大的創新,其思路和原理大多數源於我之前工作時的一些設計案例、或者我在其它企業看過的相似問題、或者在網上搜索找到的類似解決方案。


(註:這裡的解決方案並非簡簡單單的複製+黏貼,而是指解決的思路和原理相同)


我把這個想像總結為:產品設計所面臨的絕大多數難題和挑戰並非都是全新的,而是已經存在過、被解決過。當工程師碰到難題和挑戰時,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所有行業類似問題的解決方案找到。(借鑑自TRIZ)


我能夠解決這些技術難題,並非我的技術很牛,而是因為我剛好工作過很多公司,培訓和諮詢過很多公司,同時因為我喜歡搜索而接觸到更多更多公司的設計。


這樣的發現可以說讓我對產品設計的認識又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讓我在面對新的產品設計難題和挑戰時有了全新的解決思路和步驟。而這種思路,對於工程師來說,遠比掌握一條條設計指南重要得多。


07

總結


總結下來,我把我成長和提高歸結於以下幾個方面:


1)對產品設計真心的熱愛

儘管在前面文章中,並沒有寫我對產品設計的熱愛。但是,如果沒有對產品設計的熱愛,我就不會在凌晨2點不休息還在搜索資料、我就不會去辛辛苦苦的寫一本未來可能會、也很有可能不會出版的書籍。


2)重視搜索的力量

產品設計並不高深,更多的是經驗的積累。其實,你也會發現,你所做的絕大多數工作都已經有人做過了、總結過了、甚至已經在網絡上存在了。有些時候,簡單的搜索就會讓我們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


當我們想要提高自己的時候,千萬不能閉門造車,自己去冥思苦索如何提高自己;而是要通過不斷的搜索,開闊視野,學習前人的經驗,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這才是快速的提高自己的方法。


3)開放的心態

在技術面前我們永遠都是新手,千萬不要認為我有過幾年設計產品的經驗了,就是大師了,就拒絕一切新的設計想法和觀念。


我碰到的不少老資深工程師,多多少少都有這樣的心態。這是非常錯誤的,因為產品設計是非常複雜的一門科學,需要考慮的東西很多,包括客戶需求、功能、可靠性、材料、工藝和成本等。


就拿材料來舉例,世界上的工程材料種類就有2萬多種,絕大多數的工程師最多能夠掌握了幾種、十幾種材料。你現在的設計,永遠都有更好的材料、更好的工藝方案。


當我寫完《面向製造和裝配的產品設計指南》之後時,我收到不少讀者的感謝信,說這本書對他的幫助很大。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也誤認為自己很牛X,是大師了。


但是,當我在寫《面向成本的產品設計:降本設計之道》時,我積累了更多的產品設計經驗,有了更多的培訓和諮詢經歷,同時又搜索和學習了更多的產品設計資料,重新整理設計思路,回頭再來看《面向製造和裝配的產品設計指南》時,似乎離大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4)開闊的視野

每一次,當我看到一個新的設計想法、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以及一個新的設計理念時,都會促使我對現有設計思想的思考,都在潛移默化中讓我成長和提高。這就是視野開闊的好處。


對我來說,開闊的視野來自於:

  • 無休止的搜索
  • 多家知名企業的工作經歷
  • 不同行業的培訓和諮詢經歷


而對於大多數的工程師來說,想要開闊自己的視野,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下手:

  • 無休止的搜索
  • 多與其他行業的資深工程師交流和討論,例如加入「降本設計」微信群
  • 參加各種產品設計與製造相關的展會


5)敢於去嘗試,去走屬於自己的路

「Just try」,決定去做任何事情時,不要顧慮太多,直接去做就是。寫公眾號、寫今日頭條、開抖音、拍視頻等等,都可以選好一個主題,做好規劃和準備,然後去嘗試。


不要擔心別人沒有做過,沒有人成功過。沒有別人做過,剛好是一篇藍海,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中國製造」目前是一篇紅海,但是「降本設計」毫無疑問是一篇藍海,這正是我們產品設計工程師出頭的好日子。


如果我在寫《面向製造和裝配的產品設計指南》和《面向成本的產品設計:降本設計之道》時瞻前顧後,如果我在寫「降本設計」公眾號和頭條號文章時畏手畏腳,那麼就沒有現在的我了。


6)堅持、有毅力

產品設計的學習和提高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短時間也看不到前(錢)景,想要提高自己離不開長期的堅持。


這一點我自認為做得很好。很多時候,我都為自己的堅持而感動。


有不少工程師希望能夠通過下載幾份資料,看一兩本書,做幾個項目,或者參加一兩個培訓,就能快速的提高自己。


這樣的情況是不存在的!


當然,多看看「降本設計」頭條號的文章,多看看我寫作的兩本書,少走一些彎路還是非常有可能的。



關於作者:

鍾元,2020年3月出版《面向成本的產品設計:降本設計之道

2011年出版書籍《面向製造和裝配的產品設計指南

「降本設計」公頭條號聚焦降本設計知識分享和方案提供,助工程師能力提高和升職加薪,助企業降本和利潤提升,歡迎關注。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補充文中解釋不對或欠缺的部分,讓大家看到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