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介紹南宋,卻對西遼一筆帶過,歷史教科書為何這樣編排?

夏目歷史君 發佈 2020-05-24T09:42:07+00:00

然而,中華民族的歷史實在是太豐富了,這幾千年來有著太多的王朝存在,有的鼎盛一時,有的曇花一現,有的卑微存活,有的傳承百年。

中國有著豐富的封建王朝歷史,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無疑是中國封建王朝的一個又一個的巔峰。在現在,我們能夠從歷史課本中找到屬於他們的一個又一個的蹤跡,這讓我們從小就開始了解中國幾千年前的歷史傳承。

然而,中華民族的歷史實在是太豐富了,這幾千年來有著太多的王朝存在,有的鼎盛一時,有的曇花一現,有的卑微存活,有的傳承百年。要想將這些王朝全部在歷史課本中全部的描繪出來,肯定會是一個巨大的工作流程,這完全是不現實。所以有選擇的進行摘錄進行描寫則是一種無疑正確的選擇。

但對於歷史課本的內容,卻有人有了新的異議,那就是為何在課本中只提到了苟且偏安的南宋,卻對一度威震中亞的西遼一筆帶過呢?

威震中亞的西遼的「特殊身份」

中原王朝有著一個非常清晰的統治體系,唐宋元明清,這是一個非常有著傳承性的王朝更替,然而西遼雖然實力強大,但是卻並不排在中國的封建王朝的政治體系中,對於中國的歷史並不存在承上啟下的關係,對於中國的歷史走向也沒有太大的影響,在歷史上,它的身份更像是中國人建立的外國政權。

中國的歷史傳承中有著自己的歷史主線,就像唐宋元明清這樣的傳承主線一樣,儘管南宋苟且偏安,但是它卻是我們傳承的一個主線。就像我們歷史上的夏商周秦西漢等等這樣的傳承主線一樣,南宋也是其中主線上的一個代表。

然而在這些王朝的周圍,也存在著其他的王朝例如秦漢時期的匈奴,兩宋時期的西夏蒙古遼等國家,這些王朝在我們的史書中記載的也有,但是整個史書的傳承卻以宋朝為主。

所以西遼的身份在歷史上就像附庸一樣,作為一種印證宋朝歷史的一種證明身份。儘管南宋苟且偏安,但是南宋卻是有著一個完整的傳承身份,從趙匡胤開始的宋朝強大,到最後的南宋只能據江而守,儘管苟且偏安,但是卻是完整的宋朝歷史的一部分。

中國歷史傳統的地理形態的歷史觀

中國歷史的習慣是以漢族為中心,但其實卻是以地理為中心。在整個中國封建王朝的傳承中,人們在心底認同的是占據中原地帶的封建王朝。唐宋元明清,元朝和清朝,都不是漢人所建立的,但是因為占據中原,不論統治的時長,卻成為了中國封建王朝傳承的主線之一。

而反觀西遼,儘管威震中亞,但是卻與中原沒有太大的交集,當時的西遼一部分是在現在的新疆地區,另一部分則是在今天的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西遼的建立對於中原王朝而言無疑是一種異國,儘管占領的有一部分中原領地,但是卻也是在當時人們心目中的蠻夷之地。

從理論上而言,這些地方已經脫離了中原王朝的統治區域,並不被中原人認為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反而成為了人們印象中的外國,例如高句麗,蒙古這樣的外國勢力,所以西遼的歷史並不被後來的史官所重視。

再者,人們對於新疆歷史的匱乏。當我們說起張騫開通西域,太宗皇帝征伐高句麗,我們都比較清楚,哪怕是我們突厥,我們也多少了解,然而當我們說起喀喇汗、什麼是葉爾羌的時候,大家就可能會感到非常的陌生了,因為這些跟中原王朝幾乎沒有什麼來往。

古往今來,中原王朝都有著一個正統地位,確定著在歷史傳承中的主線地位之一,這個地位並不因國力的強弱而發生變化,只要王朝存在,地位就在。

宋朝作為人們心目中的正統王朝,在中原人們看來,其餘周邊的王朝無論國力強弱,其實都無所謂。宋朝最初占據天下,是人們心目中的正統王朝,儘管後期衰弱,被人欺辱,苟且偏安,但是只要它仍然存在,那麼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並不會缺失。

西遼主要的成就就是威震中亞,與中原王朝的交流非常的少,幾乎從不曾有過交流,尤其是在南宋的時候,兩國之間不曾有過任何的政治交流以及合作,所以說,在中原王朝的史書中,也並沒有過多與西遼有關的文獻記載。

西遼的文化與中原的外同內異

西遼的統治期間,有著很濃郁的中原文化的色彩,所以說西遼也被人們稱為中原文化向中亞地區的一次二次輸出——例如西遼的官方語言是漢語,皇帝使用中原年號和禮儀,官制也是中原和中亞相結合,農業地區設置州縣,遊牧民則按部族管理。今天中亞地區還發現了西遼的漢文文書和印有漢字的貨幣。這看起來非常的類似於中原王朝。

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

也就是說,夷狄到了中原地區,學會了華夏文化習俗,他們就成了華夏族,而中原華夏族如果進入了邊遠地區,習用了夷狄的文化習俗,他們就成為了夷狄,是夷狄還是華夏不在於血統,而在於所習權用的文化,就是說華夷之辯不是血統上的區別而是文化上的差異。

上世葷粥嚴允(通「玁狁」),盪無禮法,故謂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中華,何嫌之有?——西遼的遼道宗,保留著漢文的廟號溢號

西遼單單只論文化習俗,可以被歸納為華夏族,然而實質上,西遼與中原文化卻是真正的外同內異。西遼的統治者雖然是漢文化背景,在行政機構中使用了較多的漢文化元素,但他統治的基本結構和治理思路,離標準的儒家統治相去甚遠。

當時的西遼位處邊疆,深受伊斯蘭教的影響,西遼的建立者耶律大石雖然本人漢文化的素養比較高,整個西遼採用的是中原王朝的治理方式,但是其實在當時西遼地區卻是伊斯蘭文化盛行。

也就是說西遼的統治者雖然一直是堅持漢化的,但是整個西遼的文化底蘊卻仍舊是伊斯蘭的,這是他無法左右的。

所以說,在文化上,西遼看似與中原王朝相似,但是在實質上卻是伊斯蘭文化。所以因為文化上的差異,西遼並不被中原所承認。

西遼的特殊組成

最後,西遼本身的地理位置就遠離中原王朝,再加上西遼的存在時間並不長,所以無疑不能讓中原王朝對其存在產生認同感。並且除了地理以及文化上的原因,還有一部分的原因便是整個國家的組成。

西遼的組成結構非常的複雜,整個西遼里,既有漢人,也有契丹人,突厥人,還有許多其他民族的人所構成,並且在西遼里,漢人還屬於少數民族,並不在其中占據正統地位,所以說西遼並不被史學家認為是傳統意義上的中華帝國。

西遼在西域中亞歷史上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然而它儘管威震中亞,但是因為自己的特殊組成,文化地理上的差異,所以說儘管它的領土中有著新疆這麼一塊中原領地,但是在史書的記載中對於西遼的記載卻並不詳細。

在歷史課本中,對於歷史的介紹是研究著整個中國封建王朝的主線來進行講解的,而南宋儘管偏居一隅,但是卻對於整個中國歷史的敘述,卻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所以說在課本上需要對於南宋進行介紹,而西遼,則相當於一個游離於中原政權以外的特殊政權,所以對於它的介紹則寫的比較省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