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最偉大的思想財富:福禍相依,保持利導思維

玄機妙理 發佈 2019-12-23T17:28:42+00:00

中國文化最具精華之處就在於百家爭鳴時期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老子是這一時期導師級的人物,孔聖人都曾向起問道。

中國文化最具精華之處就在於百家爭鳴時期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老子是這一時期導師級的人物,孔聖人都曾向起問道。《道德經》是老子留給後世最重要的哲學思想著作,在《道德經》當中不僅僅闡述了道家哲學體系之下的宇宙和世界,同樣也以道家機具思辨性的哲學思想對世間的本質做了探究,《道德經》當中說道:"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句話充分展現了老子對於萬物本質的深刻洞察。

福禍相依的辯證思想:

老子所提倡的道家哲學體系講求要看到事物的雙面性,或者說認為一切事物都有雙面性,福是事物好的一面的集中體現,而禍是事物壞的一面的集中體現。對於一個人來說,一件事情總會有好有壞,也就是所謂的利弊,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質,但是往往這個世界上那些優秀的出色的人,總會有一些異於常人的驚人之舉,就是大多數人認為的利和害,並不是他們眼中的利和害,在很多常人眼中,他們好像是在做趨害避利的事情,但是在經過一個較長的時間發展之後,事實證明這些優秀出色的人才是真正的做到了趨利避害。這就是生活中最典型的福禍相依,優秀的人能夠從眼前的福與禍當中看到其中的禍與福,從而做出更加長遠的準確的判斷,能夠先人一步,能夠做出一番大事業。

福禍相依的辯證思想幾乎貫穿於人們的整個生活,從社會的本源來說,在道家的哲學體系中社會的人和事就是由福和禍組成的,萬事萬物皆由福和禍共同組成,人本身就身處福禍之中,需要在辯證的思想之下去長遠的看待福禍的關係。

目光:

老子所說福禍的關係絕不僅僅是在闡述福禍的關係,更重要的是人的態度,人的目光以及目光背後的遠見性,或者說是認識到變化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所謂變化實際上就是事物性質的轉變,也就是從福轉為禍從禍轉為福,老子對福禍關係的闡述就是要人們能夠以更高遠的目光理性的思維去判斷福禍轉變的可能性,在認識到變化的可能性之後判斷變化的重要性,從抓住時機,利用福禍的變化達到自己的所希望達到的利的一面,也就是達到自己所認為的趨利避害的境界。

思維方式的變化:

看待事物的福與禍最重要的是人的思維方式,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山,山的模樣就是不一樣的,事物也是如此,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的情況也就是不同的。

看待事物的思維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利導思維,一種是弊導思維,從中立的角度來說,不管是弊導思維還是利導思維本質上沒有好壞之分,但是弊導思維往往會給人帶來悲觀的情緒,令人陷入陌驚慌和緊張當中,尤其是在逆境的時候,弊導思維甚至會讓人陷入絕境。所以,經常在生活當中使用利導思維非常重要,利導思維是讓人能夠向著好的方向去看待問題,能夠在逆境之中讓人依舊看到希望,保持高昂的鬥志,積極的態度,從而戰勝逆境,另外,利導思維狀態能夠讓人長期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也有利於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長。

如何在生活中擁有利導思維這跟人的性格以及經歷等多個方面都有關係,但最重要的還是在於人本身是否相信一切都有美好的一面,只有相信世間有美好,世間才會真的有美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