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盲魚」體長30多公分,在印度梅加拉亞邦出現,為何這麼大

嗯啊哈哈 發佈 2020-06-08T21:50:53+00:00

但是這條巨型盲魚卻是足足長到了約30多公分,勝過它的所有同類,科學家一度認為,山洞內的地下水環境,不具備產生大魚的條件,一是缺乏光照,不利於覓食,二是食物本身的稀少,然而這條巨型盲魚的存在,無疑是大大顛覆了傳統的科學認知。

在我們的印象中,盲魚一般個體比較小,為小型魚類。

這是盲魚的生長環境造成的,盲魚一般生長在暗無天日的地下暗河,或者溶洞中。

這些地方終年不見陽光,沒有陽光的照射,由於不能產生光合作用,藻類的生長受到很大限制。

即使藻類能夠生長,植株也比較小,依靠藻類生長的水底生物更少,地面的落葉也不能到達地下暗河。

這幾個原因造成地下暗河內的食物很少,水裡的魚類為了能夠適應環境,為了能夠生存。

身體也比較小,沒有食物,為了生存,只能縮小自己的個體。

這是盲魚千百年來進化的結果,然而,今天的這條盲魚刷新你的認知。

《河北青年報》報導:在印度的梅加拉亞邦,有個叫簡蒂亞丘陵的地方。一支科考隊來到了簡蒂亞丘陵附近的一處山洞,在裡面的地下水潭他們意外發現了一條巨型盲魚。但是這條巨型盲魚卻是足足長到了約30多公分,勝過它的所有同類,科學家一度認為,山洞內的地下水環境,不具備產生大魚的條件,一是缺乏光照,不利於覓食,二是食物本身的稀少,然而這條巨型盲魚的存在,無疑是大大顛覆了傳統的科學認知。

巨型盲魚

盲魚在世界上的分布比較廣,美洲、歐洲、非洲、亞洲都有發現。

首次發現是1842年在美國記錄到的定居性洞穴魚類――盲鱂。

我國自1976年首次報導在雲南建水的洞穴中捕捉到一尾盲魚後,新的盲魚接連被發現。

盲魚為什麼被稱為盲魚?因為它長期在地下山洞中生活眼睛退化,其他感覺器官卻特別發達。

盲魚剛孵出的幼魚是有眼睛的,當幼魚長到 2 個月左右,眼睛才逐步退化。

盲魚雖然沒有眼睛,它在水底遊動也不會撞到其他物品。

盲魚在水底遊動

並且盲魚的捕食能力很強,水底食物微小的動靜它們都能發現。

雖然它們棲息在完全漆黑的岩洞內,但是它們能用身體的測線辨別方向,和覓食。

盲魚為雜食性偏肉食性魚類,性情溫和,喜歡群體游弋。

盲魚的身體顏色為白色或者粉色,和普通的魚類顏色相差很大。

盲魚體長一般在10公分左右,偶爾發現巨大個體,但是不多見,這次在印度發現的巨型盲魚,有可能是科學界的一個新課題。


#變美大作戰##夏季百搭套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