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無數攝影師為之著迷,哈蘇相機憑什麼

互聯網觀察家 發佈 2021-09-28T16:35:52+00:00

攝影圈中曾流傳這樣一句戲言「手拿哈蘇中畫幅,不會拍照也會拍」,雖然是一句戲言,但折射出哈蘇相機在眾多攝影大咖心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很多我們熟悉的經典影像,都是哈蘇相機拍攝的。

攝影圈中曾流傳這樣一句戲言「手拿哈蘇中畫幅,不會拍照也會拍」,雖然是一句戲言,但折射出哈蘇相機在眾多攝影大咖心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很多我們熟悉的經典影像,都是哈蘇相機拍攝的。比如人類登月後的第一張相片、地球的首張證件照、披頭士的經典瞬間……這些經典記憶拍下的同時,也一步步奠定了哈蘇在行業中的傳奇地位。

而哈蘇也在至今為止80年的發展歷程中,推出了一代又一代傳奇相機,將行業領先的影像技術和獨一無二的攝影理念,傳遞給更多追求卓越影像的創作者,收穫了無數專業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的擁躉,哈蘇相機的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讓人如此著迷?

偉大產品背後的靈魂人物

一個優秀的產品背後,必然有一個偉大的靈魂人物,他便是創始人——維克多·哈蘇先生。生長在影像世家的他,自小對攝影充滿熱情,沉迷於用相機拍攝鳥類。高中畢業後,他開始在哈蘇家族從事攝影業務的公司Hasselblad Fotografiska AB接受培訓。

離開哥德堡後,他開始在德國、法國、美國等地遊學,一邊積累有關影像的專業知識,一邊享受著用攝影記錄自然界的各種鳥類。正是這幾年的經驗積累,一個理想的、用於拍攝自然景觀、小巧便攜、光學素質優異的相機形態在他腦中初現雛形。

好的產品需要不斷打磨、改進,不拘泥於傳統,不迎合潮流,有自己的理想與堅守。正是這份信仰,驅使哈蘇不斷突破當時的技術極限,一次次顛覆行業遊戲規則,詮釋「Create to Inspire」的信念。

機身、鏡頭、取景器均可拆卸的 6 X 6畫幅的單反膠片相機1600F;

捨棄焦平面快門、採用鏡間快門的500系列;

獨闢蹊徑地採用旁軸取景方式,取消反光鏡而獲得更好超廣角效果的SWC;

市面上第一款具有雙畫幅格式的 35mm 膠片相機 XPan;

第一款中畫幅無反數位相機 X1D-50c從膠片時代到數碼時代,哈蘇屢屢帶來顛覆性產品,踐行了維克多·哈蘇先生當年的承諾:「我能做一台更好的。」

精確嚴謹,分毫不差

除了對產品進行技術層面的革新,對製造工藝的精益求精也讓哈蘇相機深得人心。為了打造HK-7,哈蘇先生遍尋斯德哥爾摩在機械製造領域的能工巧匠,包括瑞典軸承廠(SKF)多位自身的工程師,組成了一個十幾人的團隊,專心致力於該軍用偵查相機的設計製造。

他親自繪製相機結構的圖紙,並以木胚的形式呈現,而後再由經驗豐富的技工通過工具機加工。哈蘇先生對嚴謹細節和精確的堅持在第一代HK 7相機上就得到了充分體現。這台由650個零件構成的相機,從圖紙到真正生產,百分之一毫米的誤差都被極力避免。

北歐設計,盡顯優雅

方形蒙皮外觀搭配鍍鉻邊框,是哈蘇相機的經典造型。這樣的設計也經過了多次疊代。哈蘇先生對最開始的方形木胚不甚滿意,於是找到了當時在瑞典Saab汽車的首席設計師Sixten Sason來操刀相機的外觀設計。Sixten Sason將汽車的流線型靈感應用於哈蘇相機的外觀造型中,原本平整的取景器被改造成弧形結構。這一神來之筆,也讓哈蘇相機更具美感。


對設計美感和材料質感的追求,也一直延續到今天。哈蘇於2016年推出的首台無反中畫幅相機X1D,延續了哈蘇相機」方中有圓「的設計理念,它由整塊鋁合金精密加工而成,顯示出優美的曲線和紋理。手柄部分歷經了15輪的3D列印模型,做出汗測試、防滑性測試,對手柄紋路和材質多次疊代,以保障最佳握持感。

與偉大攝影師的「靈感共振」

哈蘇相機的獨一無二,不僅仰賴工程師的辛勤付出,更離不開用戶的支持。重視用戶體驗,與傑出的攝影師「靈感共振」,一起完善產品、創作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從始至終貫穿於哈蘇品牌的發展理念中。

在維克多·哈蘇先生設計研發相機的過程中,美國著名攝影家安塞爾·亞當斯扮演了重要角色。兩人由於對攝影的熱愛結緣,成為摯友。安塞爾·亞當斯不僅為哈蘇相機提供樣片,還作為相機使用體驗的專家,為技術改進提供建議。從1951年開始,幾乎每一台哈蘇原型機及鏡頭,都會第一時間從瑞典哥德堡寄到美國洛杉磯——亞當斯先生的家中。


時至今日,哈蘇相機的研發過程依然或參考世界範圍內傑出的攝影師,邀請他們試用體驗,並提出改進意見。打造更好的相機,啟迪用戶收穫更多靈感,用戶使用相機讓靈感得到更好地呈現,而這些作品會再激勵哈蘇做出更好的產品。

最初的熱愛,點燃了另一份的熱愛,共同以影像之名,延續、傳遞。

是成就頂級影像的極致追求,是精工匠造的藝術品,更是心照不宣的靈感夥伴,在哈蘇與其愛好者眼中,相機,從不僅僅只是一台相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