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C、UFS與NVMe是什麼?購機時不能只看容量,看準手機快閃記憶體規格

負1樓 發佈 2020-04-06T23:39:55+00:00

第一代UFS 由於與當時 eMMC 標準速度差異不大,且成本較為高昂,因此並未成功普及,直至 2014 年 UFS 2.0 標準問世後,連續讀取速度約達 800MB/s,UFS 至此成為 Android 旗艦手機逐漸採用的標準配置,目前最新的 UFS 3.1 標準,連續讀取速度約

近年來,隨著手機鏡頭像素不斷提升,以及APP產業持續高度發展,消費者對於大容量手機的使用需求也漸漸提高,破百 GB 儲存容量的產品已成為市場常態。一般消費者在選購手機時,除了處理器與內存(RAM)配置是影響手機性能的主要因素外,存儲所採用的快閃記憶體規格,往往也是極為重要的核心配置,也是決定手機壽命的最重要的因素,手機使用到一定年限後變得非常卡,主要的責任就是它了。

很多對硬體不是很了解的用戶在購置手機時,在存儲方面往往只看容量,從來不看其快閃記憶體規格,或者說是不懂,因而踩了很多坑。


市面上常見的手機快閃記憶體規格有 eMMC、UFS 與 NVMe,其中 Android 手機主要採用 eMMC 與 UFS 標準,而 NVMe 則是蘋果 iPhone 所使用的快閃記憶體標準。我們除了要協助網友理解手機採用的快閃記憶體標準外,也要搞懂 eMMC、UFS、NVMe 之間的差異為何,希望讓大家對於手機的存儲,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認識手機快閃記憶體

eMMC(embedded MultiMedia Card)是由 MMC 協會針對手機或平板電腦訂立的快閃記憶體標準,起源時間比 UFS 與 NVMe 還要更早。eMMC 基礎上由 MMC 記憶卡發展而來,採用「並行傳輸」技術製成,讀寫必須分開執行,雖然僅提供單路讀寫功能,但仍具備體積小、高度集成與低複雜度的優勢,目前最新的 eMMC 5.1 標準,連續讀取速度約為 250MB/s。


UFS(Universal Flash Storage)最早由 JEDEC 於 2011 年推出,採用全新「串行傳輸」技術,可同時讀寫操作。第一代 UFS 由於與當時 eMMC 標準速度差異不大,且成本較為高昂,因此並未成功普及,直至 2014 年 UFS 2.0 標準問世後,連續讀取速度約達 800MB/s,UFS 至此成為 Android 旗艦手機逐漸採用的標準配置,目前最新的 UFS 3.1 標準,連續讀取速度約為 1,700MB/s。


NVMe(NVM Express)原先是用在 MacBook 上的主流固態存儲裝置標準之一,具備高效率、低負載、低延時的特性,蘋果自 2015 年起首度將 NVMe 應用到 iPhone 6S 系列中,連續讀取速度約為 900MB/s。由於早期 Android 手機多是使用 eMMC 5.1 標準,因此在連續讀取速度方面,iPhone 擁有絕對領先的優勢,直至 UFS 3.0 問世後兩者差距才逐漸縮小。

快閃記憶體的速度影響

不同的快閃記憶體標準,除了在讀取與寫入方面會產生速度差異外,其中 UFS 與 NVMe 採用的「串行傳輸」技術,可同時進行數據讀取與寫入操作;而 eMMC 採用的「並行傳輸」技術,必須分開執行讀寫操作,因此當手機執行多任務操作時,eMMC 的反應速度相比 UFS 與 NVMe 會慢上許多。此外,UFS 與 NVMe 日常平均功耗也比起 eMMC 來的更低。


進行遊戲時,擁有越高連續讀取速度的快閃記憶體,即可有效縮減遊戲加載的耗費時間。

隨著手機相機像素提高,照片也越來越大,擁有越高連續寫入速度的快閃記憶體,可提供更順暢的連拍體驗,減少保存照片所用的時間。

如何判斷快閃內存標準

一般而言,消費者可至手機官網查看支持的快閃內存標準,尤其現階段 Android 中高端手機基本都 採用 UFS 標準,不少廠商更將此視為主要宣傳手段,但凡使用了最新UFS標準的手機,在發布會上都會大肆宣傳一通。

而 Android 中低端手機,目前則普遍採用 eMMC 5.1 標準;用戶也可自行下載 P10Check、Device Info HW APP 查看手機支持的快閃記憶體標準。至於蘋果手機則是自 iPhone 6S 以來皆已全面採用 NVMe 標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