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象鼻山,酷似一隻站在江邊伸鼻豪飲灕江的巨象,桂林山水象徵

撫河明月 發佈 2021-10-03T12:15:51+00:00

象鼻山象鼻山原名漓山,位於桃花江與灕江匯流處,因酷似一隻站在江邊伸鼻豪飲灕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們稱為桂林山水的象徵。象鼻山以神奇著稱。其神奇,首先是形神畢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明月,構成「象山水月」奇景。

象鼻山

象鼻山原名漓山,位於桃花江與灕江匯流處,因酷似一隻站在江邊伸鼻豪飲灕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們稱為桂林山水的象徵。

象鼻山以神奇著稱。其神奇,首先是形神畢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明月,構成「象山水月」奇景。

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遊的標誌山

象鼻山形似一頭巨象,象鼻和象腿之間是面積約一百五十平米的圓洞,江水穿洞而過,如明月浮水。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與灕江東岸的穿月岩相對,一掛於天,一浮於水,形成「灕江雙月」的奇特景觀

水月洞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距今約1.2萬年前, 地殼抬升,灕江縮小,加速了水月洞的發育,形成一個通透的圓洞。長17米,寬9.5米,高12米,面積約150平方米。

水月洞洞口朝陽,亦名朝陽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象山的水月與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對, 一懸於天,一浮於水,形成「灕江雙月」的奇特景觀

水月洞是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洞中現存石刻50多件,其中一幅高257厘米,寬752厘米,由清代廣西巡撫倪文魏撰題的《皇清中興聖德頌碑》是桂林2000多件石刻中最大的,也是唯一一幅對太平天國進行強烈抨擊的文章,這塊碑刻在象山

象眼岩

位於象鼻山山腰南北兩側, 互相貫通,高約2米,寬5~10米,長52.8米,呈扁長形,面積約274平方米。象眼岩原是一段不長的古地下河道,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因部位恰巧在象眼處而得名。從象山南麓南極洞口,沿石級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岩,盤山道可達山頂。北眼懸崖峭壁,無磴可通。象眼岩南北兩洞,是一對眺望風景的絕妙窗口。從左眼張望,高聳的灕江飯店近在咫尺,城區樓宇街市鱗次櫛比;從右眼遠眺,江波帆影,隱現於訾洲、塔山和穿山之間

象鼻山·普賢塔

聳立於山頂的菩賢寶塔建於明朝,用以供奉菩賢菩薩。在中國供奉菩賢的佛塔只有兩處,一個在四川峨眉山,一個就是在桂林的象鼻山。菩賢塔沿襲了藏族文化的喇嘛式實心磚塔,塔高13.6米,為雙層八角形虛彌座。之所以採用八角形是因為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四面有八方,菩賢菩薩曾有一宿願:希望他能普度眾生,使得佛光普照四面八方。

遠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劍柄,又像一隻古雅的寶瓶,因此稱「劍柄塔」或「寶瓶塔」。在第二層基座正北面,嵌有青石淺刻的南天普賢菩薩。普賢塔位於象山之顛,印證了普賢菩薩乘大象之說,而大象馱寶瓶,象徵著和平、美好和幸福

象山傳說

傳說,天上象神為三花姑娘從瑤池盜回神曲,用灕江水釀出三花酒。

自古以來,桂林酒坊將酒藏於岩洞。象山岩洞酒窖為大小二洞,面積近 3000m2。小洞位於雲峰寺後山腰,洞上刻有「雲峰岩」三字。大洞位於登山石階旁,東達桃花江,南通水月洞。洞中冬暖夏涼,常年溫度適宜,由於臨江,洞內還保持了一定的濕度。三花酒經洞內貯藏,醇淨綿甜,乃酒中珍品。象山酒窖貯藏了五十年代以來各不同的特釀桂林三花酒逾千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