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了集體經濟,農民才有穩定的幸福生活:濟源花石村見聞

中建觀社會 發佈 2021-10-03T12:18:49+00:00

濟源市承留鎮的花石村,盤活、壯大了集體經濟,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了,環境變美了,心情更舒暢了。濟源市中心不過十公里,共有204戶813人,這裡有山有水有文化,可百姓卻守著青山綠水過著苦日子,全村有880畝耕地,1280畝山坡地和50畝水塘,人均土地面積極少。

濟源市承留鎮的花石村,盤活、壯大了集體經濟,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了,環境變美了,心情更舒暢了。我真心佩服這裡傑出的鄉村領導集體!他們有眼光、有能力、會做群眾工作,讓全村人過上越來越美好的生活。

濟源市中心不過十公里,共有204戶813人,這裡有山有水有文化,可百姓卻守著青山綠水過著苦日子,全村有880畝耕地,1280畝山坡地和50畝水塘,人均土地面積極少。但經過大膽的改革和耐心細緻的群眾思想工作,土地沒有再分給各家各戶經營,而是全部流轉給村集體經營!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宋朝,以《花石村沒有「麵條田」》為題目,生動地報導了花石村的」三變「改革。題目起得極為生動,原來農民土地分割很碎,各家各種一條,可不就是像麵條一樣的田地嘛!各家在山坡上搞種植,山坡不就是像插花一樣散、亂嘛。

在外經商的老支書周全喜,被鎮領導邀請回來,鄉親們推選他重新擔任村支書。周支書不僅有經營眼光,還會做群眾的思想工作:「花石村要發展、要振興、要上項目,一家一綹的麵條田、一家一塊的插花山是攔路虎、絆腳石,流轉土地要有一戶不同意,啥事也弄不成!」

經過耐心細緻的工作,加上鄉親們對他這個致富能手的信任,2009年,全村的耕地、山坡地等全部參與流轉。

農民的全部土地入股,構成村集體的資產,村支部領辦經濟合作社,將寶貴的土地集中開發。

耕地大塊承包出去,年底按村集體實際成員的人口平均分配小麥600-700斤。把農民從土地上徹底解放出來。

創辦了南山滑雪場,村幹部帶頭出資入股,1萬塊錢一股,全村一天時間兌了161萬,後來鎮上又獎勵村里了15萬,這15萬的股份屬於全體村民,人人有份。

2016年試營業的滑雪場,總投資300多萬,1月9日開業,不到倆月就掙了110萬,除了還帳,第二年每股就分了2000塊錢。南山滑雪場當年實現收益60%,第二年全部回收成本,第三年實現分紅20%,第四年實現分紅30%。

又通過集資入股的方式,辦起了南山水上樂園,每年能達到10%的固定收益。



村集體經濟壯大了,下大力氣進行村莊美化,還將1280畝山坡地,全部種上了梅花,梅花盛開時節,遊人如織。如今的花石村,旅遊收入占農民收入的60%多。


如今,村里還辦起了幸福院,7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入住、免費就餐,就憑這點,鄉親們誰能不服氣?

濟源的花石村,我們見證了壯大集體經濟的魅力和價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