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荀子哲學中看古代封建君王之道

春秋亂舞 發佈 2020-01-31T12:16:45+00:00

君王之道 「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是每一個封建君主都嚮往的事情,而維護和發展一個國家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容易。戰國晚期名義上的周天子已經處於風雨飄渺之中,當時的國家也從散亂的諸侯爭霸逐漸走向了統一的路程,而荀子思想也在不斷的進行改變和總結,他所倡導的人性有惡,強調後天和環境教育的

先秦時期的荀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也是儒家學派的集大成者,他在形成自己的學派思想之時,借鑑和吸收了諸子百家的思想,並走向了頗具特色的兼并融合之路。他繼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時也發展了儒家思想,其孕育著哲理的核心精神往往有著與眾不同的風格,其中對於君王之道有著獨特的詮釋。

君王之道

「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是每一個封建君主都嚮往的事情,而維護和發展一個國家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容易。戰國晚期名義上的周天子已經處於風雨飄渺之中,當時的國家也從散亂的諸侯爭霸逐漸走向了統一的路程,而荀子思想也在不斷的進行改變和總結,他所倡導的人性有惡,強調後天和環境教育的思想,也是符合當時思想潮流的。

君王是封建時期一個國家的最高領袖,君王之道指的就是君王在管理國家的過程當中需要遵循哪些規則和方法,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又需要怎樣做才能使國家江山永固,永世長存。

《荀子.君道》篇中有專門關於君道的闡述,但也不僅僅限於此,有關於君主之道的內容在《荀子》中其實涉及非常寬泛;比如《富國》、《議兵》、《王制》等多篇章均指明了君主安邦強國之道。

《荀子.王制》:「君者,善群也。群道當,則萬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長,群生皆得其命。」

君王必須善用道德禮儀來組織相關的社會群體,「人」代表群體的組成部分,而只有君王才擁有組織「群」的權力和職能。君王根據人們的等級和所屬分工組成不同的社會群體,如果組織得當每個人都能找到合適的位置。

君之道的核心

《荀子.國富》:「人之生,不能無群。」

準確的說,人類在自然界中的武力值是極為微小的,如果不靠工具,人類很難以生存下去,而對工具的使用是標誌著人類從「低級」成為「高級」的開始。同樣的在擁有了工具以後,在去面對更多挑戰的時候,人類也必須要學會分工合作和群體作戰,因為只有這樣人才會更加強大,才能夠處於社會中的主導地位。

《荀子.王制》:「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能群」代表著組織者能將不同的人用禮儀進行「分工」,而君王和普通人又有所不同;如果以「能群」來要求群王,那麼君王則必須做到:「善生養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善顯設人者也,善藩飾人者也」。其中「養人」指的是幫助農民和百姓解決生活以及經濟上的問題,讓他們有飯吃,有衣穿,保證百姓們能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下生活。「治人」則指君王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來管理臣民和百姓,讓社會秩序得到良好穩定的運行。

「設人」則要求君王能根據每個人的水平分配到合理的職位,做到人盡其用。而「藩飾人」則是說讓不同等級的人佩戴不同等級的裝飾物,用以得到社會和人民的尊重。如果這幾個方面都能做好,那麼國家就會安定和諧,而君王則會受人愛戴。

由此可見,「能群」是荀子倡導君王思想的主要特點。而「不善群」者的君王結局如:褒姒有寵,周於是乎亡。細細品味之下,其實我們還能發先,荀子在對君王之道的描述中參雜了對人性的頗析和超前的管理理念,所以即便用現在的思維和眼光看來,君王之道所包含的「能群」也對現代企業包括各方面的管理具有極佳的實踐作用。

禮法修身之道

「禮法」為荀子思想之重要內容,治理國家之時應道禮法並重,不可分離,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在此,我們既看到了禮義對於道德教化的功效,又看到禮義對於不法行為懲戒力度的不足,意識到法度對於社會安定的作用,合理利用法度的強制效用,使人們以禮義為準則、在法度的規範下和諧有序的生活。

社會的發展來自人慾望的驅使,而人的慾望本身難以控制,而荀子則認為用道德來規範禮儀教化非常之重要,因為遵循禮儀是人們追求富裕安定生活的重要途經。那君主又如何用禮儀來治理國家呢?「以禮分施,均遍而不偏」,即君主依據禮義治理國家,普遍施行而不偏私。既然明分的準則在於禮,那麼君主治國必須要熟悉「禮」的內容才可能「以禮分施」繼而做到「均遍而不偏」。

在儒家傳統中一向要求君王自己先做到表率,孟子認為:「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而荀子也很好的繼承了這個觀點,同時君王不僅要自己帶好頭,同時也要不斷的提高自我修養和道德品質。荀子認為:「以治氣養生,則後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禹。其中治氣養身是村本身的生理角度而言,如果得當可以如彭祖一樣長壽,如果能將自我的道德修養不斷提高,就能夠成為像堯禹那樣偉大的人。看似簡單的話語,其實是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做了深刻的理解和協調。

人才選用之道

如何選用人才和任用人才到現在都是一個令很多人頭疼的問題,在管理國家的過程中,對人才的管理、考核、任用包括人才的選用是否恰當等等,這些都可以對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形成直接影響。彼持國者,必不可以獨也,然則強固榮辱在於取相矣」,治國不能單靠君主一人,君主可以不會做事,但務必會識人,否則事必躬親,不會選用人才,結局一定不會太好。如明末時期的崇禎皇帝,沒有好的人才輔助,事事獨斷專行,如何能不滅國?

故知而不仁,不可;仁而不知,不可。總體來說,德才兼備是君王用人的主要標準。官吏定要勤勞誠實、仔細認真;士大夫和群臣百官需要品行端正,尊崇禮法;卿相大臣需要懂得推崇禮法來尊重君主的威望、通過敬重有品德的人來提高國家和自我的名聲、通過愛護民眾來保持國家和諧安定,通過重視農業限制工商業來增加經濟基礎,並且要彰明制度,懂規律,善權變。

結束語

如果是禮法思想是荀學之核心,那麼君王之道則是其思想之精髓,他不僅僅影響了當時的封建君王們,也給後世的國家和社會留存了具有深厚養分的土壤,供我們汲取。荀子君王之道隨包含的治國理念,涉及到了政治經濟等多方面因素,其不僅關乎一國的存亡,還可以使天下去之或是歸之。從今天的眼界角度來看就具有非常高的戰略意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