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財政盛世:一邊是滿滿當當的府庫,一邊是餓殍遍野的天下

減水書生 發佈 2020-01-15T16:31:58+00:00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蕭後,隋煬帝的皇后,是見過大場面的人,輕描淡寫就描述了什麼叫大隋奢華:這種盛會,隋朝每年除夕都要舉行。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李世民在大殿前點了堆篝火、在大殿里點滿了蠟燭,把黑夜照成白晝。然後,自鳴得意地向前隋蕭後炫耀:

朕施設孰與隋主?

蕭後,隋煬帝的皇后,是見過大場面的人,輕描淡寫就描述了什麼叫大隋奢華:

這種盛會,隋朝每年除夕都要舉行。宮殿諸院點起幾十座火山,而且只燒沉香木根;火勢不旺就添加香料甲煎用來助燃。一次盛會,沉香木要燒掉二百車、甲煎要用掉二百石。

這就是大隋之奢華。比起隋煬帝的大隋,李世民的貞觀只能說是貧窮,而這種貧窮竟然限制了大唐皇帝的想像力。

大隋為什麼能這麼富?富的能讓大唐皇帝自慚形穢。

隋朝之富,是一種財政之富,而不是國家之富。

01.馮太后

馮太后改革,主要集中在財政問題。

中原文明與草原文明的最大區別就是財政問題。

草原政權解決財政問題的手段,主要是搶掠。草原部落之間搶,搶大了就去中原搶。即便入主中原,搶劫的邏輯仍舊不變,治下的百姓,只是搶劫的對象。這種財政模式,不僅不穩定而且成本高。


所以,漢化改革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財政改革,不能再去搶劫而是效仿中原政權,向百姓收取稅賦。

馮太后改革,主要就是在做這件事。但是,收稅是一個複雜問題,要牽涉到整個國家體系的改革。

入主中原的拓跋權貴,與其說是官僚不如說是劫匪。即便是徵稅,也是搶劫的邏輯,縣府衙門征完、州郡衙門再征,甚至中央朝廷也要過來湊熱鬧,搞得徵稅跟搶劫沒啥區別,只是更文明了一點。

所以,馮太后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徵稅職權統歸縣府,縣級衙門才能徵稅,其他各級政府靠邊站。

各級政府之所以都去徵稅,就是因為北魏不負責養官,不給俸祿但給政策,政策就是徵稅和土地。縣府徵稅後,北魏就得養政府、養官員,於是必須效仿中原王朝建立官僚體系。國家花錢養官,官員替國家向百姓徵稅。

國家既要支付官員俸祿又要養兵打仗,還得保證一定的盈餘。所以,依靠官僚系統徵稅,就得達到一定的額度,底線就是能養得起官僚系統。於是,就要根據收支確定稅額。同時,還要解決稅基的問題,就是到底能有多少人口可以徵稅。

於是,編戶齊民和三長制就出現了。除了縣級政府,基層和百姓也要組織起來,政府只有數清人頭才知道能徵到多少稅。

向百姓徵稅要錢,就得解決百姓生計的問題。流民連自己都養活不了,更別說向政府交稅了。於是,推行均田制,把土地分給百姓,讓百姓耕種,條件就是得交稅。

草原民族要中原化,核心就是財政,只要解決財政問題,就能牽動官僚系統、編戶齊民和法令制度。馮太后是這方面的開創者,而後世的北周、大隋和大唐,都是繼承了馮太后。

02.宇文泰

馮太后改革,基本上奠定了以後北方政權的基本治理模式。沒有財政問題的解決,草原民族就不可能建立中原政權,也就無法實現漢化。

北魏分裂之後,統治者當然要反思。高歡的反思是拒絕漢化,朝著鮮卑化的方向走;宇文泰的反思是改良漢化,朝著混一胡漢的方向走。

於是,拒絕漢化的北齊,也就無法解決財政問題,政府的行政效率是一種出奇的低。按戶繳稅,北齊最多的時候,竟然能有十之六七的稅賦找不到。



有司劾之,帝以為生事,由是奸欺尤甚。戶口租調,十亡六七。

可能百姓和豪族會從中得利,但北齊國家卻失去了大量稅賦。為了解決收不抵支的問題,北齊甚至不得不消減官僚的俸祿,甚至玩起了精兵簡政的裁員。

國家財政已經到了這種境況,北齊也就真得沒辦法再參與什麼天下爭雄了。所以,北齊被滅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鮮卑化導致行政效率低下,而行政效率帶下直接造成嚴重的財政問題。

北齊如此,而北周卻完全不是這個樣子。

胡漢雜局、地狹民怨的北周,卻全盤繼承了馮太后的財政改革。原因就是被逼的,壓在一州之地的關中,宇文泰如果不能集中國力、對抗北齊,被滅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而且,宇文泰深刻地推行均田制、創建府兵制。於是,北周的基層組織就會不斷健全,使得財政手段能夠切實落地。



同時,宇文泰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保證官吏隊伍的清正廉潔。清正而高效的官僚系統,是提高財政效率的重要憑藉,因為收稅得靠官員來完成。

所以,北周雖然人口不多,但是納稅的人口並不少,財政的效率也不低,國家也就能收到足夠多的稅賦。

因此,宇文泰雖然在移風易俗方面也有鮮卑化的內容,比如恢復胡姓、讓漢人取胡姓等,但是在核心的財政問題上,卻是漢化得一往無前。

03.楊堅

大隋全盤繼承了北周,而且開國皇帝楊堅這個人對於財政極為重視。

篡周建隋,要打內戰;匈奴入侵,要打外戰。所以,大隋用錢的地方非常多。於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隋文帝楊堅就把目光集中在了土地和戶籍上面。所以,大隋在兩方面是不予餘力的,一個是清查戶口、一個是丈量土地。


特別是對於新攻占的北齊,大隋把自己彪悍的行政能力直接插到了北齊這片土地上。為了清查戶口,縣府直接把全縣百姓都集中起來,一個一個地核查年齡,因為年齡小的不用交稅或少交稅。同時,大隋堅決不允許幾十或上百人的大戶存在,一定要編戶齊民成零散戶口,因為國家主要是按戶徵稅。

經過戶口清查,大隋在新征服的北齊就增加了40多萬戶和160萬人口。北齊做不到的事情,而大隋能夠做到。

雖然號稱節儉皇帝,但是隋文帝楊堅仍然主持了三項非常大的工程,興建大興城、建立仁壽宮、開鑿廣通河。然而,隋朝的財政不僅能夠支撐,而且還能長期實現府庫皆滿。

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為了獎賞有功將士,隋文帝楊堅打開府庫,一次性拿出了三百萬段布帛賞賜有功將士。但是,到了公元592年,這位皇帝卻被告知,府庫皆滿,甚至無法容納新徵收的稅賦。

所以,楊堅時期的大隋,它的一個主要工作就是廣建倉庫,如衛州的黎陽倉、洛陽的河陽倉、陝州的常平倉、華州的廣平倉。



甚至,隋煬帝繼位之初的工作也是建糧倉,在洛陽又建了兩個超級大糧倉,即回洛倉和興洛倉。就現代考古挖掘來看,基本上不能用糧倉來形容,簡直就是倉城。僅「浮出」地面的回洛倉,就相當於50個標準足球場,整個倉城可以儲糧3.55億斤,足夠一百萬人吃半年。

04.楊廣

楊廣繼位之初,辦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訂《大隋律》。大隋的財政能力彪悍十足,既要靠官員的行政效率,又要靠法律的冷酷無情。百姓偷一升邊糧就處死、偷一文錢就得殺頭,這是比秦法更法家的嚴酷。這種嚴酷的法令被楊廣廢除了。同時,楊廣還把謀反大罪的連坐制也給廢除了,就是誰造反殺誰、不罪及家屬,唐朝以後又恢復了。

楊廣辦的第二件事就是普免天下稅賦,府庫已經裝不下了,就真得沒必要再向老百姓收糧食了。這一點,楊廣比他老爹楊堅要出色,因為楊堅的做法是繼續建倉庫。

但是,楊廣卻面對一個十分費解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楊堅也很費解的,就是:國家怎麼這麼有錢。

楊堅賞賜滅南陳的將士,賞賜了那麼多,結果國家府庫轉過年就被裝滿了。楊廣大業五年的時候,隋朝人口達到了巔峰,即戶數八百九十萬,人口四千六百零二萬。凡是能統計出來的,就肯定都能徵稅,所以隋朝財政彪悍得可以讓自家皇帝驚訝。

所以,楊廣才敢修大運河、才敢建洛陽城,甚至不顧一切地猛攻高麗。因為大隋真得太有錢,全國的倉庫里都裝滿了錢,怎麼花都花不完。

但是,大隋崩潰的那一天,卻是崩潰的如此徹底。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湧,秦末亂世還有六國的殘餘貴族去組織,而隋末亂世卻直接是農民起義軍來擔當。所以,滅秦的,可以說是六國而非天下;而滅隋的,就只能說天下了。



問題出在了哪裡呢?

05.李世民

隋開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飢乏。是時,倉庫盈益,竟不賑給,乃令百姓逐糧。隋文帝不憐百姓而惜倉庫,比至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煬帝恃此富饒,所以奢華無道遂至滅亡。煬帝失國亦此之由。凡理國者,務積於人,不在盈其倉庫。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這是李世民對隋朝的評價。關鍵是落在最後一句話: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百姓衣食不足,國家又怎麼會富足呢?

即便是富足也是一種假的富足:一邊是滿滿當當的府庫,而一邊卻是餓殍遍野的天下。

國家與百姓的關係,主要是財稅關係。

賊以密網束下,故下棄之。宜弘以大納,則自然安樂。

曹魏政權試圖清查戶籍,以實現國富兵強。而司馬懿卻提出了相反的意見:正是因為吳蜀厚斂財稅,所以大批百姓才會跑到魏國。所以,現在不僅不能清查戶口,而且還要裝聾作啞,樂見百姓安樂。



沒有稅收,則國家不強;而稅收過重,則百姓不樂。大隋彪悍的行政能力把每一個百姓都建成了稅基,其結果就是國家雖富而百姓卻不樂。

國家與官僚的關係,主要是上行下效。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既然隋文帝楊堅樂見府庫滿滿當當,那大隋官員就一定有辦法能讓府庫滿滿當當,即便災年也能如此。隋煬帝時期也一樣,雖然皇帝用錢無數,但只要皇帝願意,大隋官員仍舊能把府庫裝滿。因為大隋的官僚足夠效率,因為天下的百姓足夠竭澤。


公元589年,隋朝統計的耕地面積是十九億四千萬畝,隋朝的1畝約計現代的1.1畝,換算成現在的單位則是二十一億三千萬畝。即便到今天,我國的耕地面積也很難達到這個數據。公元609年,隋朝又爆出了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耕地面積,即五十五億八千五百萬畝,20年時間,耕地翻了兩番。這就是大隋的盛世基礎,以這個基礎去收稅,大隋府庫豈能不富甲千古,甚至秒殺現代。而至於是不是真有這麼多耕地,也就不言自明了。只要大隋皇帝想,大隋官員就能做到。

國家與盛世的關係,只能是日積月累。

漢代文景盛世是在立國之後70多年,唐代開元盛世是在立國之後近百年,宋代仁宗盛世是在立國之後60多年。明代和清代也如此,至少需要6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撐起盛世。而隋朝卻是統一之後立即盛世,這盛世真能來得如此突然嗎?

隋朝接續北周,得了幾個發展以外的「大財」:一個是北周武帝宇文邕不斷推行的滅佛和解放奴婢運動,人口突增數百萬;另一個是滅北齊之後的清查戶口,在北齊的基礎上又多了接近兩百萬納稅人口;再一個是滅南朝陳,強制推行均田令,至於多了多少稅基就看南朝人口了。還有就是滅北齊和北周之後,直接接手這兩個國家府庫錢糧的,當然是國家而不會是百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大隋興,南朝陳滅,富了國家府庫、苦了百姓生計。

所以,隋朝、盛世的是府庫,而天下、仍然貧弱,因為這一切都要發動戰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