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花期、果期、越冬期各時期十二大缺素症狀措施(最詳細圖文)

匯晟元 發佈 2020-06-04T12:34:33+00:00

1.1 沿葉脈開始黃,後拓展至全葉——缺氮。1土壤中有效銅含量較低或土壤pH值過高,某些地方重金屬含量較低,2非潰瘍病區果園較少或不施用含銅殺菌劑,某些柑橘較難感染潰瘍病,果農平常不會施用銅製劑;


一、柑橘缺素檢索表

1、老葉率先顯症

1.1 老葉發黃(氮、鉀、鎂、鉬)

1.1.1 沿葉脈開始黃,後拓展至全葉——缺氮

1.1.2 葉尖先黃,後逐漸向上發展——缺鉀

1.1.3 與主脈平行的葉身先黃,「V」型——缺鎂

1.1.4 葉片斑狀失綠,常伴隨銹褐色,分布不規則——缺鉬

1.2 老葉顯症但不黃(磷、硼)

1.2.1 葉片失去光澤,後變成暗綠或古銅色——缺磷

1.2.2 葉脈白黃、凸起,向下捲曲——缺硼

2、新葉率先顯症

2.1 新葉大面積黃化(鈣、鐵、硫)

2.1.1 葉尖葉身先黃,後拓展至整葉,有壞死斑——缺鈣

2.1.2 葉肉全黃,葉脈保持綠色——缺鐵

2.1.3 葉肉與葉脈同時失綠,老葉正常——缺硫

2.2 新葉花葉黃化(鋅、錳)

2.2.1 葉肉發黃,主脈及側脈保持綠色,向陽面多——缺鋅

2.2.2 除主脈及側脈外,其餘部分呈黃綠色,背陰面多——缺錳

2.3 黃葉且伴隨其他症狀(銅)

2.3 新梢起水泡、開裂流膠、枯梢——缺銅

二、柑橘缺素具體症狀及防治措施

1、柑橘缺氮症狀

老葉黃綠色至全葉發黃,可發展為整株葉片均發黃;新葉小而薄,淡綠至黃色;新梢細弱;果小、果少,皮薄且光滑,比正常果早著色;樹勢弱;缺氮嚴重時,會導致葉片脫落,枝條死亡。

缺氮發生原因

①主要與土壤氮素供應狀況有關。我國幾乎所有種植柑橘的果園若僅靠土壤供氮均會出現不足的問題。

②與氣候條件有關。在多雨地區氮素易流失;土壤漬水或乾旱等都會導致缺氮症狀的發生。

③氮肥施用量少或施用方法不當(如表面撒施造成氮的大量損失)。

缺氮矯正技術

①合理確定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時期。按目標產量和土壤速效氮(或有機質)含量水平確定氮肥用量,一般每年每株柑橘施純氮0.5~1.2千克,分3~4次施用。

②矯正缺素措施。一般用1%~1.5%尿素進行葉面噴施,最好是下午4時以後施用。

2、柑橘缺磷症狀

老葉暗綠至古銅色、無光澤,有時出現枯斑;新葉小、濃綠、發暗;枝梢纖細;春季開花期和開花後老葉大量脫落;花少;果皮粗厚。

缺磷發生原因

①與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有關。另外,磷在土壤中易被固定,有效性較低。

②在植株體內磷與其他營養元素含量有關。偏施氮肥易導致缺磷現象的發生。

③在乾旱地區或乾旱季節,土壤含水量低,磷素擴散受阻,易發生缺磷現象。

缺磷矯正技術

冬季或春季土壤增施磷肥,與有機肥配合施用,每株施過磷酸鈣0.5~1.0千克,酸性土壤提倡用鈣鎂磷肥。在矯治柑橘缺磷時,葉面噴施0.5%~1.0%過磷酸鈣浸出液,或噴1%磷酸銨,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

3、柑橘缺鉀症狀

老葉葉尖首先發黃,葉片略皺縮,隨缺鉀程度加重葉片逐漸由扭彎、捲曲、皺縮而呈杯狀;新葉一般為正常綠色,但結果後期當年生葉片葉尖也會明顯發黃,在高產臍橙上尤其嚴重。果小、著色不好,皮薄且光滑,果汁味淡。嚴重缺鉀時,可導致葉落、梢枯、果落、果裂。

缺鉀發生原因

①土壤及氣候因素。砂質土、紅壤和沖積土等土壤鉀的含量較低。砂質土壤或有機質含量低的土壤鉀易於流失。濱海鹽漬土等含鈣、鎂量高的土壤,由於鈣和鎂的拮抗作用,使鉀的有效性降低。乾旱導致土壤中鉀的有效性降低。

②施肥因素。柑橘園長期不施鉀肥或鉀肥用量不足,導致土壤中鉀的缺乏。

缺鉀矯正技術

①葉面噴施鉀肥。可採用0.5%硝酸鉀或硫酸鉀溶液,或1%~3%草木灰浸出濾液,或0.3%~0.5%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5~7天1次,連續2~3次。

②每年土施一定量的硫酸鉀等鉀肥或草木灰等富含鉀的農家肥料。成年樹一般株施0.5~1千克硫酸鉀。

4、柑橘缺鈣症狀

柑橘缺鈣症狀多於6月前後出現在春梢上,常發生在新生組織,當缺鈣時生長點受損,根尖和頂芽生長停滯,根系萎縮,根尖壞死。新葉尖端發黃甚至變黑枯死;葉片和新梢抽出困難;新梢短,葉小;嚴重時,落葉、枝梢枯死;果小、顏色發青,成熟期推遲;果皮薄,易裂果。

缺鈣發生原因

①通常在土壤酸度太高的情況下易導致缺鈣。柑橘對鈣的需求量較大,但由於在柑橘生產中常施石灰、過磷酸鈣、鈣鎂磷肥及噴含鈣的農藥等,柑橘園缺鈣的現象並不多見。

②山坡地,或土質差、有機質含量低時,鈣素易流失,會導致土壤缺鈣。

③大量施用生理酸性的化肥,易使土壤酸化,會加速鈣的流失。

④乾旱年份土壤水分不足,氮和其他鹽類濃度相應提高,影響根系對鈣的吸收,也會發生暫時缺鈣。

缺鈣矯正技術

①葉面噴施鈣肥。在新梢期噴0.3%~0.5%硝酸鈣溶液或0.3%過磷酸鈣浸出液。隔5~7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②施用石灰或石膏。新墾殖的柑橘園,有機質缺乏且酸性大,易缺鈣,建園時要施石灰。當土壤pH為5左右,砂質土每畝施熟石灰60千克,黏質土每畝施120千克。當土壤pH超過8.5時,應施用石膏,一般每畝用量為80~100千克。

5、柑橘缺鎂症狀

缺鎂時果實附近的葉片和老葉首先出現症狀。缺鎂初期,葉片先沿葉脈兩側產生不規則的黃色斑塊,漸向兩側擴展,使葉脈間呈肋骨狀黃化。後黃斑相互聯合,葉片大部分為黃色,僅中脈及其基部的葉組織保持一塊倒V形的綠色區。嚴重缺鎂時,全葉變黃,遇不良條件時容易脫落,落葉枝條常在第二年春天枯死。症狀全年均可發生,但以夏末或秋季果實近成熟時發生最多。

缺鎂發生原因

①酸性土壤和輕砂土中鎂容易流失,尤其是山坡地,土壤中的交換性鎂含量降低。

②鉀肥和磷肥施用過多,影響橘樹對鎂的吸收,容易引起缺鎂。果園中過多使用硫黃及石硫合劑藥劑,容易使土壤顯酸性,導致缺鎂。

缺鎂矯正技術

①在幼果期至果實膨大期,噴洒0.1%硝酸鎂或0.2%硫酸鎂溶液,每隔7~10天1次,連噴3~5次。

②酸性土壤缺鎂時選用鈣鎂磷肥作磷肥,與有機肥一起施用。鉀肥選用硫酸鉀鎂作為肥源。

③每年每畝施氧化鎂10~20千克或含鎂石灰50~60千克。

6、柑橘缺硫症狀

新梢葉全葉發黃,隨後枝梢也發黃,葉片變小,病葉提前脫落,而老葉仍保持綠色,形成明顯的對比。在一般情況下,患病葉主脈較其他部位稍黃,尤以主脈基部和翼葉部位更黃,並易脫落,抽生的新梢纖細,多呈叢生狀。柑橘缺硫還出現汁囊膠質化,橘瓣硬化。

缺硫發生原因

柑橘產區多處於雨水較多的地區,硫酸根離子流失較多,為易缺硫地區。砂質土硫易流失,容易發生缺硫現象。長期施用不含硫化肥(包括高含量氮、磷、鉀複合肥)的果園易發生缺硫現象。

缺硫矯正技術

柑橘缺硫時,可施用石膏和石硫合劑殘渣,也可葉面噴施硫酸鹽溶液,如0.3%硫酸鋅、硫酸錳或硫酸銅等。對有機質貧乏的酸性紅壤柑橘園,除每年應增施一定量有機質肥料外,還應施用石膏。石膏用量為每畝60千克。對有機質缺乏的石灰性或鹼性鹽漬土壤,可結合有機肥料施用硫黃粉,一般每畝1次可施硫黃粉15~20千克。

7、柑橘缺鐵症狀

缺鐵時首先表現為嫩梢葉片變薄、葉小,葉肉發黃,而葉脈仍為綠色;嚴重時,葉片除主脈保持綠色外,其他部位均變為黃色或白色,葉片易脫落;但老葉通常仍然保持綠色。同時枝條變得纖弱,上部弱枝逐漸枯死。果皮發黃,汁少味淡。

缺鐵發生原因

①在石灰性土壤或pH較高的土壤上種植柑橘,缺鐵是一個常見的問題。

②過量灌溉、土壤長期濕度過高、土壤溫度過低也是缺鐵的誘導因素。

③低溫、乾燥或鹽類異常積累影響鐵的吸收。

④磷肥施用過多易導致缺鐵。

缺鐵矯正技術

①在新梢生長期,每半個月噴1次0.1%~0.2%硫酸亞鐵或檸檬酸鐵,或在樹幹上打孔,用高壓方法注入硫酸亞鐵、檸檬酸鐵或多價螯合鐵等溶液。

②土壤施用螯合鐵肥或將硫酸亞鐵與有機肥混合施用。

③在易發生缺鐵產區,儘量選用鐵素吸收率高的砧木,如枸頭橙、本地早、資陽香橙、高橙和紅橘等。

④做好排灌工作,防止旱澇發生。

8、柑橘缺錳症狀

缺錳時,柑橘幼葉葉脈間失綠呈淡綠色,而葉脈保持深綠色,當缺素葉片展開後,整個葉片呈現出網紋狀,有時在主脈和側脈出現不規則深色條帶,嚴重時葉脈間出現不透明白色斑點,呈灰白色或灰色,病斑枯死,細小枝條死亡,其症狀也出現在老葉上,但缺錳不影響葉片大小和形狀。

缺錳發生原因

①酸性或砂性土壤有效態錳易流失。

②石灰性紫色土和濱海鹽土等鹼性土壤,錳以不溶態存在,有效態錳含量低。

③土壤乾旱造成有效態錳缺乏。嚴寒過後的春季常會發生缺錳。

缺錳矯正技術

①在新葉生長為完全展開葉的2/3時,葉面噴施含錳肥料,可用0.2%~0.6%硫酸錳加1%~2%生石灰混合液,或用0.6%硫酸錳加石硫合劑噴洒。

②對於酸性土壤的柑橘園,可將硫酸錳混在肥料中施用。如在冬季穴施有機肥時混入硫酸錳,每畝用量3~4千克。

9、柑橘缺鋅症狀

柑橘缺鋅,枝梢生長受阻,新梢纖細,節間變短,呈直立的矮叢狀,嚴重時小枝枯死。葉片窄小,直立,呈叢生狀,也稱「小葉病」;葉肉褪綠,黃綠相間,葉脈間呈黃色斑駁,初為花葉,也稱「花葉病」或「斑葉病」;嚴重時葉片呈淡黃色至白色,葉片易落。

柑橘缺鋅與缺錳症狀的區別

柑橘缺鋅與缺錳症狀有時易混淆,但可以區分。其主要區別是:缺鋅葉片的褪綠部分顏色很黃,而缺錳的褪綠部分則帶有綠色;缺鋅的嫩葉小而狹,而缺錳的葉片則大小和形狀基本正常;缺鋅的老葉症狀較不明顯,缺錳的則老葉明顯表現症狀。

缺鋅發生原因

①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中,鋅常變為不溶性的化合物,有效鋅含量低。砂性土壤由於鋅的流失也易缺鋅。

②由於收穫果實帶走大量的鋅,長期種植柑橘的老橘園,若未及時補充鋅,土壤中的含鋅量會顯著下降。

③偏施氮肥,造成植株徒長,新梢葉片也會出現缺鋅症狀。大量施用磷肥會誘發作物缺鋅。柑橘園施用石灰量過大或長期施用石灰也可能誘發缺鋅。

缺鋅矯正技術

①在春梢抽發時,葉面噴洒0.2%~0.3%硫酸鋅溶液(可與石硫合劑混配),或0.1%~0.2%氧化鋅矯治。

②對於酸性土壤,也可土施硫酸鋅,每株50克左右,但中性或石灰性土壤,土施鋅肥無效。

③石灰性土壤可施用生理酸性肥料,以調節土壤pH,減輕缺鋅程度。

10、柑橘缺硼症狀

缺硼初期新梢葉出現水漬狀斑點,葉片變形,葉脈發黃增粗,葉片向後彎曲,葉背有黃色水漬狀斑點,老葉失去光澤,嚴重的主、側脈木栓化破裂,葉片容易脫落。幼果在缺硼初期出現乳白色微凸小斑,嚴重時出現下陷的黑斑,落果現象嚴重。殘留的果實小,堅硬,果面有赤褐色疤斑,果皮厚、畸形,果汁少,種子敗育,果肉乾癟而無味。

缺硼發生原因

①由於成土母質本身含硼量較低,又因降雨過多淋溶作用而損失。其中紅壤含硼量低,普遍缺硼,並常常出現缺硼、缺鎂綜合症狀。

②高溫和乾旱,及施用氮、磷、鈣過多誘導缺硼。

缺硼矯正技術

①梢萌發後至盛花期噴2~3次0.05%~0.1%硼酸溶液或0.1%~0.2%硼砂溶液。

②硼肥土施,最好與有機質肥配合施。應根據樹體大小確定施用量,一般情況下,小樹每株施硼砂10~20克,大樹每株施30~40克。注意柑橘需硼量範圍較窄,過多易產生中毒。

11、柑橘缺鉬症狀

新梢成熟葉片出現近圓形或橢圓形黃色至鮮黃色斑塊,俗稱「黃斑病」;葉背斑駁部位呈棕褐色,並可能流膠形成褐色樹脂;葉表面的病斑光滑,葉背面病斑處稍腫起,且滿布膠質,嚴重時會引起落葉;有時葉尖和葉緣枯焦,嫩葉內卷略呈杯狀。

缺鉬發生原因

①強酸性紅壤柑橘園,鉬被土壤固定,有效鉬含量低。

②土壤中磷不足時,鉬的吸收率降低;硫酸鹽肥料施用過多,鉬的吸收被抑制,容易發生缺鉬。

缺鉬矯正技術

①葉面噴施0.01%~0.1%鉬酸銨或鉬酸鈉溶液,一般在抽梢後的新葉期或幼果期進行噴施為宜,以噴濕為度。

②對酸性土壤,增施石灰,調節pH,保持土壤pH5.5~6.5。

12、柑橘缺銅症狀:

幼嫩枝葉先表現明顯症狀。幼枝長而軟弱,上部扭曲下垂或呈'S'狀,以後頂端枯死。嫩葉變大而呈深綠色,葉面凹凸不平,葉脈彎曲呈弓形;以後老葉亦表現大而深綠色,略呈畸形。

嚴重缺銅時,從病枝一處能長出許多柔嫩細枝,形成叢枝,長至數厘米則從頂端向下枯死。果實常較枝條遲表現症狀,輕度缺銅時果面只生許多大小不一的褐色斑點,後則斑點變為黑色。

嚴重缺銅時病樹不結果,或結的果小,顯著畸形,淡黃色。果皮光滑增厚,幼果常縱裂或橫裂而脫落,其果皮和中軸以及嫩枝有流膠現象。

缺銅特別嚴重時,病株呈枯死狀態,大枝上萌發特大而軟弱的嫩枝,這些嫩枝很快又表現上述症狀。根群大量死亡,有的出現流膠。

缺銅發生原因

①土壤中有效銅含量較低或土壤pH值過高,某些地方重金屬含量較低,

②非潰瘍病區果園較少或不施用含銅殺菌劑,某些柑橘較難感染潰瘍病,果農平常不會施用銅製劑;

③磷肥、氮肥等施用不當,引起缺銅,磷過量,會引起和銅元素間拮抗。當土壤本來缺銅時,氮肥過量,會引起PH降低,會把和有機質結合的銅釋放出來,造成銅元素流失。

缺銅矯正措施:

①銅為微量元素,一般果園不會發生,如有發生:葉面噴布0.05%硫酸銅、波爾多液或含銅殺菌劑,對矯治柑橘缺銅有較好效果。

②土壤施用在樹冠滴水線地面澆施3000-5000倍的硫酸銅溶液


匯晟元(huì shèng yuan)釋義

匯之本義為盛器,引申義有積聚、聚集等。

晟之本義為中午12點鐘的太陽,引申義有興盛、旺盛等。

元之本義根源,根本,引申義萬物之本原;

匯晟元旨在匯集多方智慧,興盛中國農業,以農技服務為元點,整合多方資源,聚焦產業融合。為農業產業鏈發展提供技術和信息服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