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籃球名宿為周琦世界盃失誤「鳴冤」:發球出問題是教練組責任

中國籃球速遞 發佈 2020-05-02T20:14:14+00:00

用當年媒體對他的評價就是,「他的身上有種抹殺不掉的職業精神,這其實是沒有在國外受過苦日子的中國球員最缺乏的。馬健當年的自我放逐帶有某種悲劇色彩,他是中國籃球界中對籃球最痴情的聖徒,單身闖蕩江湖和王治郅及巴特爾等人不同,他始終在和不接受他的社會和圈子作戰,頑強地打拚出一個位置,努力


北京時間5月2日,前男籃國手馬健做客某直播平台,和網友暢聊籃球話題。作為中國男籃上古時期的「神獸」,馬健先是向年輕球迷介紹了自己打球的背景,隨後快人快語的馬健在面對網友的犀利提問一點也不閃躲,正面回應了他當年的一些爭議話題,也對當下的中國男籃發展和最近的熱點話題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直播中,馬健先是介紹了自己的球員經歷。作為80-90年代國手,他先後和張斌、白江、王非、鞏曉彬、李春江、張勇軍、吳乃群、阿的江等人做過國家隊的隊友,在國家隊效力期間,打過亞青賽、90年北京亞運會、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在直播中,他自豪的稱在國家隊效力期間,在亞洲沒有輸過一場球。


同時他也自認是性格比較固執,有想法的球員。他從16歲就給自己樹立了四個目標,進入國青男籃、進入成年國家隊、去打NCAA,打進NBA。中央電視台從1986年開始每周播放一次NBA比賽的集錦,從那個時候起馬健開始知道了美國籃球,知道NCAA,知道了NBA。年少的他問他父親,我可以去美國打球嗎?他父親鼓勵她,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機會。

1988年機會來了,彼時剛剛年滿20歲的馬健收到了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全額獎學金,NCAA的夢想近在咫尺。但當時的中國男籃主教練孫邦還是希望馬健以國家隊為重,並表示這個事並不是他一個人可以做主的。直到1992年打完巴塞隆納奧運會之後,馬健才獲得赴美留學的機會。但這一走,就把自己的國家隊的大門徹底關上了。

在NCAA打磨兩年之後,馬健先後去了勇士、太陽、快船隊試訓,並代表快船隊打了夏季聯賽,但最後時刻被布倫特-巴里取代,無緣進入NBA。

在網友提問環節,有網友問,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和誰對位的經歷最難忘?馬健談到,「在姚明去NBA之前的最後一個賽季,他對姚明採取全場盯防,在姚明進入接球區之前一直頂他,等他真正進入自己的進攻區域時候,時間已經耗去十幾秒,他的體力也已經被消耗掉了。」他回憶說,當時全場下來,整個人已經處於缺氧狀態,特別累,防守劉玉棟都沒這麼累。


有網友問,如何看待去年世界盃中國男籃對波蘭的比賽中,周琦的致命失誤?馬健表示,這不是周琦的鍋。在比賽中發界外球最安全的方式是5號位發球,1號位接球,線路圖畫的再精確,但如果跑線路的人安排錯了,那戰術安排的再好也沒有用。這個失誤是教練組的失誤,而不能怪到周琦頭上。

在談到林書豪的話題時,馬健談到,「哈佛大學是沒有籃球底蘊的學校,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只出過4位NBA球員。而林書豪的智商非常高,他用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智商彌補了他身體和訓練上的不足,這才有了後來的尼克斯時期的爆發。」


有網友問如何看到歐洲籃球和美國籃球的區別,馬健作為美式籃球的擁躉,毫不猶豫的回答,「就沒有所謂歐洲籃球和美式籃球的區別,只有美式籃球。」在談到中國男籃的問題,馬健表示,目前的運動員無論從身體條件還是天賦都遠遠好於當年,但現在缺乏優秀的教練。籃球文化是贏球的文化,只有不斷去贏球,在亞洲不斷的贏球,然後再去世界舞台去贏球,再去摸一摸夢之隊,底蘊是這麼一步步奠定起來的。他同時還談到,如果球迷的理念先進,超前,也可以倒逼國家隊和職業聯賽進行改革和改變。

作為赴美打球的先行者,馬健為了實現個人夢想放棄了很多個人得失。用當年媒體對他的評價就是,「他的身上有種抹殺不掉的職業精神,這其實是沒有在國外受過苦日子的中國球員最缺乏的。馬健當年的自我放逐帶有某種悲劇色彩,他是中國籃球界中對籃球最痴情的聖徒,單身闖蕩江湖和王治郅及巴特爾等人不同,他始終在和不接受他的社會和圈子作戰,頑強地打拚出一個位置,努力去證明自己。他在獻身的事業中屢次受挫,卻不曾放棄。他的經歷很特殊,而這份特殊對他的回報卻相當殘酷。假如設立中國籃球的名人堂,馬健肯定無緣進入,但是,中國籃球史上不應少了記錄他這筆,不為別的,就為他那份痴情和經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