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少數民族習俗歸納整理

小灶帶你去旅遊 發佈 2020-02-24T03:35:47+00:00

(1)節日頒金節 滿族家庭節日 朝鮮族那達慕大會 蒙古族雪頓節(藏戲節)、望果節(旺果節) 藏族火把節 彝族蘆笙節 苗族三朵節 納西族三月街(觀音街,觀音市) 白族潑水節(浴佛節)、關門節、開門節 傣族三月三歌圩節 壯族趕年 土家族三月三 黎族(2)婚戀彝族 有「搶婚」之俗。

(1)節日

頒金節 滿族

家庭節日 朝鮮族

那達慕大會 蒙古族

雪頓節(藏戲節)、望果節(旺果節) 藏族

火把節 彝族

蘆笙節 苗族

三朵節 納西族

三月街(觀音街,觀音市) 白族

潑水節(浴佛節)、關門節、開門節 傣族

三月三歌圩節 壯族

趕年 土家族

三月三 黎族

(2)婚戀

彝族 有「搶婚」之俗。

苗族 「盤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向對方表達心意、顯示才能的一種古老的對歌方式。通過「遊方」「跳月」等社交活動,自由對歌,戀愛成婚。

納西族 摩梭人的「阿注婚姻」被民族學家喻為「人類社會家庭婚姻發展史的活化石」。

傣族 「串寨子」、傣歷新年「丟包」等都是選擇對象和表達愛情的方式。傣族時尚招贅婚。

壯族 壯族早年有婚後「不落夫家」的習俗,一般兩三年後才住夫家。

土家族 「以山歌為媒」自由擇偶;婚禮中有「哭嫁」習慣。

黎族 黎族兒女成年後就住在屋外的「寮房」里,以便自由戀愛,俗稱「放寮」。

(3)歌舞、樂器

滿族 舞蹈多由狩獵、戰鬥、薩滿祭祀等活動演化而來。

朝鮮族 農樂舞、長鼓舞、象帽舞、頂水舞、扇子舞等聞名遐邇。

蒙古族 安代舞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維吾爾族 傳統舞蹈有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普塔舞等,「賽乃姆」「夏地亞納」是最普遍的民間集體舞蹈。

藏族 鍋莊是藏族普遍流行的一種圓圈舞。

苗族 蘆笙舞是流傳最廣的民間舞蹈。

白族 霸王鞭、八角鼓舞是白族民間最普遍的舞蹈。

傣族 著名的孔雀舞為傣族人喜聞樂見;象腳鼓舞是傣族民間流傳最廣的男子舞蹈。

土家族 傳統舞蹈有「擺手舞」「八寶銅鈴舞」及歌舞「茅古斯」。

黎族 「竹竿舞」「打柴舞」場面歡快熱烈。

(4)特殊習俗

滿族 嗜煙、酒。

藏族 到藏族人家裡做客,主人便會敬上青稞酒。客人必須先用右手無名指蘸一點酒,配合大拇指彈向空中、半空和地面各一次,意思是先祭天、祭地、祭祖先。

傣族 有鑲牙套、染齒和文身的習俗。

壯族 過去有斷髮文身的習俗;鑿齒也曾是盛行的習俗。

土家族 有「辣椒當鹽」的嗜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