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的江山本可以穩固不倒,只因他的一個疏忽

東海尋人 發佈 2020-02-07T14:44:36+00:00

曹丕篡漢之後,曹魏第二個皇帝是魏明帝曹叡,曹叡很重用司馬懿跟曹爽。曹爽極力打壓司馬懿,而次次失敗 曹爽是曹真的兒子,曹真是曹操的養子。

曹丕篡漢之後,曹魏第二個皇帝是魏明帝曹叡,曹叡很重用司馬懿跟曹爽。等曹叡駕崩,小皇帝曹芳繼位,司馬懿跟曹爽同時成為了託孤大臣。本來曹爽一度大權在握,將司馬懿排擠出權力中心,但千算萬算還是因為一個小疏忽而葬送掉曹魏的江山。

曹爽極力打壓司馬懿,而次次失敗

曹爽是曹真的兒子,曹真是曹操的養子。因而曹爽算是曹魏的宗室,曹叡選擇他作為託孤大臣之一,不難理解;而司馬懿有幾十年的政績跟戰功,深受曹叡倚重,自然也是不二人選。但是不管是曹爽還是司馬懿,都是比較有野心的,自然是不能互相兼容。史書上,尤其是陳壽的《三國志》里說曹爽開始的時候尊重司馬懿,像父親一樣。這其實是隱晦的說法,說白了純屬扯淡。曹爽早就對司馬懿不滿了,根本不願意跟司馬懿一起分享權力,這表面上的相安無事只是客套而已,怎能信以為真呢?

所以正史里的曹爽一直是積極打壓司馬懿的,不然也不會在輔政一個月後,就將司馬懿升為太傅。太傅名義上在三公之上,但沒有實權,這種做法就等於架空了司馬懿--明升暗降!曹爽早就做好打算壓制司馬懿了,怎麼會真的尊重司馬懿呢?不過曹爽看重司馬懿的軍事能力,倒是真的。這個時期曹操時期的大將大多辭世,就剩下司馬懿一個能打的,曹爽也不敢太快把他幹掉,不然拿什麼去抵抗蜀漢跟東吳。

看來司馬懿不缺天然的盟友的,這些盟友不僅朝廷內有,在敵國也有。之前諸葛亮是,之後的諸葛恪也是。

曹芳繼位的時候,諸葛亮已經死了好幾年了,姜維一直被蔣琬、費禕、黃皓等人限制著,蜀漢方面威脅倒是不大;真正談得上威脅的,主要是東吳。曹芳繼位的第二年,東吳就四路大軍北伐了。曹爽雖然很不情願,也只能讓司馬懿去應付了,因為朝中真的沒人,而且他自己以及自己的手下親信,沒一個能打的。結果這一張司馬懿打贏了,而且是大勝。

又過了一年諸葛恪又帶著東吳大軍北伐來了,這次曹爽先把司馬懿給壓下來,自己去處理,結果沒處理好,又不得不啟用司馬懿了。結果司馬懿又打贏了,仍舊是大勝。司馬懿在軍事上頗具能力,這讓曹爽倍感壓力。

再過兩年,曹爽卯足了勁,帶著十萬大軍從秦嶺攻向漢中。曹爽之所以這麼做,是想樹立威望。但是他真不是打仗的料,一來選擇了錯誤的進攻路線,也不注意後勤問題,二來後方不設防,硬生生將後方暴露出來。結果經歷興勢大戰,先是王平將曹軍擋在興勢,接著蔣琬及時增援,然後費禕抄了曹爽的後路,將曹軍被殺得大敗。曹爽受挫之後,威望全失,但又更加忌憚司馬懿起來,於是再次把司馬懿解除職務。

但是雖然司馬懿在家賦閒,但從來沒有真正閒著,而是在暗中積蓄力量。先是裝病,打消了曹爽的疑慮,然後乘著曹爽跟小皇帝曹芳拜謁高平陵的時候發動了政變,史稱高平陵政變。本來曹爽的謀士桓范勸他調集外地的兵來平叛,消滅司馬懿。但是曹爽猶豫了,竟然信了司馬懿的邪,投降了。而後司馬懿將其軟禁,找了一個藉口殺了曹爽,順便滅了他三族。曹爽一死,司馬懿便徹底掌握軍政大權,從此沒有對手。

曹爽敗因解析

曹爽失敗固然有在高平陵有疏忽的成分,但更深層的原因是其能力問題,遠見也不足,他還犯了三大錯誤。

第一,婦人之仁。對於司馬懿的壓制,也僅僅是解除其職務,架空權力而已,而沒有再進一步處理。看著是很仁慈,其實就是婦人之仁來著。對比一下司馬懿是怎麼夷掉他三族的,就知道玩權術的人,就必須心狠手辣,尤其是對待不可能和解的政敵。

第二,貪生怕死。這點是很要命的,司馬懿都發動政變了,而且曹爽還是有一定反抗的餘地,這個時候竟然聽信了司馬懿所謂的不計較過往的勸降。這其實就是曹爽貪生怕死的體現,而且很愛惜榮華富貴。結果這不,馬上就上當了。也難怪最後桓范會罵他們兄弟是豬。

第三,重文輕武。曹爽手下能打的大將其實很少,這個不單單跟他本人缺乏軍事才能有關,也跟他不善於培養人才有關。曹爽手下,文官居多,因而是偏於「文治」的,在軍事上總是吃虧,這個是根本原因。這也是曹爽為什麼強不起來的原因,也很難讓他在朝中建立足夠的威信。況且曹爽這個人,對其他大臣,比如諸葛誕、王凌、毌丘儉之流很少籠絡,因而容易迅速敗亡也不難理解。

當然了,曹爽在玩權術方面,還是遠遠不如司馬懿玩得溜。司馬懿畢竟是三國時代最大的一隻老狐狸,而且活得夠久,很懂得培養自己的勢力。

只是可惜的是曹操辛苦打下的江山,就被曹爽這麼一個疏忽給葬送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