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今天,體驗記錄印尼瑪瑙交易市場,看與國內瑪瑙的區別

leo1980街頭攝影 發佈 2020-04-17T20:32:57+00:00

印尼全稱為「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Republic of Indonesia)」是一個美麗的島國,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 翻看從前的照片,發現在五年前的今天(2015年4月17日),本人剛好在印尼,而且這一天,剛好和當地的朋友一起,逛了幾個當地「寶石」交易市場,也參與了原石交易的過程。

說是「寶石」,本人加了雙引號,因為這裡的寶石,普遍並不想國內想像的那麼寶貴,價錢並沒有那麼高,可以說是比較親民的寶石市場。 另一方面,雖然價錢並不貴,但這些礦石,也可以劃入寶石的範疇,因為人們都覺得它們非常特別,當地人都非常喜歡。 不過也要說一下,並不是印尼沒有高端寶石,只是我探訪的這些市場,是更加親民的「寶石交易市場」,更接地氣,更有人文氣息。

印尼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火山的存在使得很多火山岩礦物產生,岩漿在噴出、冷卻的過程中,因為內含礦物成分不同、冷卻的速度不同、結晶程度不同,在加上後天可能發生的變化,會產生很多種奇特的形態。 火山岩常常在冷卻中產生較多氣孔,比如常見的搓腳石、浮石等等,但這兩種是不能成為「寶石」的。比較有觀賞價值的,價格又親民的,主要是水晶、瑪瑙類的火山岩。 這是一塊經過打磨拋光的當地瑪瑙類礦石。

這一張,是本人在宣化野外找到的紫水晶原石。水晶瑪瑙都可以由火山噴發,岩漿冷卻形成。其中可以結晶的,便以水晶為主;沒有來得及結晶或者所含物質沒法結晶,就可能形成瑪瑙。 這是一個圓球形的火山岩,水晶蛋破碎而成,岩漿由外向內冷卻,慢慢結晶,形成中空的球(蛋)狀。(原圖未P,天然紫色)

這些是宣化產的戰國紅瑪瑙製品,色彩以紅黃為主,常常可以形成纏絲狀的圖案,而圖案漂亮的,自然也會更貴些。 國內對於「戰國紅」瑪瑙的名稱,有些爭議,有人覺得只有遼寧北票的,才是真正的戰國紅。當然,北票的質量總體而言肯定會更高些。 但本人查閱相關的國家規範和標準,認為「戰國紅」瑪瑙是統稱,並不以產地作為判斷標準。

這是那天在印尼的寶石原料。已經剝去外皮,簡單加工,已經可以清晰的看到紋理,但並沒有製成最終的成品。 在當地,這些原材料,通常被加工成戒指、吊墜等首飾。 而有些原石,還帶有原始的外皮,不能清楚的看到內部結構、紋理,買賣就會帶有「賭」的風險性了,也就是常常聽說的「賭石」。

當然,選好石頭之後,可以就地加工,這也是很多類似交易市場的標配。 這樣就是所謂的,展示、交易、加工一條龍服務。 這裡面,放眼看過去,主要以瑪瑙為主。 瑪瑙是佛教七寶之一,自古以來一直被當為辟邪物、護身符使用,象徵友善的愛心和希望。

這種寶石文化,在當地非常有基礎,深受人們的喜愛,連小孩子,都非常著迷,他們放學後也常常會來這裡看熱鬧,也常常會撿一些邊角料來觀察,漸漸的,建立起自己對寶石的鑑賞觀。 據我觀察,很多人都有佩戴寶石戒指的習慣,而且戒面常常非常大,價錢也不是很高。 都是小編是來印尼出差,幾個當地的工程師陪同,他們屬於國內出差。到了這些城市,他們最想逛的地方,就是——寶石交易市場。

有一種當地人比較喜歡的品種,叫做Batu Bacan,這邊是更粗糙一些的原料,沒有打磨拋光過,僅僅切開了。和國內一樣,很多這種料,都是泡在水裡賣的,這樣色彩更濃一些,更能看清品質。

我和幾位小學生一樣,在旁邊用苛求知識的心,好奇的觀察著人們挑選、加工的過程,試圖找到其中的「門道」,到底什麼樣的,更有價值。當然,我只能通過表情來判斷,對於印尼語,我只會說:「Ikan Bakar」。含義嘛,後面再說。

入鄉隨俗,雖然我並不喜歡「賭石」,但買個紀念品總是不過分的吧,更何況自己也很喜歡石頭,曾經跑到宣化野外,探尋水晶瑪瑙的蹤跡。 於是入手了兩塊,看得見摸得著的,半成品,當然,並不貴。 然後和可愛的老闆合影留念。 這並沒有結束我「尋寶」之旅,晚飯後,還有一場收穫在前面等我。

印尼東部地區,屬於比較貧窮落後的地區,在路邊,看到如此破舊的木板房,一對母子坐在裡面。也許是「窮人孩子早當家」,也或許是把大公雞當成了自己的寵物,男孩子把一隻漆黑羽毛的公雞緊緊抱在懷裡。孩子好奇的看著我,孩子的目前報以微笑。他們以路邊買椰子為營生,我有時間就多來喝幾個椰子。

印尼路邊大排檔非常多,而且靠海吃海,以烤魚為主的海鮮類食品,是當地最常見的。前面提到的Ikan Bakar,就是烤魚的意思。這裡的魚品種繁多,大小不一,全部野生,沒有標價,按大小,不同品種似乎沒什麼差價。在國內蠻貴的石斑魚,這邊,非常便宜。

飯後,當地的兩位工程師朋友,又帶我們來到附近另外一個寶石交易市場,可見:1、他們有多麼喜歡這個東西;2、當地的市場有多麼普及。後面幾日,工作間隙,也去過幾個大小不一的這類市場,甚至是路邊攤。

燈光下,這邊櫃檯都是成品,基本以瑪瑙質地為主,成品以戒指為主,有些吊墜和手鍊。和國內的文玩市場中的礦石類,有類似的地方。但這邊很少會見到琥珀蜜蠟、綠松石、青金石等礦石品種,而這些,在國內也曾被炒得價值不菲。國內的瑪瑙類以南紅、戰國紅為常見,以紋理(例如纏絲)、色彩、形狀(比如象形圖案)來論高低檔次。

一位攤主,在驕傲的向我們展示他心愛的藏品,一對,相互呼應的戒指和吊墜。仔細看裡面,除了瑪瑙質之外,還混有一些礦物成分,產生金屬質感。瑪瑙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由於與水化二氧化矽(矽酸)交替而常重複成層。因其夾雜氧化金屬,顏色可從淡到暗色,從透明到不透明。而瑪瑙中常常夾雜一些水晶成分(透明部分),也是二氧化矽。

入鄉隨俗,小編也挑選了一枚簡單大方(便宜)的瑪瑙戒指,以暗紅色為主,混雜著半透明乳白色質地。自從買了這個,到當地各部門拜會之時,更加容易的和當地人打成一片,他們見到我,都會報以親切的微笑。 如今,這枚戒指還在我的抽屜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