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土龐大的俄羅斯,陸權和海權的選擇,為何海洋脆弱性這麼弱?

文史淺聊 發佈 2020-01-03T20:18:38+00:00

明朝前期的世界歷史,中國是海洋主要的霸主,明朝時期的鄭和艦隊,七下西洋,曾經是世界無敵手,明朝以前,中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海洋貿易體系,開闢的航線曾抵達過非洲。

海權,一個近代出現比較多的詞語,是指對海洋擁有控制權。明朝前期的世界歷史,中國是海洋主要的霸主,明朝時期的鄭和艦隊,七下西洋,曾經是世界無敵手,明朝以前,中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海洋貿易體系,開闢的航線曾抵達過非洲。這得益於中國的先進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中國陸權和海權是同時誕生的,但中華民族在古代,並沒有形成海洋意識,只因威脅來源於陸地上的北方。


近代史中,閉關鎖國,中華民族慢慢的失去了海洋,結果是威脅來自海上。縱觀近代史中的海洋國家,沙俄對海洋的渴望絕,對是超越任何一個國家的。由於早期的沙俄,位於歐洲東北部,是一個小國,屬於內陸國。為此沙俄立下了擴張的計劃。



沙俄為爭奪出海口實施領土擴張


當沙俄確定戰略目標後,開始瘋狂的擴張。如今俄羅斯橫跨亞歐大陸,國土面積世界最大,這都是沙俄擴張後果得來的。沙俄分三線出擊,東線進入亞洲,一直往東,尋找太平洋出海口;南下爭奪黑海出海口,西線出擊,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以這三個目標作為基準,長達三百多年的時間裡,沙俄都在擴張,到一戰前,沙俄已經擁有228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近代中,沙俄成了不可忽視的一員,所以才能保存如今領土的規模。


沙俄爭奪波羅的海,這是沙俄的第一步,這裡通往大西洋,北部北冰洋被沙俄放棄了,那裡不僅冷,還常年冰封。而往西,只能奪取波羅的海,波羅的海位置很重要,多個國家參與進來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也成了沙俄必爭之地,從伊凡四世開始,沙俄不斷對這裡的用兵。1558年到1583年,立沃尼亞戰爭的失敗,沙俄中斷了爭奪波羅的海,時間長達一個世紀之久。



彼得一世時期,波羅的海被瑞典控制,黑海被土耳其控制,這兩個水域,沙俄必須拿下。於是在彼得一世時,選擇一個方向突破,不能兩邊作戰。1700年到1721年,沙俄和瑞典爆發北方戰爭,最終沙俄獲得勝利,和瑞典簽訂了《尼什塔特和約》,根據條約規定,瑞典被迫割讓波羅的海沿岸給沙俄,還包括瑞典管轄的一些地方,就這樣,沙俄獲得了波羅的海出海口,這對沙俄來說意義重大。


拿到波羅的海出海口只是第一步,沙俄的目標轉向黑海,對沙俄來說,奧斯曼帝國(土耳其)是一個坎,而黑海是奧斯曼帝國的「內湖」。到葉卡捷琳娜二世時,制定進軍黑海的戰略,葉卡捷琳娜二世對土耳其發動兩次戰爭。第一次為1768年-1774年,土耳其戰敗,簽訂《庫楚克一凱納吉條約》,沙俄獲得了進入黑海的出海口。



1787年,沙俄和奧斯曼帝國再次發生戰爭,沙俄獲得勝利,兩國簽訂《雅西合約》,沙俄邊界又向南推進,土耳其經過兩次戰爭的失敗,再也無法和沙俄談判黑海問題。1877年,俄土再次爆發第三次戰爭,眼看沙俄不斷對土耳其入侵,英國的艦隊進入干涉,並宣稱,如果俄國占領君士坦丁堡,英國就對俄宣戰。沙俄不得已只能簽訂《迪斯蒂法諾和約》,但沙俄控制了黑海海峽。


在向西和向南的擴張中,沙俄也是付出了血的代價。然而,在向東擴張中,是最容易,也是獲得領土最多的路線。在爭奪太平洋口岸時,沙俄很早就東進了。由於西伯利亞荒無人煙,沙俄一路東進,在逐漸掌握整個北亞,然後向南擴張,中亞各國先後被占領,中國也被迫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沙俄就獲得北太平洋的口岸。



但沙俄還不滿足,繼續向南推進,在中亞,想獲得印度洋的出海口。在東亞,一直想要溫暖地帶,當時的海參崴有半年的冰封期,因此,沙俄對中國的遼東半島念念不忘,這裡有沙俄想要的不凍港。而再多的領土也填不飽沙俄的野心,他們侵略成性的性格已深入骨髓。


從沙俄制定尋找海洋戰略出海口時,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擴張,給歐亞國家帶來慘重的傷害。在沙皇的制定和支持下,沙俄的海洋戰略可以說是成功,成功從一個小國,擴張到世界上最大的國家。


從如今俄羅斯的領土來看,依舊存在著缺陷,俄羅斯的海洋戰略和沙俄時期的相比,似乎並沒有多大變化。對於俄羅斯來說,海洋是不能忽視的問題,海洋對俄來說,意義還是很大的,但從地緣上來說,俄羅斯仍然是一個,典型的大陸性國家。



俄羅斯為什麼重視海洋戰略?


這還得從蘇聯時期開始,二戰中,蘇聯憑著強大的國力,在擊敗納粹德國後,借著海洋才能和美國爭霸。如果沒有海洋,就沒海軍,蘇聯的國力就會下降。完全被美國的海軍給封鎖住,當時蘇聯也努力發展海軍,但依舊無法和美國的比。如今俄羅斯,想要解決地緣上的問題,突破大陸性地緣的限制,就不可能放棄海洋。


從地圖上來看,俄羅斯海岸線也是數一數二的,港口也不少,但缺乏不凍港。俄羅斯北部的摩爾曼斯克港,是俄羅斯的終年不凍港。還有波羅的海,到也會有冰封時期,不利於航行。如果發生戰爭時,很可能被卡脖子,英國曾經封鎖過波羅的海,結果很成功。還有黑海的,但黑海受到土耳其的制約,畢竟要通過這裡,商船還好說,要是軍艦那就不一樣了。這是俄羅斯最大的遺憾,這也是沙俄時代,一直追求的目標。



領土大是好的,同時也有不好的。由於俄羅斯處於高緯度地帶,許多地方溫度極低,並不適合人類居住。如今俄羅斯的海權卻顯得尷尬,從龐大的領土來看,俄羅斯是典型的陸權國家,但俄羅斯是有海洋戰略的,上個世紀蘇聯時期,就曾提出野心勃勃的海洋戰略目標,他海洋戰略主要分為:六海、三洋和一地區。六海是指波羅的海、黑海、亞速海、地中海、裏海、日本海。三洋是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一地區是指北極地區。從這可以看出蘇聯的野心有多大。


如今的俄羅斯,也想繼承蘇聯時期的海洋戰略,可惜有心無力,無法做到蘇聯時期的那種地步。沙俄時代:奉行擴張主義,追求心中的不凍港,大量吞併領土獲取出海口。蘇聯時期:為了和美國爭霸,提出龐大的海洋戰略,用海洋做緩衝地,把戰爭擋在領土之外。當代俄羅斯:海洋戰略不斷縮小,海軍也撐不起俄羅斯的野心,經濟更是撐不起這個帝國的渴望。



從版圖上看,俄羅斯的海洋受到諸多限制,像波羅的海、黑海等,在戰時容易遭到封鎖,貿易也會癱瘓。而遠東地區又遠離歐洲中心部分,對歐洲部分起不到多大的作用。這就決定了俄羅斯的海洋經濟是畸形狀態,和他那龐大的領土和遼闊的海域,並沒有形成正比。


俄羅斯的海洋,是處於孤立狀態,互相隔絕。波羅的海和黑海,完全處於封閉孤立狀態。北方地區和太平洋地區,還要經過困難重重的北極地區。所以俄羅斯發展海洋經濟,所投入的比任何國家都要大,而且得到的回報甚少。於是有的俄羅斯專家,提示俄羅斯更加注重陸權,而不是海權,這是由俄羅斯地緣上所決定的。陸權和海權,始終是俄羅斯要面臨的選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