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讓人重溫「三線激情」的《火紅年華》,導演王文杰:那時的「奉獻」應該傳給當下年輕人

上游新聞 發佈 2021-10-02T18:26:33+00:00

「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與之相關,三線建設那段日子的記憶,在今年國慶假期也因為央視大劇《火紅年華》又回來了。

《火紅年華》劇照

「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這句和「三線建設」息息相關的話,應該會有無數50後、60後感同身受。與之相關,三線建設那段日子的記憶,在今年國慶假期也因為央視大劇《火紅年華》又回來了。就在相關熱議不斷的時候,該劇導演王文杰接受了上游新聞記者採訪,解讀了創作、拍攝的幕後。

王文杰在圈內的名氣已經無需多言,早年的熱播大劇《紅十字方隊》就出自他手。他本次帶來的《紅火年華》表面上講述的是四川攀枝花攀鋼等知名企業如何從無到有,但其喚起更多觀眾共鳴的還是上世界六七十年代的「三線建設」這個大背景。在網友熱議中,已經有無數人直言,劇中主角們響應國家號召、紛紛不遠千里進駐到大西南從零開始搞建設的過程,其實就是自己的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當年的真實寫照。

在採訪中,王文杰一開始就坦言,能看到這樣的評論自己非常欣慰。「就是因為現在年輕人們不太了解那段歷史,我們才想要把這部戲展現給觀眾,讓他們多了解一些那時人們的奉獻精神。」王文杰說,這也是《火紅年華》拍攝的最大動因。

導演王文杰

正在追劇的觀眾應該有一個很深的印象,劇集的前半部分幾乎用一個字就能概括:苦。王文杰也承認,這種「苦」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主角生活上的「苦」,也有他們工作、建設上的「苦」。比如到「川南鋼鐵」工地考察的男主夏方舟因為起重機超負荷運載的問題,和負責指揮的陳國民師傅起了爭執,其實就是反映工作條件的「苦」。

在王文杰看來,整部《火紅年華》的主題基本就是「奉獻」二字。「三線精神,真的就是奉獻呀。」王文杰說,「那些在三線建設中不惜犧牲自己青春的建設者們,他們無怨無悔地奉獻,是需要向當代年輕人傳達的。」

在開拍前做功課時,劇組查詢當年的各種文獻資料,走訪攀枝花當地的博物館、檔案館自不用說。這其中,讓王文杰印象格外深刻的是一口鍋,就是劇中人物「四大金剛」支起一口鐵鍋,在煮飯時熱烈討論未來事業那一幕出現的那口鍋。「我看到過那口鍋。」王文杰說,這個當年留下的實物對自己觸動特別深。

王文杰還提到,整部《火紅年華》中有兩次「失火」的情節,這也是源自現實。「最早去的一批人根本就沒有電用,住的也是茅草屋……抽菸、點油燈等很容易失火。」王文杰說,但即便是這樣的條件,最早的三線建設者們也堅持扛了過來,「支撐他們的就是奮鬥精神、奉獻精神。」

上游新聞記者 裘晉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