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6D會是世界上最後一款有人電子戰機嗎?

陶式防務評論 發佈 2021-09-28T12:48:21+00:00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殲-16D電子戰機成為最受矚目的亮點。但是從飛行器發展的一系列趨勢來看,殲-16D有很大可能會成為最後一款有人駕駛的專用電子戰機。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殲-16D電子戰機成為最受矚目的亮點。先進的機載設備和強大的外掛吊艙,讓這款新型電子戰機成為可怕的「戰力倍增器」。

但是從飛行器發展的一系列趨勢來看,殲-16D有很大可能會成為最後一款有人駕駛的專用電子戰機。

在當今的世界,電子戰機是一款非常稀罕的飛機類別,真正同時具備「電磁壓制」和「反雷達攻擊」能力、還具有空戰能力的電子戰機,僅有EA-18G、殲-16D、電戰版蘇-34等幾種。國外其他幾種電子作戰飛機則多以運輸機充當平台,僅具備電磁壓制能力,而不具備反雷達攻擊能力,更談不上空戰,所以只能稱為「電子戰飛機」,

諸如英國、法國、日本等航空強國,基本也只有這種半截子的電子戰飛機。相比之下,EA-18G和殲-16D在空戰中都有挑戰第五代戰鬥機的實力,EA-18G甚至在演習中擊落過F-22。真正裝備這種專用電子戰機的國家,只有三個。

導致這種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技術原因外,成本也是一個關鍵的門檻。

即使是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強國,編制的戰鬥機規模也不過100-200架,沒有多餘編制留給專用電子戰機。即使想裝備電子戰機,數量也少得可憐,訂單數量不足以彌補一個型號的開發成本。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強國也只是用普通戰鬥機掛兩個電子戰吊艙(如颱風戰鬥機),或者和運輸機改裝的電子戰飛機配合作戰。

另外,開發一款電子戰機可選擇的戰鬥機平台也沒有幾個,「雙座重型戰鬥機」這個條件,就基本斷絕了幾個戰鬥機生產國的念想。

不僅如此,以F-35、蘇-57、殲-20為代表的第五代戰鬥機,也難以發展為電子戰機。這幾款戰鬥機非常強調隱身作戰,而電子戰機卻需要外掛多個吊艙,與隱身要求背道而馳。電子戰機不需要外掛吊艙的解決方案,目前還沒找到。

所以說,目前能夠用來改為電子戰機的戰鬥機型號,基本就是F/A-18E/F、F-15、殲-16、蘇-30/34、颱風、陣風等幾種。甚至在未來20-30年,也不太可能出現滿足條件的新機型。鑑於美國和俄羅斯都已經有了EA-18G和電戰版蘇-34,歐洲各國的經費捉襟見肘(除非有錢訂購颱風電戰版),所以殲-16D很可能是世界最後一款有人駕駛的專用電子戰機。

理由很簡單,即使出現了第六代戰鬥機,解決了「不需要外掛吊艙」的問題,能夠滿足隱身需要,但是這時也進入了「有人機向無人機」過渡的時代。再考慮到第六代戰鬥機將以智能化、去中心化為特點,並且具備「忠誠僚機」,屆時很可能會以「無人僚機」來實現電子戰機的功能。(作者:陶慕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