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扶蘇和蒙恬不自殺,秦朝的歷史會怎麼發展?

一道知衡 發佈 2019-12-15T10:10:12+00:00

公元前21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在東巡途中染病,後在沙丘依依不捨的死去。讒臣趙高、丞相李斯兩人為自己的前途考慮,更改立長子扶蘇為繼承人的詔書,立秦王幼子胡亥為帝。

公元前21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在東巡途中染病,後在沙丘依依不捨的死去。讒臣趙高、丞相李斯兩人為自己的前途考慮,更改立長子扶蘇為繼承人的詔書,立秦王幼子胡亥為帝。隨後,胡亥立刻詔書遠在陝西和蒙恬一起修長城、抵禦匈奴的扶蘇自殺,後又囚禁為秦王祈福的蒙毅、守邊的蒙恬,返回咸陽後逼蒙氏兄弟自殺。

歷史雖然不能重來,但是如果扶蘇、蒙恬不自殺,秦國的歷史又會怎樣發展?秦二世只守得三年的帝位會不會延長呢?也許歷史是這樣的發展的:

公元前210年,秦王死,胡亥繼位發書讓扶蘇自盡

公子扶蘇接信悲痛欲絕,他從小受楚人、儒家影響,本就宅心仁厚,遇此驚天之事一時有些頭腦發蒙。來使見此情形忙說:天子之命,誰敢不從?如今先帝已去,新帝繼位,現在是你追隨先帝,到極樂世界繼續侍候的最好時機了!正說著,蒙恬闖進來一劍刺死使者。蒙恬大呼:先帝待我不薄,你又是長子,他歸去時怎麼可能會賜死你我二人,這其中必然有詐!肯定是那小人趙高、謀逆之賊李斯一起搞的鬼,你我二人當真要在此冤枉致死了!扶蘇雖然不願公然叛國,但這死的不明不白確實冤枉,決定聽從蒙恬建議。

自此,蒙恬奉扶蘇為王,宣稱秦始皇已駕崩,立扶蘇為帝,稱秦二世。所掌30萬秦兵均對此深信不疑,加上蒙恬領兵多年,帶兵有道,理由充分,這當今天子就在軍營哪能不信?這一路大軍日夜兼程進發咸陽。趙高因帶著秦始皇屍體不能狂奔,但也怕出意外不斷加速返回咸陽。

時間競賽,先到為王

這是一場時間的賽跑,當聽聞扶蘇稱王,在蒙恬幫助下已向咸陽出發,趙高李斯嚇的滿頭是汗!立刻命令車隊急速行軍,也不管那秦始皇的屍體如何,胡亥帶趙高、李斯等近臣侍衛3千餘人先行去咸陽。一路上,胡亥用詔書不斷收攏各郡士兵、民夫,宣稱扶蘇被匈奴所擒,以此要挾蒙恬軍隊歸鄉,意圖造反取咸陽。各地郡守郡尉雖然對蒙恬叛變生疑,但這胡亥、李斯、趙高持詔書當面調動地方軍隊,也只能聽從。

秦始皇死在河南邢縣,扶蘇蒙恬在陝西綏德縣。所以趙高等人距離咸陽800公里,蒙恬距咸陽500公里。因使者達到後蒙恬立刻領騎兵出發,而趙高收到消息時為時已晚。趙高等人剛到達函谷關時,已然看到城門緊閉,城牆上占滿警惕的士兵。知道大事已去,只能退守至三門峽。三門峽官吏對此雖然起疑心,但仍然承認了胡亥為新帝。自此大秦帝國一分為二,關西地區被扶蘇蒙恬控制,關東地區被胡亥趙高控制,秦始皇的屍體只能就近安放在繩池行宮。雙方各自發詔宣稱對方為叛軍:胡亥持天子詔書、秦皇龍體為號令逐步讓疑心重重的關東各部聽命。扶蘇持文武百官羅列趙高數百條罪行,號召全天下誅殺之。一時間秦國秋風狂做,全國陷入混亂。

扶蘇、胡亥函谷關決戰

第二年,雙方穩定了自己的局勢,統一了軍心,說服了各方郡縣,蒙恬奉扶蘇之命帶40萬秦軍出函谷關。王離、李由帶關東40萬秦軍和農夫在函谷關外迎戰。但蒙氏帶兵都是現役部隊,騎兵戰車都是標準化,這些士兵都是從關西各部中挑選最精銳的士兵,而且蒙恬帶領的大部分士兵前幾年剛打完匈奴戰爭,戰鬥經驗豐富,悍不畏死。而李由(李斯之子)王離(王賁之子)帶領的軍隊多是關東各地的常備軍和臨時徵調的民夫,武器雖然精良,但士兵素質極為欠缺。

此一戰,蒙恬利用關西3千戰車在前方交叉突襲,沖亂對方陣型,1萬餘騎兵從側翼直插,剩餘前軍、中軍步步跟進。李由軍隊不堪一擊,只被前方一次突襲就潰散了大部分前軍,那些士兵本是齊、魏、趙國軍民,其心不齊。他們打仗的依靠卻是那秦先王的屍體,那個讓他們毀滅家園的人。現在雙方秦人內鬥,這些士兵打心裡不願意摻和,只想回家。齊趙魏韓的舊部將領亦心裡盤算,歸鄉後可以扯旗自立,一時間軍心大變,私逃、倒戈、潰退的士兵不計其數。至此,胡亥軍大敗,趙高、李斯先行逃命,王離戰死,李由被擒。蒙恬大軍一路追擊,奪回洛陽至函谷關所連接的失地,在三門峽搶回秦始皇屍體,運回咸陽皇陵,又派10萬秦軍駐守洛陽。

新戰國七雄

後因用李斯之子李由要挾,秘密圖謀,丞相李斯偷偷返回咸陽歸順扶蘇,一時間關東齊國、趙國、韓國、魏國舊部紛紛自立為王,遠處舊燕因是秦軍控制,後歸順扶蘇軍。趙高帶胡亥和忠心殘部一直逃到齊國舊地,不知所蹤。南方楚國舊地又發生殺秦官吏事件,劉季、項梁紛紛自立為王,劉、項兩家在楚國舊地陷入混戰。​

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統六國華夏大地的大秦國因秦始皇之死又分崩離析,秦、韓、趙、魏、齊、漢(劉邦)、楚(項羽)新的戰國七雄形成,至此紛爭不斷,戰國歷史又推後230多年。

以上故事純屬虛構,僅僅為了分析歷史的可能性。如有不妥,歡迎指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