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小強瑞典爭霸歐洲大陸,與波蘭一戰兩敗俱傷,再無爭霸能力

歷史地理雜誌 發佈 2020-02-26T13:03:52+00:00

這始於烏克蘭地區的哥薩克人起義,他們的領袖波赫丹·赫梅利尼茨基在1648年和1652年兩次擊敗了波蘭軍隊,哥薩克人在1654年與俄羅斯締結了《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後,沙皇的勢力達到了盧沃。

作者 萬瑜


儘管波蘭-立陶宛沒有受到三十年戰爭(1618 年至 1648年)的影響,但隨後的二十年該國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嚴酷的考驗。這始於烏克蘭地區的哥薩克人起義,他們的領袖波赫丹·赫梅利尼茨基在1648年和1652年兩次擊敗了波蘭軍隊,哥薩克人在1654年與俄羅斯締結了《佩列亞斯拉夫條約》後,沙皇的勢力達到了盧沃(今天的利沃夫)。

瑞典的古斯塔夫國王(Charles X Gustav)利用了波蘭動盪的時局,對波蘭進行了武裝干涉。公元1655年7月,瑞典軍隊從西部的波美拉尼亞省(Pomerania,位於波羅的海南岸的瑞典領土,後併入普魯士,今天德國的一個省)和北部的利沃尼亞省(Livonia,今天的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進入波蘭立陶宛聯邦。從波美拉尼亞出發的軍隊由阿維德•維滕伯格(Arvid Wittenberg)指揮的1365人和72門火炮,另有15,000人的主力由古斯塔夫(Gustav)親自率領。 8月,從利沃尼亞出發的部隊由馬格努斯·德拉加迪(Magnus De la Gardie)指揮的7200名士兵組成,他們隨後占領了杜納堡(Dünaburg)。

當地波蘭貴族募集了13,000的部隊來阻擋維滕貝格的瑞典軍,但顯然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瑞典軍隊不是武裝農民能打敗的,烏伊希切戰役波蘭軍隊大敗,當地貴族於7月25日向維滕貝格投降。維滕伯格在波茲南(波蘭西北部)建立了駐軍。

8月17日,在北部戰線上,雅努茲·拉德茲維夫親王與瑞典簽署了《庫戴尼愛條約》,將立陶宛大公國置於瑞典的保護之下。8月24日,古斯塔夫的軍隊與維滕貝格部會合。波蘭國王約翰二世·卡西米爾(John II Casimir)率軍與西方的瑞典軍隊對峙,但在與瑞典先鋒隊發生小規模衝突後,既向南撤退。

瑞典軍隊隨即占領了華沙,並開始追擊向南撤退的波蘭軍隊。9月9日,史蒂芬·沙尼耶克(StefanCzarniecki,波蘭貴族,因為英勇善戰從小貴族做到了司令,是波蘭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率其部在因諾沃茲(Inowłódz,中世紀波蘭重鎮,水陸交通要道和穀物加工中心)附近襲擊了由喬治·福格爾(GeorgeForgell)指揮的500名瑞典軍人,有200名瑞典人戰死,這極大的鼓舞了波蘭人抵抗侵略的決心。

被惹惱的瑞典軍隊繼續向南進軍,占領並焚燒了Inowłódz,Drzewica和Odrzywół等城鎮。9月12日,瑞典人包圍並摧毀了奧波奇諾(Opoczno),後者缺乏像樣的防禦工事,幾乎被夷為平地,整個鎮戰後僅有20棟房屋保存完整。類似的命運正在等待其他的城鎮,波蘭人自13世紀蒙古入侵波蘭以來沒有經歷過如此大的破壞,瑞典入侵者的野蠻行徑震驚了當地居民。

9月初,效忠卡西米爾國王的波蘭軍隊集中在沃爾博茲附近,這些軍隊主要是貴族的私人武裝,他們與經驗豐富的瑞典士兵沒法相比。波蘭軍隊士氣低落,卡西米爾國王計劃繼續向克拉科夫撤退。然而貴族們並不同意這一計劃,他們希望在家鄉附近與侵略者決戰。

9月15日,約11,000人的皇家衛隊和其他增援部隊到達Żarnów,波蘭國王決定了要親自面對瑞典軍隊。這支入侵的瑞典軍隊規模和波蘭軍隊接近,但他們擁有40門火炮,而波蘭人只有6門。

戰役打響後,波蘭騎兵首先發起衝鋒,但是瑞典騎兵擊退了他們的進攻。古斯塔夫國王隨即命令步兵前進(正是他發明的線型戰術,就是排隊放槍),瑞典人占領了一座曾作為波蘭防禦陣地的山丘(真的是個小土包,僅比平房的屋頂略高)。波蘭人想奪回山頭,但是面對瑞典的火力優勢,他們不得不撤退。隨後,瑞典騎兵加入了戰鬥,一場突然其來的大雨拯救了波蘭人,這使得他們免於被全殲。

波蘭人總共損失了約1,000名士兵。那些散落的部隊在斯特凡·沙尼耶基和卡西米爾國王的指揮下,朝著沃索奇瓦(Włoszczowa)和克拉科夫(Kraków)前進。他們於9月19日到達克拉科夫,卡西米爾國王曾計劃不惜一切代價保衛這座波蘭古都,但後來他改變了主意,離開了這座城市,改由沙尼耶基(Czarniecki)指揮。投降後的卡西米爾國王隨後被流放到了西里西亞(Silesia),而克拉科夫也於10月19日向瑞典國王投降。

同時,俄羅斯和哥薩克的軍隊占領了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東部,直至盧布林,只有羅亞爾(利沃夫)仍處於波蘭-立陶宛的控制之下。在北部,普魯士皇家貴族於11月12日在《林斯克條約》中與布蘭登堡侯爵締結了防禦聯盟,准許在布蘭登堡駐軍。但澤(熟悉二戰的朋友不會忘記這個地方,二戰的導火索),托倫(Torun)和埃爾布隆格(Elblag)沒有參加條約,托倫和埃爾布隆格被移交給瑞典。

信仰新教的瑞典人和信奉天主教的波蘭人之間由於宗教差異而導致了各種矛盾激化。虐待和殺害天主教神職人員,以及洗劫天主教教堂和修道院的行為引起了瑞典占領區的一系列反抗活動。1655年10月,一支游擊隊襲擊了科希安的一個小型瑞典駐軍,殺死了瑞典國王的兄弟。11月20日,在奧波萊(Oppeln)發布了一項宣言,呼籲公眾反抗瑞典人並迎接卡西米爾國王回歸。

1656年1月1日,約翰二世卡西米爾從流放地返回。1月下旬,斯特凡·沙尼耶克(Stefan Czarniecki)的軍隊和瑞典人展開了戰鬥,隨後大多數在瑞典軍隊中服役的波蘭士兵選擇回歸了波蘭陣營。

古斯塔夫擁有一支11000人的騎兵,在1656年2月的戈爾尼耶基戰役中,他擊敗了沙尼耶克的軍隊,但在隨後圍攻扎莫維奇的戰役無功而返。久攻不克的瑞典軍隊這時候發現他們被薩皮哈和沙尼耶克領導的波蘭立陶宛軍隊反包圍了

3月20日,查理十世·古斯塔夫(CharlesX Gustav)和他的8000名士兵被困在桑河和維斯杜拉河之間。在4月5日和6日的桑多米爾茲戰役中,他突破了薩皮埃哈的防線,但是大炮和補給被丟棄了。4月7日,巴登過來的一支瑞典增援部隊被沙尼耶克打敗。與此同時,卡西米爾國王宣布聖母瑪利亞為波蘭女王,並承諾如果他重新控制波蘭,將會減輕農民的負擔。

1656年6月25日,古斯塔夫與布蘭登堡(Brandenburg)簽署了《馬林堡條約》,條約將大波蘭(區別于波蘭核心區)授予弗雷德里克·威廉(Frederick William),以換取他們的軍事援助。布蘭登堡的軍隊隨即取代了瑞典駐軍,那些軍隊又再一次加強了古斯塔夫的軍隊。

6月29日,華沙遭到波蘭軍隊的猛烈攻擊,古斯塔夫準備了28,500的軍隊和2萬僱傭兵來迎接和波蘭人的決戰。布蘭登堡隨後參加了戰爭。

早在1656年5月,俄羅斯的亞歷克西斯(Alexis)就利用古斯塔夫被束縛在波蘭的時候對瑞典宣戰,利沃尼亞,愛沙尼亞和英格里亞(俄羅斯人占領此地後建立了聖彼得堡,既後來的列寧格勒)僅由一支由2200人的步兵和400個龍騎兵駐守。亞歷克西斯於7月入侵利沃尼亞(Livonia),並很快占領了杜納堡(Dünaburg)。

7月下旬,丹麥和荷蘭的聯合艦隊打破了瑞典海軍對但澤(波蘭西北部唯一從未陷落的城市)的海上封鎖。7月28日至30日,布蘭登堡和瑞典的聯軍在華沙戰役中擊敗波蘭立陶宛軍隊,8月俄羅斯軍隊占領了科肯豪森(Koknese),包圍了里加和多爾帕特(Tartu),襲擊了愛沙尼亞、英格利亞和科霍姆地區。

11月,古斯塔夫授予威廉對普魯士公國的完整主權,以換取後者更積極的參與戰爭。與此同時,卡西米爾也在尋找盟友來打破戰爭僵局。12月1日,他在維也納與哈布斯堡王朝的費迪南德三世(Ferdinand III)簽訂了同盟,但費迪南德三世是打算調解和平而不是提供軍事援助。次年4月,費迪南德的接班人利奧波德一世上台,出人意料的是他同意了向波蘭派遣一支12,000的軍隊。

收到消息的同時,丹麥國王腓特烈三世向瑞典宣戰,同年六月,奧地利軍隊從南部進入波蘭立陶宛聯邦,立刻在波蘭南部穩定住了局勢。瑞典—布蘭登堡—特蘭西瓦尼亞聯盟破裂了。特蘭西瓦尼亞的拉科奇在沒有瑞典支持的情況下根本無法抵抗奧地利和波蘭-立陶宛的聯合部隊,他被包圍後被迫投降,特蘭西瓦尼亞軍隊的其餘部分被擊敗。布蘭登堡也隨即改變立場,他們同意退出戰爭,條件只是波蘭承認普魯士的主權國家地位。

戰略態勢急轉直下,瑞典軍隊被迫退出了波蘭的地盤,現在他們要為守護波羅的海南部的領土而戰鬥了。此後的戰爭主要發生在瑞典和丹麥之間,這場戰爭一直到古斯塔夫於1660年病逝才告終結,這場曠日持久的混戰也導致了瑞典的霸權旁落,從此只能作為一個地區國家再無參與大陸爭霸的能力。

這場戰爭給波蘭造成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卡西米爾國王於1668年退位,到他退位為止,聯邦的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一,他們大都死於戰爭、瘟疫和大規模殺害平民的戰爭掠奪行為。波蘭的大部分城市都成為廢墟(有些再也沒能獲得恢復),該國的經濟基礎遭到了嚴重破壞。而維持這場戰爭的費用是通過大規模鑄造毫無價值的貨幣來支付的,這又導致了通貨膨脹的失控。

直到1660 年的《奧利瓦條約》中,約翰·卡西米爾(John Casimir)最終放棄了對瑞典王位的繼承權,這才最終結束了這場瑞典與波蘭之間無休止的戰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