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中宋仁宗的「愧疚-補償」到底錯在哪兒了?

小朋的院落 發佈 2020-05-19T04:20:53+00:00

最近,《清平樂》正在熱播中,劇情到了最引人淚下的階段,那便是宋仁宗的女兒趙徽柔的悲慘餘生。趙徽柔是宋仁宗最愛的女兒,又是家中長女,從出生開始,仁宗便下決心讓徽柔做全天下最快樂的女孩。

最近,《清平樂》正在熱播中,劇情到了最引人淚下的階段,那便是宋仁宗的女兒趙徽柔的悲慘餘生。

趙徽柔是宋仁宗最愛的女兒,又是家中長女,從出生開始,仁宗便下決心讓徽柔做全天下最快樂的女孩。可是,宋仁宗因為未能對生母盡孝而感到愧疚。為了補償母親,他將自己最心愛的女兒下嫁到了舅舅家,然而這個錯誤的決定,徹底斷送了女兒的幸福。

一、宋仁宗對生母的愧疚讓他一生不得安生

宋仁宗的生母原本只是養母劉皇后的侍女,在劉皇后還是妃子的時候,就備受真宗寵愛,然而因為沒有生出孩子,真宗無法立她為後。後來李氏便想到了借腹生子這一招,劉妃也因此晉升為皇后,坊間流傳「狸貓換太子」的原型就是宋仁宗。

宋仁宗出生後,真宗對外宣稱他是劉皇后的兒子,而這個事情也成了皇城之中不少人知道的秘密。直到仁宗長大,他才得知自己的身世真相,可是當時為了防止此事引發朝廷動盪,仁宗最終隱忍著思母之情而沒有見成生母,直到生母病逝,他都未能見生母一眼。

未能與生母相認,以及未能為母盡孝,讓仁宗對生母心懷愧疚,而即便仁宗在其母親去世後將她追封為皇太后,也追封了生母李氏的家族,仁宗的愧疚之心仍未獲得消解。

愧疚心理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情感狀態,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心懷愧疚時,並非是另一個人不肯原諒他,而是他覺得自己不可饒恕。愧疚心理會牢牢的鎖住自己,就像一個人給自己判了刑一樣,最可怕的是刑期不定。

二、「錯誤歸因」加重了仁宗對生母的愧疚,最終導致他犧牲了女兒

仁宗對母親的愧疚隨著他長大成人之後越來越深,當然這裡面不只是愧疚,還包括著他對母親的思念,對生前沒有去見母親的懊悔以及遺憾。所以仁宗常常在不順心時就會坐到母親的畫像前去懺悔,對著母親的畫像訴說自己的心事。

仁宗在得知自己有了第一個孩子時,他便希望這個孩子是個女孩,這樣就不必像他一樣背負著家國天下的責任,身不由己。他還希望讓女兒做全天下最快樂的女孩,他很寵愛的這個女兒,他給她取名字都想了好久好久。

我想,仁宗最快樂的時光,就是他可以寵愛女兒的時候吧。

然而,不幸的事接二連三的發生,他後來的幾個孩子先後夭折,這其中便包括了徽柔的弟弟最興來。

喪子之痛成了仁宗的另一個心理陰影。直到趙徽柔出嫁時,他所有長成人的孩子也就只有徽柔一個而已。

仁宗將孩子的夭折,歸結於未能為生母盡孝上,顯然這是一個錯誤的歸因,並且這個歸因更加加重了仁宗的愧疚感。

這個歸因,讓他不願去看見事情的真相和其他的可能性。

孩子夭折,原因有很多,比如後宮爭鬥、照顧不周、先天體弱。然而仁宗卻視這些原因不見,也沒有重視養育孩子這件事情,只是把它歸因於母親不原諒他這個原因上面。

為了減少自己的愧疚,仁宗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母親家族。即便女兒對此反對,甚至尋死,他似乎都看不見,也不能理解。他還質疑為什麼堂堂一國公主居然還會不開心,他從來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後來女兒出嫁,在李家過得很不開心,和婆婆關係也很糟糕,幾度尋死,她哭求母親,希望她能說服父親不要把她當做禮物送到李家了,也許在那一刻,仁宗才意識到自己錯了。

當一個人心懷愧疚時,他會因不能承受這份愧疚之情,想辦法做出補償的行為。仁宗便是如此。

三、仁宗的愧疚-補償行為到底錯在哪兒了?

愧疚-補償,總是會相伴而生,通常情況下,補償行為會減緩一個人的愧疚之情,然而仁宗的補償行為從一開始就錯了。不僅如此,他因為自己錯誤的決定,再次加深了自己的愧疚,只是這個愧疚已經不再指向母親,而是自己的女兒了。

仁宗的愧疚-補償行為到底錯在哪兒了呢?

首先,他的補償行為從來沒有考慮對方需要什麼。

仁宗的母親已經死去,他所有的補償行為,其實已經不是為了真正的補償母親了,而是為了讓自己心安。就像一個人犯了錯去向佛主懺悔一樣,懺悔不是針對的被傷害的那個人,而是說給自己聽的。

仁宗的補償行為,有很多種,比如給母親一家物質、官爵。可是他從來沒有想過,他的補償行為是對方需要的嗎?有沒有給對方帶來壓力?

其次,他的補償行為,並不是讓自己做出犧牲來達成的。

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因自己做錯了一些事情,並對某人造成了傷害,或者覺得自己對某人沒有盡到該有的責任時會感到愧疚。因為這份愧疚的存在,我們才會做出一些補償的行為。

可是,仁宗的補償行為,是以犧牲女兒為代價的。

他將女兒許給李家時,從來沒有真正的問過女兒願意嗎。而這個立志要女兒做最快樂女孩的仁宗,並未真的顧及女兒的需求。他一直在自己的世界裡,想當然的以為這樣做既光耀了母家的門楣,又給女兒找到了好夫家。他還一度以為這是一個不錯的決定,並坐到母親的畫像前告訴她這個消息,也許,在那一刻,他的內心才獲得了稍許解放,他終於算是對得起母親了。

仁宗的補償行為最大的失誤就在於他讓自己的女兒來為他的愧疚買單。結果女兒幾度尋死,最快樂的女孩,最後卻活得比一般人都要悽慘。

四、心懷愧疚時,補償行為怎麼做才是恰當的呢?

1、 因愧疚做出補償行為時,需要尊重對方的意願

有時候,愧疚之情可能是單方面的。也就是說,你以為自己做錯了事不可饒恕,但對方未必需要你愧疚。

就像仁宗的母親,恐怕她不會希望自己的兒子活得這般痛苦。假如仁宗做出補償行為時,真正的站在母親的角度去看自己,或許他就能從愧疚之中獲得解放了。

所以,當你因為愧疚做出補償行為時,你需要思考一下:我的補償有尊重到對方的意願嗎?

這讓我想到曾有人問過我的一個問題,他求助我時正在深深的愧疚之中,他說:「我覺得自己做錯了一件事,可是對方卻不接受我的道歉,我該如何讓他原諒我呢?」

道歉也是補償行為中的一種,當我們固執的要別人原諒我們的時候,就看不見對方了。愧疚之情不僅是不放過自己,當它轉變成強硬的補償行為時,也等於你沒有尊重和放過對方。

為什麼別人一定要原諒你呢?他有不原諒的自由,如果我們做不到尊重對方的意願,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痛苦。

如果你真的很想補償,不妨傾聽對方的想法和態度,他需要你的補償嗎?他需要你怎樣來補償?

2、莫要其他人為你的愧疚來買單

你的愧疚,只是你的。如果做出補償,也需要你自己來完成。但假如你的愧疚是讓別人來替你買單,就像仁宗那樣,恐怕最終愧疚都不會消失,它只是轉移了一個愧疚的對象而已。

一個負責任的做法是,你自己犯的錯,自己來買單。就像你自己欠下的債自己來還是一個道理,如果你只是拆了東牆補西牆,最後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所謂的一人做事一人當,便是這個道理。

3、承擔責任,你需要先站起來

你留意過一個人愧疚時的身體姿勢嗎?

四個字:垂頭喪氣。

承擔責任的姿態又是什麼樣子呢?

是站起來的,只有先站起來,你才能做更多的事,去承擔更多的責任。

逃避、懊惱、自責,只會讓你越來越沉重,它們將你包裹在愧疚當中,看不見其他東西。

如果你想承擔責任,你就需要先解放自己,讓自己站起來,這樣你才能真正的去擔當。就像一個犯人,他如果被鐐銬困住了手和腳,他是做不了任何事的。

4、 愧疚-補償,也可以將利他行為擴大到更大的世界中去

會愧疚,是有良知的表現。但如果過度愧疚,也並沒有什麼好處。

人無完人,我們這一生,總是可能在有意或無意中傷害到他人,也有可能我們沒有符合某人的期待而對對方心懷愧疚。

所以,我們會尋找補償行為,一方面是真的想彌補傷害,另一方面是想解放自己。

然而,並不是我們的每一個補償行為,都會被對方所接受。而即便別人接受了,你的愧疚也可能還是會在。你還會因此否定自己,覺得自己糟糕透了,不配活著。

那這個時候該怎麼才好呢?

答案是將利他行為擴大到更大的世界中去。

你可能確實做過不太好的事,但並不意味著你整個人都是不好的,假如你覺得自己的補償行為還不夠,你還可以將補償投放到更大的世界中去,我把這個補償行為稱之為利他。

比如,你可以做公益,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他人。當然,這要在對方需要,尊重他人的前提上。

5、學會與愧疚共處

愧疚是我們一生當中無法迴避的一種情感,子女會對父母愧疚,父母也會對子女愧疚,我們不確定在什麼時候因為什麼事情就對一個人感到愧疚了。

適當的愧疚,會讓我們約束自己的行為,讓我們保持心性的純良。

而即便我們因為愧疚做出了很多補償性的行為,愧疚還是可能會在,那麼就允許它成為你的一部分,只是不要讓它成為你的全部就可以了。

我希望你知道的一點是:你是可以愧疚的,就像他人也擁有不原諒你的自由一樣。


作者:小朋,二級心理諮詢師,用簡單的文字,書寫普通人的心靈世界。願你好好生活,好好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