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北京,你能看到這些展覽

北青藝評 發佈 2020-04-13T18:26:59+00:00

艾爾葛林& 德拉葛賽特《反向耶穌受難像》,著色銅像、高光漆不鏽鋼十字架,254 x 168 x 40 cm,2016歐文·沃姆《無題》,青銅,80 x 28 x 32 cm ,2018諾爾伯特·比斯基《三難困境》,布面油畫,300 x 750 cm,2017里納斯·凡·德·維爾德

四月的北京能看到的展覽太少了。除了798幾家畫廊開幕了展覽,公立美術館博物館依然閉館。北青藝評整理了幾家在展的,如果有空可以去轉轉。

1

WHO AM I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第一空間

3.14-4.30

作為北京疫情期間開幕的第一個展覽,備受關注。作品也非常精彩,12位參展藝術家在全球藝術界享譽盛名。

艾爾葛林 & 德拉葛賽特《反向耶穌受難像》,著色銅像、高光漆不鏽鋼十字架,254 x 168 x 40 cm,2016

歐文·沃姆《無題》,青銅,80 x 28 x 32 cm ,2018

諾爾伯特·比斯基《三難困境(三聯)》,布面油畫,300 x 750 cm,2017

里納斯·凡·德·維爾德《在我工作室後面的黑暗小巷裡》,布面碳筆,175 x 280 cm,2017

2

異質 伍偉 & 李尓鵬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第二空間

3.28 - 5.10

第二空間間此時原本應該展出一件大型實驗性裝置作品,但受到疫情影響,無法順利完成製作和組裝,換成了兩位藝術家的雙個展。

伍偉的裝置和李尓鵬的繪畫都使用了高飽和度的色調、對比強烈的色彩關係、清晰的輪廓,以及暗示著生命體的複雜形態。同時,他們也都在作品中對異化的現實,以及我們當今所面對的艱難境遇做出回應。或對生命力量進行轉化和扭曲,或與工業化結構進行對抗。

展覽並未對兩位藝術家的作品做出明確的空間分割,以此讓他們的作品從視覺上相互回應,同時在意義的探討中實現互文。

伍偉《祥瑞 -1》 ,紙,150 × 150 cm,2020

伍偉《藏身 - 1》,紙,170 × 140 cm,2020

伍偉《皮毛》 ,紙,170 × 170 cm,2016

伍偉《上山圖-2》,紙,35 × 35 cm,2019

李尓鵬《奪》,布面丙烯,310 × 172 cm,2019

李尓鵬《堆》,318 × 242 cm,布面丙烯,2019

李尓鵬《束》,150 × 126 cm,布面丙烯,2018

李尓鵬《第一次觸及 No.4 》,95 × 95 cm,布面丙烯,2019

3

邱世華:空/不空

3.28 – 5.31

麥勒畫廊798

展覽是邱世華在中國最全面完整的一次亮相,其中包括橫跨藝術家25年藝術生涯的布面油畫及紙上油畫作品,創作地點也體現了邱世華不同的生活階段,包括北京、深圳,以及美國薩克拉門托。

參觀需要電子郵件預約(beijing@galerieursmeile.com),至少提前一天預約,收到確認後參觀。

邱世華,《無題》(Qiu Sh54710),2009,布面油畫,70 x 110 cm

4

惡是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

4.11-5.13

展覽分為五個單元:I 序曲:我會死的 II 美杜莎的詛咒 III 困獸 IV 精鍊的愚蠢 V 尾聲:未來牧歌。

這是此次展覽的基本結構和線索,其實這幾個語詞已足以傳達展覽的主題「惡是」真正的意涵,以及在這一特殊的時期,策劃這樣一個展覽的用意和動機。

5

站台中國15周年特展

4月11日-5月15日

站台中國

主體空間呈現16位藝術家作品,同時在其中一個主要牆面上輪流展示18位藝術家作品,每兩天更換一次。觀眾可關注站台中國的官方微博和ins,了解每位藝術家的參展作品。

6

沿海見——閆平作品展

3.21-4.30

方圓美術館

閆平作品中的色彩不論傾向於視覺感受還是精神象徵,都有一氣呵成的整體性。這種特點在她近年的作品中非常突出,如《去遠方》《少年江湖到處走》《我本是男兒身》等,她的畫面色彩運用難以歸類於某家某派的風格標準,而是運用綜合的手法來表現瞬間閃現的情感意象。

嶗山 布面油畫 65x80cm 2019年

編輯|史禕

圖片|當代唐人藝術中心、蜂巢當代藝術中心、麥勒畫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