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為何說「明朝中國歷史最黑暗、腐朽、殘暴的朝代」呢?

來聽小k道野史 發佈 2019-12-31T09:04:07+00:00

而對待明朝的主觀價值評價,無外乎與用儒家和書生的觀點,在無數時間內盡力批駁,而從不顧及歷史現實和真相。

而對待明朝的主觀價值評價,無外乎與用儒家和書生的觀點,在無數時間內盡力批駁,而從不顧及歷史現實和真相。
簡而言之,就是,明朝無數皇帝被罵,罵著罵著就成了昏君的代表,而清朝無數皇帝被讚譽,讚譽來讚譽去就成了明君的典範。
但是他們恰恰忽略了事情的本質,那就是在明朝文官士子罵皇帝是不用死的,最大的懲罰不過是打屁股流放,被打屁股的運氣不夠好才會死。


而被無數人罵為暴君的朝代,真正暴躁的皇帝其實不過兩個而已。
一個就是開國的朱元璋,製造了四大案,每個都殺人幾萬,看上去好恐怖啊,一個錯誤殺幾萬人。
可那都是貪官污吏之人,為什麼沒人說?
可那都是飛揚跋扈之人,為什麼沒人說?
可那都是結黨營私之人,為什麼沒人說?
三個為什麼之後,朱元璋殺的真正的平頭百姓有多少?
如果這樣的事情,放在別的時代,吏治為之一清,無數人會拍手稱快、
至於第二個,那就是明朝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朱棣。
這傢伙也好殺人,誅滅十族殺方孝孺就是他的發明,遍數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只有殺九族的,沒有誅十族的,這明成祖朱棣算是開了歷史的先河,可是背後真相有幾人知?
方孝孺為了成全自己的忠義之名,說道,「即便誅十族又有何妨。」

連台階都不給皇帝下, 最後殺你十族,你說這是誰的錯?
朱棣確實暴躁,這方孝孺難道不頑固?


一份頑固一個暴躁,最後和在一起就是悲劇。
朱棣的暴躁原因是骨子裡的藩王作亂,怕天下人悠悠之口,所以他必須文治武功,英明神武,鄭和下西洋,親征蒙古,永樂大典,無數大政方針都是為了國家大治,最終目的是用自己的英明偉大,淡化靖難之役的負面影響。
這是他暴躁的根源,可是這何嘗不是一種,對頑固的儒家學說之反擊。
就是你們這批人,滿嘴仁義道德,真相不過男盜女娼之輩,你們嚼舌根,我就殺你們。
明朝在這兩個暴君之後,還有暴君嗎?
別說那些用宦官為禍的皇帝,他們的無奈「不在其位不懂」。
當明英宗時候《土木堡之變》發生的時候,明朝的文官階級和官僚集團就不可避免的坐大了。

于謙是偉大的人物,可是依然死於自己的階級文官集團。
徐有貞的一句「不殺于謙,此舉無名」就讓一個英雄殞命,這徐有貞是誰,還不是文官集團的人,他們可以至民族大義於不顧,最後殺自己階級的英雄。
這就是這個集團的尿性。
這裡我當然不是一棒子打死所有人,明朝經世濟國的幹才人才肯定有,可是他們依然有罵名,比如那後世無數人推崇的張居正也不是如此。
坐38人抬的大轎子,生活奢侈無比,不僅如此,死後抄家也是金銀滿屋。
可是,這裡要加個可是!
這就是當年官場的常態啊,。
有道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個集團從成化時代開始就慢慢的腐敗墮落了,以賺錢為榮,以經商為榮,以國家利益為恥,這樣的情況下,你做一個完全清正廉潔的清官?
你連出頭之日都沒有?


談何作為?
這就是中國古代官場的真相,要想做事,你要先融入集體,最後才能施展抱負,而且還要擔心被清算,最後張居正不就被清算了,無論你對國家做過多少好事,你的改革觸動了整個階級的利益你就要被清算。
張居正的結局讓人無限唏噓,兒子被逼死,家人被餓死,最後自己也被辱屍。
那個時候,誰會管他將國家的國庫收入增加,他讓這個國家恢復了生機,有的不過是滿口仁義道德的批判而已。
最後「世間再無張居正」明朝的滅亡就此成了定居。
做事的錯多,不做事的話多,因為站在道德制高點罵人,輕鬆愜意。
這就是明朝官僚集團啊,最後的東林黨,那個不是如此。無數的黨爭此起彼伏,誰該為此負責?
不過是庶民政治而已。
對就是庶民政治,政治前面加上庶民,就是階級。
當唐朝持續半個世紀的牛李黨爭結束之後,中國歷史就不可避免的走上了庶民政治的不歸路。
說他是不歸路,原因也很簡單,庶民庶民,簡而言之就是平民百姓。
我也是平民百姓,但是我依然不諱言自己的階級局限性。

那就是眼光不夠遠,為國想的不多。
之前大熱的劇集《人民的名義》中,一開始出場的建設廳廳長趙德漢,就是這樣人的典型代表,他們窮怕了,苦怕了。一招權在手,最會做的事情,不會是為國為民,而是為一己之私。
這就是這個階級的尿性,所謂一人得到雞犬升天,就是這他們的本質。
長遠的規劃那是沒有的,國家的興亡又與我何干。
不是人人都是海瑞,那是個道德標杆,但是不說人人都是趙德漢,九成總是有的。
面對這樣以利益為紐帶,以鄉宜、師生、同年結成紐帶的集團,皇帝無疑是弱勢的一方,於是他們扶持宦官做自己的刀去對抗官僚。就成了必然,這也是明朝宦官都臭名遠揚的根源。
他們和張居正的作用一樣,都是利益侵犯者。不罵死你們罵死誰?
宦官背後的皇權,當然就難免被波及,最後也臭名遠揚成了昏君。
明朝唯一幾個不多的明君比如明宣宗,明孝宗,那個不是對文官好的,給你們錢和權就是好皇帝,就不被罵。
錯了。
即使聽話如明孝宗,因為娶一個老婆也被罵的聲都不敢做。
至於後續的萬曆皇帝,那是被罵的不敢上朝,以上朝就是罵聲滾滾,本著眼不見為凈的心聲,最後做起了宅男。
可即便這樣的宅男其實也不糊塗,萬曆三大征,就是避免了官僚集團的短視,但是那又如何,依然被罵的抬不起頭。
人生就是這樣的無奈,做皇帝,做明朝皇帝就是這樣的難堪。
孤家寡人就是他們的真實寫照,一人對一個集團,還要他們不請幫手,是不是太過分了?
這樣的事情,《明史》會說嗎?
答案是不會說,但是清朝皇帝用自己的行動避免了明朝皇帝的覆轍。


那就是殺人,不停殺人,磕頭,讓你們不停磕頭。
開國有順治三大案,殺的江南士紳頭顱滾滾。
康乾盛世有無數文字獄,清風不識字是把,殺,殺,殺,又一次頭顱滾滾。
就連晚期,也好不到那裡去,一場江南教案,還不是將奴才本色發揚的淋漓盡致。

清朝從始至終,都將文官集團當奴才,在哪個時代,有人敢說一句清朝皇帝的不好嗎?
沒有,就此清朝皇帝成了明君的代名詞,直到今天依然被傳頌。
殺人鑄就英明,磕頭成就奴才。
為奴而不得的時代,反而成了太平盛世。
飽讀聖賢書的無數人們,真為你們羞愧。
如此主流價值觀下,明朝被人批判,被人罵,不就是奴才思維的復生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