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三大戰促進了秦國一統天下的速度!

歷史的陪伴者 發佈 2020-02-22T08:14:22+00:00

導讀:春秋戰國時期,秦國逐漸強大,特別是秦孝公時期的變法開始,秦國的實力慢慢超越東方六國。然而,強大的秦國在名將白起的加持下,秦國大軍所向披靡,最後大敗趙國,斬殺趙國四十五萬大軍,可說趙國精銳部隊瞬間消失殆盡,從此趙國再沒有實力和秦國爭奪天下。

導讀:春秋戰國時期,秦國逐漸強大,特別是秦孝公時期的變法開始,秦國的實力慢慢超越東方六國。然而,東方六國也在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努力的積蓄本國的實力。但是,經過三大戰役後,六國再無實力與秦國爭奪天下。這到底哪三大戰役呢?


第一場戰役是馬陵之戰。

當年魏國在吳起的帶領下逐漸強大,到了龐涓統領魏國三軍時,軍事實力達到了巔峰。然而,正因為實力強大的魏國開始東征西討,得罪了不少的諸侯國。魏國先是討伐趙國,趙國在危機關頭向齊國求救。於是,齊國大軍在孫臏的指揮下打敗了魏國大軍,這就是圍魏救趙的來源,史稱桂陵之戰。

雖然魏國在桂陵之戰傷了點元氣,但是經過十幾年的休養生息,魏國的實力又得到恢復。桂陵之戰十三年後,魏國和趙國一起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在孫臏的出謀劃策下,運用減爐灶的戰術成功的把龐涓大軍引入預先設定的埋伏圈,最後,把魏國大軍一網打盡,史稱馬陵之戰。在馬陵之戰中,魏國慘敗,傷到了魏國筋骨,動搖了魏國根本。從此,魏國再無實力與各諸侯國爭奪天下。


第二場樂毅合縱攻打齊國。

齊國在齊桓公的統治下,開始走向了第一個實力巔峰。後來,田氏奪取姜氏的江山,代替姜氏在齊國的統治地位後,經過齊威王和齊宣王的勵精圖治下,齊國再次走向實力的巔峰,這就是齊國第二個實力巔峰。

然而,齊宣王在位時,趁著燕國內亂攻打燕國,因此,齊國與燕國結下世仇。到了齊湣王,齊國更加囂張跋扈,到處攻打別的諸侯國,因為別的諸侯國畏懼齊國的強大實力,選擇忍氣吞聲。但是,燕國在燕昭王的治理下,燕國逐漸走向上坡路,也開始有了一定的實力。於是,樂毅利用各諸侯國對齊國的不滿,聯合起來攻打齊國。在眾多諸侯國的攻打下,齊國丟失了七十多座城池給燕國,差點被燕國滅掉。而齊國的這次慘敗大傷元氣,雖然在田單的努力下復國,但是再也沒有往日的輝煌,更沒有實力與各諸侯國爭奪天下。


第三場是長平之戰。

趙國在趙靈武王的胡服騎射的變革下,趙國的實力逐漸成為軍事強國。雖然趙國的後世國君沒有趙靈武王那樣賢明,但是趙靈武王打下的根基依舊深厚。直到與強秦正面交戰,才實力大減,甚至動搖根本,此戰就是眾所周知的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是趙國以一國之力敢和秦國正面交鋒。然而,強大的秦國在名將白起的加持下,秦國大軍所向披靡,最後大敗趙國,斬殺趙國四十五萬大軍(趙國投降的四十五大軍),可說趙國精銳部隊瞬間消失殆盡,從此趙國再沒有實力和秦國爭奪天下。


當魏國、齊國、趙國的實力受到消耗後,秦國就像脫韁的野馬,在東方六國到處碾壓,而秦國統一天下只是時間問題了。到了贏政秦始皇,秦國更是人才輩出,文有李斯、呂不韋、尉繚等文臣,武有王翦、蒙恬等武將。再加上秦國超強大的軍事實力,和贏政的一統天下的雄心,成就了秦國統一天下的霸業。

假如沒有那三大戰役,秦國能否一統天下,那還是未知數。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如果沒有發生那三大戰役,那麼秦國統一天下的時間一定會延時,至於何時才能一統天下,那就看東方六國的實力和凝聚力了。

——資料參考《史記》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