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了騰訊背水的人,容易忘記自己頭上的屠刀

柴狗夫斯基 發佈 2020-05-18T21:39:50+00:00

自打微信公眾號火熱起來之後,基本上每隔上那麼一段時間,就會有幾篇深度長文以刷爆大夥朋友圈的方式出圈,讓作者在狂攬下數百萬乃至數千萬閱讀量的同時,也令其文章的核心觀點成為大眾在這段時間裡的熱議話題。

自打微信公眾號火熱起來之後,基本上每隔上那麼一段時間,就會有幾篇深度長文以刷爆大夥朋友圈的方式出圈,讓作者在狂攬下數百萬乃至數千萬閱讀量的同時,也令其文章的核心觀點成為大眾在這段時間裡的熱議話題。

而在這幾天裡扮演這個角色的,毫無疑問就是那篇已經被全平台下架的文章——《騰訊的背水一戰》了。

說起來也是神奇,這篇文章在發出後的幾天功夫里,先是被騰訊封禁了公眾後,之後又在多個其他平台上被刪稿,後來甚至連騰訊的公關總監都親自下場「對線」。

可惜這一切操作到頭來都起到了反作用,正如公關界那條著名的規律:宣傳一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禁止它。

雖然原文已經被刪除,但是這篇文章引發的大眾討論卻毫無平息的跡象。

僅僅在知乎這一個平台上,這個話題就已經衍生出了數個熱點問題,平均每個話題的瀏覽量都超過了7位數。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事已至此如果再繼續採用那套單純的刪稿、壓熱度的公關方式,顯然已經不太頂用了。

終於醒過味來的騰訊這次倒是出了個新招,直接以調侃玩梗的方式邀請起了《騰訊的背水一戰》的作者加入他們一起來「背水」。



網民們的記憶是短暫的,只要用這類消解嚴肅的玩笑成功把話題帶偏,拖過這段熱點期,本次事件自然也就會隨時間而消弭於無形。

從這個角度來看,不論是撰寫這篇文章的作者,又或是騰訊的公關部門,無疑都是極具實力的高手,吃瓜群眾們在這場風波里無意間目睹到了一場堪稱精彩絕倫的輿論較量。

可在這場事件中最值得我們去認真分析的對象,其實既不是寫出了那篇深度好文的盧老師(文章作者),也不是及時變招以柔克剛的騰訊公關部,而是那些圍在一旁看熱鬧的吃瓜群眾。

真的,如果你有認真跟進這起事件的話就能發現,這些吃瓜群眾的反應可比事件本身都更值得玩味。


先來給大家講個故事,話說進京高速公路上來了輛大貨車,在一家收費站前停下排起了隊,隊伍很長,貨車司機閒的無聊就搖下了車窗,跟一旁的另外一位大巴司機攀談起來。

這一聊,就聊到了貨車上的貨物是什麼,貨車司機隨口答了句「嗐。就是一群鴨子,都是要送去全聚德做烤鴨的。」

這句話被貨車上的那群鴨子們聽到了,原本因為不知道自己要被送去何處而正在惶恐不安的鴨子們一下子來了精神,甚至還就此爭論起做烤鴨到底是該用掛爐,還是該用燜爐……

坦白說,其實在這場由《騰訊的背水一戰》文章引發的全民大討論中,那些自發分成「挺騰」、「踩騰」兩派而在網上吵到不可開交的網民們,可不就是上文那個故事裡為「掛爐與燜爐」爭論的鴨子嗎?

(微博上的挺騰派)

必須承認,《騰訊的背水一戰》這篇文章在邏輯上非常嚴謹,用舊日王者諾基亞來與正如日中天的騰訊做出的對比,以及新秀頭條系對於騰訊帝國的步步緊逼,也確實能讓許多讀者感到心有戚戚。

可有趣的地方在於許多讀者讀完文章後的反應。

雖說不同平台上的讀者對這篇文章的反應各不相同,但如果認真觀察一下就能發現一個問題——明明文章中提到的幾個重點,無論是肖戰為代表的純血流量,又或是閱文集團與作家的版權之爭,還有騰訊背後的新文創大戰略,本質上都是與我們每個人日後的生活息息相關的。

可放眼望去,幾乎所有關於本篇文章的討論,著眼點要麼放在了騰訊身上,要麼放在了作為挑戰者的「頭條系」身上,而那個最重要的網友「自己」,卻詭異的缺席了。

換而言之,在這場與所有人都密切相關的話題上,網友們卻只顧著爭論「騰訊能否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頭條系能否對騰訊取而代之」之類的宏大敘事上,卻沒有人關注這場騰訊系與頭條系的較量,會為用戶帶來什麼影響。

(知乎上的倒騰派)

那篇文章所揭露出來的騰訊身上的問題,到底是真是假,又是否真的能影響到這家網際網路巨頭日後的未來發展,這當然是一個值得關注於討論的話題,可討論的深度絕不應該停留在「騰訊該不該倒」或是「騰訊會不會倒」的層次上。

歸根結底,一切科技、企業的存在意義,都是為了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提供服務的。

同樣是拿肖戰、閱文這兩個話題來看,作為普通用戶的我們在看懂了資本在其背後的運作邏輯後,明白這是某些企業試圖利用其在市場上占據的壟斷地位強行推行的「韭菜收割新模式」,那麼我們接下來該怎麼做?

光是嘴上罵一罵嗎?

東漢末年的曹丞相曾經說過一句「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

同樣的道理,光是在網際網路的評論區底下左一句社會責任感,右一句新文創會阻礙文化崛起,真的能成什麼事嗎?

我們退上一萬步,即便如今在網際網路上看似已經鬧到天怒人怨、人人喊打的騰訊真的倒了,接了班的字節跳動是否又能做的比騰訊更好?

不一定吧?如果讓頭條系全部吃下了騰訊留下的遺產,那麼在對文娛市場的壟斷程度上頭條系只會比如今的騰訊更高。

經濟學的常識,當一家企業實現事實上的壟斷後,利用其壟斷地位躺著賺錢永遠比費勁吧啦地去認真做事收益率更高。

假使有一日「作惡多端」、「人人喊打」的騰訊垮了,那麼上台的不論是字節跳動,又或是其他的網際網路巨頭如百度什麼的,他們能做得更好嗎?他們願意做得更好嗎?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了,導致騰訊集團企圖做出那些在部分網友看來的「倒行逆施」之舉的緣由,不在於這家企業姓騰名訊,而在於這家企業在事實上對國民的文娛消費實現了壟斷。

絕對的權力必然導致絕對的腐敗,而在資本的世界裡壟斷這兩個字本身就代表了至高無上的權力。

壟斷的市場地位才是滋生惡的土壤,不去剷除這份土壤,只是來來回回地去討伐那位作惡者,那麼最終的結局就是不斷循環往復地上演勇者斗惡龍、鬥敗惡龍的勇者再長出鱗片與犄角的故事。

再次強調一遍,如果讓任何一家企業能夠像騰訊那樣把遊戲、網文、動畫、漫畫、影視劇等幾乎一切文娛細分市場牢牢掌握住,那麼他們早晚都會產生「與其辛辛苦苦地等待作者靈光閃現創造優質內容,不如利用壟斷地位把用戶綁起來,用工業流水線強買強賣賺錢來得輕鬆愉快」。

這與那家企業叫騰訊還是叫今日頭條什麼的無關,而是資本對於利潤那永無止境的追求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找准了癥結,我們才好接著往後開藥方。

如何解決大企業的壟斷問題?

這個問題早幾百年已開發國家其實就已經給過了,無非就是兩個字「拆分」。

有人也許對這兩個字會非常敏感,畢竟最近大家都嚷嚷著「入關」,這個時候有人站出來說要把作為「入關」排頭兵的網際網路大企業拆分,這會不會有點自斷一臂的嫌疑?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顧慮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我們的《反壟斷法》才在網際網路領域裡長期缺位,任由這些網際網路公司肆意重演幾個世紀前的資本吞併老劇本。

早在2018年馬前卒工作室(督工)就發過一篇名為《巡視組批商務部「幹部流失」,反壟斷局處長「流」到壟斷企業怎麼辦?》的文章,文中整理了一份近些年來我國商業部離職高管的去向匯總表。

從這份表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年來我們的前商業部高管,尤其是涉及到反壟斷這一塊的高層領導,他們在離職後大批量地前往了一些巨型網際網路企業當中。


(圖源馬前卒工作室)

一些媒體對於這種現象用了相當精闢的兩個字形容,叫「下凡」。

有些事情咱們在這裡也不好展開太多,但是有些事實上的東西我們是有目共睹的。

就在這些曾經負責「反壟斷」的高官不斷「下凡」到那些企業內部的同時,某些變化正在發生。

騰訊音樂斥資數十億美元一口氣收購下了酷狗+酷我+海洋音樂的中國音樂集團,之後又買下了環球音樂10%的版權,自此之後幾乎一統國內在線音樂市場;

騰訊文學和盛大文學進行合併,以一己之力獨占中國網文大半壁江山的閱文橫空出世;

滴滴和快的、優步中國合併,用戶面對曾經百花齊放的在線打車市場從此只剩下唯一的一個選擇。

(圖源網絡,侵刪)

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藝龍與同程的整合、騰訊微影與美團貓眼的整合……

回首過去的這十幾年,基本就是一場網際網路的大型養蠱歷史,無數網際網路企業或被併購、吞併又或者乾脆被巨頭降維打擊碾成碎末。

截止到目前,十幾億國民手機、PC里的應用軟體在繞上幾個彎後基本上都指向了那熟悉的幾個名字。

今天的我們都在關注、抱怨著騰訊閱文對於作家的壓榨,可是就在不久前的過去,我們同樣在怒斥滴滴對於司機、乘客的剝削與壓榨。

(讓滴滴成為眾矢之的的樂清事件)

歸根結底都是同一個病根——一個原本健康的、充分競爭的市場,在某些關鍵因素的缺位下變成了一個病態的、被某些企業在事實上實現了壟斷的環境。

先用免費+流量的模式打垮市場上的原有企業,然後在一統江湖後搖身一變開始收割韭菜,莫不如是。

必須承認,這樣「物競天擇」的野蠻生長方式的確培養出了一批極具競爭力的企業集團。

可凡事過猶不及,如果在2020年的今天繼續維持過去的那一套方式,某些已經長到足夠龐大的野獸興許就會出現反噬了,不管是當前沸沸揚揚的肖戰、又或是讓無數創作者憤慨的閱文事件,正是其開始轉變的徵兆。

另外一件必須指出的事情,就是拆分在某種意義上並不代表企業競爭力的降低。

舉一個例子,遊戲業界一直都流傳著一個梗「大家都以為騰訊是中國最大的遊戲公司,但其實騰訊是5家互相看不順眼、互相搶奪發行資源、互相挖牆腳、項目互相保密、代碼互不共享的遊戲公司所拼成的」。


(圖源知乎答主V6.47)

而組成騰訊的這5家「遊戲公司」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天美、光子、魔方、北極光、NEXT。

可以想像,如果把這5家工作室拆分出來成為5家獨立的遊戲公司,那麼他們是有可能形成類似海外的索尼、任天堂、育碧、卡普空等「群雄爭霸」的局面的……

反倒是像目前這樣,把5個工作室的人才、資源全部放在騰訊一家的名頭下,才會造成巨大的浪費。

舉個例子,當初吃雞(荒野求生)一度風靡一時,為了趕這個熱點,騰訊在買下手游版權的前提下同時讓天美、光子分別炮製了《刺激戰場》、《全軍出擊》兩個大同小異的版本,類似的還有《王者榮耀》與《全民超神》……

像這樣高度同質化的遊戲,其實最終能在市場上得到大多數認可的往往只有一款,而剩下的那位敗者自然就成為了祭品。

站在資本的角度上看,這種策略反正無論兩邊哪邊活了下來,最後收益都進了自家口袋;可從遊戲市場與玩家的角度來看,這相當於每一次都必然讓一家具備國內頂尖遊戲研發能力的團隊做出無用功。

原本這兩個工作室,是可以用同樣的周期打造出兩款甚至更多款各具風格的精品遊戲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僅僅是一個遊戲行業,就可以從騰訊身上拆出5個極具競爭力的優秀遊戲公司,而在全局層面上我國的遊戲企業競爭力說不定還要不降反升。

當然,並非所有行業都可以像遊戲行業這樣去套,畢竟部分行業甚至先天就具備「天然壟斷性」,不是單純靠一個「拆」就能拆出好結果的。

但無論如何,有些事情依然有必要提上日程了。

否則也許原本以為只是科幻小說中的產物,那種賽博朋克社會裡控制一切、操控一切的巨型企業聯合體,說不定就要在我們這一代人的眼前誕生。

主筆 | 阿虛

編輯 | 四少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公眾號:柴狗夫斯基(chaigou-fsj)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