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64歲留下的遺孤,長大後也成清官,死前身上只剩46枚銅錢

打完laoban好睡覺 發佈 2020-06-07T10:23:14+00:00

提起我國歷史上的清官,很多人第一個想起的便是開封府的包公。因為他不畏權貴,明察秋毫,斷案如神,所以老百姓都尊稱他為「包青天」。也因為他鐵面無私,所以很多人都說他死後去地府當了閻羅王。那清廉如水的包拯,教育出來的後人又如何呢?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

提起我國歷史上的清官,很多人第一個想起的便是開封府的包公。因為他不畏權貴,明察秋毫,斷案如神,所以老百姓都尊稱他為「包青天」。也因為他鐵面無私,所以很多人都說他死後去地府當了閻羅王。那清廉如水的包拯,教育出來的後人又如何呢?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

包拯

包拯一共娶過兩房妻子,原配是李氏。李氏早亡後,包拯又續弦董氏。董氏為包拯生下了長子包繶。包繶因為父親的關係,在很小的年紀就被宋仁宗趙禎賜封為太常寺太祝。在19歲時,包拯又為他娶淮陽崔氏為妻。可惜,包繶命不太好,在婚後第二年便病故了。他與崔氏的兒子包文輔,也在5歲時夭折。

包拯與長子

包拯痛失兒子和孫子,悲痛欲絕,一下老了好幾歲。但他乃開明之人,並未要求兒媳崔氏為兒子守節,反而勸她改嫁,不要耽誤了青春。崔氏主意堅定,一心要侍奉公婆到老,替他們養老送終。包拯60大壽時,文武百官、親朋好友都來給他賀壽,他不禁感慨膝下無子,包家後繼無人。

包拯

就在這時,兒媳崔氏突然跪下說:「其實您還有一個兒子!」包拯一下懵了,問:「我哪來的兒子?」於是崔氏就抱出了一個嬰兒。原來這個嬰兒乃是包拯的侍妾孫氏所生,當年孫氏因收受他人財物,被包拯趕回了娘家。但回娘家時,她腹中已懷上了包拯的孩子。崔氏在了解此事後,便暗中接濟孫氏,並把這個孩子抱養在自己房內。

崔氏撫養包綖

包拯老來得子,大喜,遂給其子起名為「包綖」。由於包拯當時年紀已經不小,所以在包綖5歲時,他便病故了。宋仁宗到包家弔唁時,看到包綖只是個5歲的小娃娃,衣著普通,包家的家具擺設也十分樸素,忍不住開始落淚。為了照顧包拯後人,他賜給包家很多財物,還封包綖為太長寺太祝。也就是說,包綖5歲就當官了。

當護送包公的靈柩從開封回到合肥後,包綖也漸漸長大。長嫂崔氏為了培養包綖成才,特地為他請來教書先生,還給他起了學名「包綬」。包綬8歲時,恰逢朝廷3年一次的祭祀盛典,百官照例晉升一級,他也從太長寺太祝升為「大理評事」。而這個職位,是他父親考中進士後才擁有的。

包綖墓

同其他官二代不同,包綬雖然也是靠父親的蒙蔭做官,但他卻虛心好學、知書達理,同時嚴以律己、愛恨分明,很有乃父之風。在他成年後,長嫂崔氏先是為他娶了廬州知州張田的女兒張氏為妻,張氏不幸早亡後,崔氏又為他迎娶了當朝宰相文彥博的女兒文氏。因為文彥博與包拯曾是同僚,包綬又成了他的女婿,所以他便向繼位的宋哲宗推薦,由包綬出任濠州團練判官。

剩下的銅錢

此次是包綬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做官,他在任期間奉公守法,辦事認真,不貪圖財利富貴,三年任滿,離開濠州時,他留下了「廉潔勤政」的好名聲。後來他又先後擔任七品宣義郎、六品朝奉郎等職。宋徽宗四年十月,他在赴任潭州通判的路上病逝。死後,人們在他的衣袋裡只找到46枚銅錢。因此有人猜測:他的死,是連病帶餓而死的。而包家,也不愧是清流世家,令人心生敬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