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

文化和自然遺產博覽 發佈 2020-05-18T04:41:37+00:00

惠州西湖位於惠州市市區,由西湖景區和紅花湖景區組成,總面積20.9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13平方公里,是以素雅天成和幽深曲折的山水為特徵,以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為底蘊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惠州西湖位於惠州市市區,由西湖景區和紅花湖景區組成,總面積20.9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13平方公里,是以素雅天成和幽深曲折的山水為特徵,以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為底蘊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惠州西湖至今已有1600餘年歷史,現以「六湖九橋十八景」著稱。

惠州西湖自然景觀類型多、觀賞價值高,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蹟、古樹名木和珍稀動植物。這裡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和古樹名木109株,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水松、珙桐、桫欏等樹種,以及在西湖棲息的白鷺、蒼鷺和鸕鶿,數量超萬隻。惠州西湖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態寶庫,也是觀光遊覽、度假休閒、生態旅遊的極好場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使惠州西湖的千年文脈得以延續,道、佛、儒三教共存一湖,文化內涵深厚,具有較高的科普、科教、科考、科研價值。

惠州西湖景區環境質量優越,特色鮮明。惠州西湖以山川秀邃、幽勝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為特色,集自然景觀和人文名勝於一體,成為一筆豐富的文化遺產。自然景觀,春風逸盪,夏景流芳,秋艷洲渚,冬染翠林。人文名勝,崇文重教、名人風骨、忠信孝悌、洵厚民風。從北宋「重岡復嶺,隱映岩谷,長溪帶蟠,湖光相照」的形象描述到蘇東坡「一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的名句流傳,無不彰顯著西湖自然天成、山水秀邃、歷史雄渾、人文鼎盛的美韻。

「惠州城西數百峰,峰峰水上開芙蓉」。久負盛名的高榜山、豐山、飛鵝嶺、孤山和西山等群山,不僅造就了西湖「曲折幽深」的獨特湖勢,也積聚了西湖山水人文的卓越丰姿。湖面之上,洲島密布,芳華洲、點翠洲、百花洲、紅棉島、浮碧洲和鳥島等洲島與寬闊湖面相映成趣,體現了「山不高而秀雅,林不染而滴翠,水不深而澄清,樹不老而茂盛」的自然生態特色。惠州西湖曲折幽深的山水園林、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與城市鑲嵌在一起的景觀格局,改善了惠州城市環境,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了一個舒適的休閒生活環境。

景區歷史文化豐富,品味獨特。惠州西湖承載著惠州乃至整個東江中、下游地區近兩千年的部分厚重歷史,是惠州人文中的一個重要基點。惠州西湖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且遺產遺蹟豐富,人文歷史涉及惠州的自然地理、歷史地理、城市發展史、宗教、民俗、教育、軍事、社會、歷史重大事件、歷史文化名人等等。它是嶺南佛教的中心區域之一,是嶺南文化教育、學術的炙熱之地,是中國歷代文化名人的重要寓居地,也是辛亥革命和國民革命軍二次東征的中心區之一,成為東坡寓惠、嶺南宗教文化、古代嶺南寓惠文化和科舉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惠州西湖最為引人注目的景觀除了這一湖秀水、萬脈青山之外,還有源遠流長的佛家文化永福寺和准提寺、道家文化元妙觀、儒家文化豐湖書院。惠州最早的宗教佛跡始於西湖,同時還是整個東江流域、甚至是整個嶺南地區的最早佛教記錄。這些歷史古蹟和革命勝跡與西湖的青山秀水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景區建立保護體系,措施得力。惠州西湖既是自然生態的保護區,又是歷史文化和文物古蹟的保護區,對生態環境、文物古蹟、古樹名木等進行分類、分級保護。加強泗洲塔、留丹亭、落霞榭、元妙觀、朝雲墓、陳炯明墓園等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保護和文化挖掘,重點恢復歷史古蹟豐渚園、東坡園、豐湖書院、橫槎小隱、荔浦風清等,保持歷史文化古蹟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一步豐富旅遊景點文化內涵,彰顯景區歷史文化特色。(來源:住建部)


---- 素材源自網絡。

感謝您的閱讀!

保護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

敬請關注 「文化和自然遺產博覽」 頭條號;微博、抖音和微信公眾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