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400多年,藥王孫思邈為什麼死前一定要毀掉張仲景的藥方?

花小兔不是兔兔tu 發佈 2020-03-08T14:20:03+00:00

提起長壽,很多人一下子會想到藥王——孫思邈,在古代那個醫學並不發達的年代,他居然活了141歲,真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提起長壽,很多人一下子會想到藥王——孫思邈,在古代那個醫學並不發達的年代,他居然活了141歲,真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孫思邈,京兆華原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他從小就聰明過人,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隋開皇元年(581年),見國事多端,孫思邈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孫思邈年高有病,懇請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與世長辭,享年141歲。

孫思邈的一生有許多個第一,第一個完整論述醫德的人,第一個提出複方治病的人,第一個麻風病專家等。他還第一次提出不生瘤的「秘方」,認為「積鬱成瘤,故淡泊心性可解也」,他所留下的《千金方》更是被譽為「人類至寶」,為後世的醫學考研立下汗馬功勞。孫思邈還是火藥的先驅者。


而張仲景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傷寒雜病論》不僅拯救了本國掙扎在瘟疫之中的百姓,還通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黑死病曾經奪走了歐洲三分之二的人口,如果不是這本醫書的傳入,歐洲基本就要「亡國滅種」了。歐洲學者李約瑟曾經讚嘆說:他是一個拯救了歐洲命運的人。

兩人相隔400多年,為什麼孫思邈臨死之前一定要毀掉張仲景的藥方呢?

在中國古時候,得了傷寒和瘧疾可是要命的事情,所以張仲景就研究出了一個叫五石散的藥方,主要就是用來治療傷寒和瘧疾的。

到了三國時期,有一個叫何宴的人,在張仲景原藥方的基礎上稍作修改,一下子讓這個「新五石散」風靡全國。何宴的親生父親去世後,母親改嫁給了曹操,於是曹操就成了他的繼父,後來何宴還娶了曹操的女兒金鄉公主,是駙馬爺,所以他可算是魏晉時期的社會名流。

何宴根據自己修改的方子配置出五石散後,首先自己以身試藥,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這是一種好藥,服用後,不僅可以治病,還可以讓人神清氣爽,精神百倍,氣色紅潤,此外還有養顏保健的作用。經當時的社會精英何駙馬爺這麼一宣傳,各界名流紛紛效仿,據說司馬昭、王羲之等古代名人,都是有服用這個五石散的嗜好的


藥王孫思邈出山後,他除了給病人治病和採集草藥之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藥方,研究的對象肯定少不了當時火得不得了的五石散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後,得出的結論,讓他嚇出了一身冷汗,這哪裡是什麼養生保健的治病良藥啊,服用此藥後,可以讓人渾身發熱,精神煥發不假,但是常吃會讓人產生幻覺,容易讓人上癮,相當於一種慢性毒藥,吃多了會有生命危險,此藥在上流社會風靡的原因,除了容易上癮外,還有春藥的作用,這也是其火爆的原因。

看到研究結論的孫思邈決定要銷毀此藥方,但是這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這藥的效果和鴉片差不多,讓他們戒掉,單靠孫思邈肯定是不行的,直到孫思邈141歲去世時,他也沒有達成銷毀此方子的心愿,臨死前,他招來弟子,千叮嚀萬囑咐的告誡弟子道:「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反正就是說遇到此方,務必一定銷毀。

經過了孫思邈及其弟子等幾代人的努力,才最終將五石散的方子真正銷毀,這也是藥王孫思邈給我們留下的另一筆財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