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後一位太監94歲的自傳:揭秘後宮妃子

來聽小k道野史 發佈 2020-02-01T22:19:26+00:00

有文字記載的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湧現出很多的歷史名人,文臣武將不計其數,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很多時候卻被人忽視,那就是——太監。

有文字記載的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湧現出很多的歷史名人,文臣武將不計其數,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很多時候卻被人忽視,那就是——太監。根據有關記錄,古朝鮮、古波斯、古印度、古埃及、古阿拉伯國家也出現過太監。但是相比較中國的太監,其他國家的太監就是大巫見小巫。因為中國的太監不但數量眾多,而且歷史悠久,影響廣泛。


中國的太監,據專家考證,早在殷商時期就有"寺人",也就是所謂的太監。周王朝及各諸侯國大都設置了宦官。而真正完善的宦官制度則是起源於先秦時期。《詩經》、《周禮》、《禮記》中都有關於宦官的記載。秦漢以後,宦官制度日趨完善。太監(tài jiàn)原指宦官中的高級官員,現指古代被閹割生殖器後失去性能力,專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員,又稱宦官、閹人、寺人、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明朝開始又叫年紀大的太監為「伴伴」。


和太監一起生活的宮女叫對食。現在很多人一提起太監就存在鄙視心態,其實最開始的時候他們也不是自己要成為太監的,而是客觀條件所迫。太監凈身的原因:為了保證皇帝的血脈純正,皇宮中不允許其它男性的存在,那個時候沒有DNA一說,也沒有任何先進的設備檢測,唯一行得通的就是「滴血認親」,可是總不能一直滴血認親吧,那說明什麼了:皇帝頭上頂著一片草原。這還了得?宮中又需要大量的雜役,很多活計不是宮女所能完成的。

於是需要大量的閹割了的「男性」,所以太監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隋唐以前,太監是一種官職,自唐高宗起才正式成了後宮宦官的稱呼。別小看這些看似專為伺候別人而存在的人,他們中有些人也憑藉高超的手段或感人的、卑劣的事跡流傳於世。如手握大權指鹿為馬的趙高,改進了中國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蔡倫,或者七下西洋揚我國威的鄭和,又或者慈禧身邊無所不能的李蓮英等等。當然,也有默默無聞、充當炮灰的眾多小太監,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是其中的一個。孫耀庭雖然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卻因為是「清朝最後一位太監」而「名留青史」。


孫耀庭是天津市靜海區人,和著名的精武英雄霍元甲是一個地方的人。孫耀庭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孫耀庭家境貧寒、生活極為困難,父母為了維持生活,也淪為了乞丐。萬般無奈之下,父母只好想出了一個能夠「光耀門楣」且能夠解決燃眉之急的辦法——將孫耀庭送入宮中做太監。因為家裡沒錢請人做「手術」,於是父親決定親自動手,結果一刀下去,孫耀庭就暈了,3天後才醒過來。孫耀庭醒過來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父親告訴他的:「大清亡了!」還沒機會上崗就失業,孫耀庭確實是夠倒霉了。中國封建社會到此結束,於是,孫耀庭進宮當差這件事瞬間就變得可笑至極。清代太監有兩大類,一類專門待候帝、後、妃、嬪,這一類太監相當於是領導級別的,品級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另一類太監則是專門負責處理宮中各種事務,是幹活的太監,在現在來說就是普通員工,品級較低,最低級的甚至沒有任何官職,只做些雜役,一年到頭吃苦受累,而孫耀庭最開始就是從最底層做起。


三年後,在中華民國政府的默許下,當然還有袁世凱稱帝的鬧劇,溥儀迴光返照了,孫家也重現希望了:在封閉的紫禁城裡面關門做皇帝的溥儀公然在民間徵召宮女太監服侍,當時只有十五歲的孫耀庭經孫家人輾轉託人被送入宮中當太監,算是搭上了太監的末班車。剛入宮又沒有背景的小太監只能被分配去做最苦最累的活,而且不能有名字,只能以「徒弟」的名義受大太監管制。就這麼苦熬了一年多,孫耀庭的春天來了:在一次宮裡排戲演出時,孫耀庭被端康皇太妃恩准進入戲班。隨後不久,孫耀庭又花錢為自己買了個名字,並進入司房當差,正式開始了新的人生。

司房的生活已經輕鬆很多,孫耀庭是如魚得水,混的風生水起,因為他安分守己、勤懇儉勉,幾年後又被提拔去服侍當時的皇后婉容,這對於孫耀庭來說,可謂是一步登天。但是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好景不長,再起變故:孫耀庭在皇后婉容身邊伺候了一年多之後,好日子就到頭了——1924年,溥儀和婉容被趕出了紫禁城,孫耀庭又再次「下崗」了。下崗之後的幾年,孫耀庭去了鄉下生活,但由於自小進宮,對於農村生活一點也不適應,而且他也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於是孫耀庭只好又回到了北京,聯絡了一些同樣被趕出宮的太監,一起置辦了一些房產、田地,依靠收租金勉強維持生計。


孫耀庭,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監,一生歷經坎坷,見證了清朝的滅亡和新中國的誕生,最後在廣化寺逝世,享年95歲。在去世前,孫耀庭出了一本自傳《中國最後一位太監》,這是他對自己一生的回憶,也對史學家研究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清朝,提供了一個詳實的一手資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