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育兒:世界最奇葩的教育:猶太人讓孩子通過舔蜂蜜識字

媽媽搜 發佈 2019-12-30T06:28:25+00:00

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它孕育出許多名人,如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畢卡索、海涅、洛克菲勒、默多克、摩根、李維斯、金融大鱷索羅斯和金融世家羅斯柴爾德家族等。全世界的人幾乎都知道的基督教創始人耶穌也是猶太人。猶太人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名人呢?

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它孕育出許多名人,如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畢卡索、海涅、洛克菲勒、默多克、摩根、李維斯、金融大鱷索羅斯和金融世家羅斯柴爾德家族等。

全世界的人幾乎都知道的基督教創始人耶穌也是猶太人。

猶太人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名人呢?這與他們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通過閱讀《猶太人教子智慧》一書,為大家摘選出猶太人家庭教育的「精華秘笈」,並與中國家庭的現狀結合,總結出可供我們吸收利用的「精華家教」。

這一期,我們來聊一聊猶太人家庭教育觀的第四個重點:把好學當成敬神。


第一、【幼年啟蒙:知識是甜的】

在古代,猶太人有一種正式的啟蒙教育儀式:孩子們入學時,要穿上新衣,由教士或有學問的人帶進教室。在那裡,每個孩子都可以分到一塊乾淨的石板,石板上有用蜂蜜寫成的希伯來字母和簡單的《聖經》句子,孩子們一邊誦讀字母,一邊舔掉石板上的蜂蜜。

隨後,拉比們會分給他們蜜糕、蘋果和核桃。這一儀式,旨在讓孩子們在學習一開始就嘗到甜頭。

現如今,這個儀式已然消失。變成了:當孩子略微懂事時,家長就會把蜂蜜滴在《聖經》上,讓孩子去添食,目的同樣是讓孩子嘗到「知識」的甜蜜。

可見,從遠古到現代,儘管形式發生了變化,但是猶太人對學習的重視態度,以及將這種重視代代相傳的理念一直未變。

在猶太教中,他們把「勤奮好學」當成敬神的一個部分,世界上沒有一種宗教像猶太教那樣如果重視學習和研究。在這種「信仰」的鞭策下,形成一種幾乎全民皆熱愛學習的風氣。

第二、【社會氛圍:讀書最多的民族,每個村鎮都有圖書館】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次調查表明:猶太人是世界上人均讀書最多的民族,平均每人每年讀書64本;14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人均擁有的圖書館和出版社的數量,都高居世界首位。而且,每一個村鎮,都有布置典雅、藏書甚豐的圖書館和閱覽室。

酷愛讀書的結果,使得猶太人幾乎人人都受過教育,基本沒有文盲。但是,猶太人也認為:讀書是為了學習知識,而學習知識是為了增長智慧。猶太民族非常看重學問,但與智慧相比,學問也略低一籌。他們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智慧的人,比喻為「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

猶太人認為:一個人有了知識,就必須為善,做善行。如果派不上用場,就是知識的浪費;如果做了壞事,那知識反而有害了。所以,他們認為,知識是為了磨練智慧而存在的。智慧比財富和地位更重要。

第三、【教育孩子,要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


猶太人認為,一個孩子如果在《聖經》學習上有進步,而在《猶太法典》上沒有進步,那就不要強迫他學《猶太法典》,只需要在孩子熟悉的事情上訓練他。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拉比們認為,如果授課學生們沒聽懂,老師不應該發脾氣,而應該反覆重複課程,知道學生們完全掌握。

一個聽了很多遍才懂的學生,完全不應該在一個只聽一遍就懂的學生面前羞愧。

但是,如果學生在學習時粗心大意,或者懶惰,那麼老師就應該斥責他們,羞辱他們,並由此而激勵他們。

如果一個學生不專心,就把他安排到一個勤奮的學生旁邊;一個老師應該在學生面前露出「破綻」,通過學生的提問,激發他們的才智,並探知學生們是否記住了他所教的東西。

猶太人對學生有一個著名的忠告:「不要說如果有空的話我就學習,因為你可能不會有空。」

​第四、【薪火相傳,愛書惜書】

對於猶太人來說,書本就是知識,所以他們視書如命。

1、拉特維亞的猶太區曾有一項法律:當有人來借書時,不把書本借給他人的人,都要課以罰金。

2、一個猶太人在旅途中,如果發覺一本故鄉人未曾見過的書,就會買下這本,帶回故鄉與故鄉人共享。

3、當生活困苦,不得不變賣物品以度日時,應該先賣金子、房子和土地,到了最後一刻,仍然不可出售任何書本。

4、猶太家庭還有一個代代相傳的傳統,那就是書櫥要放在床頭,因為如果放在床尾,就是對書本的不敬,這是絕對禁止的。

5、在古代,猶太人的墓園裡也會擺放各種書籍,因為他們認為:夜深人靜時,死去的人們也會來讀書。他們想傳達的一個意義是:生命有結束的時候,求知卻永無止境。

6、猶太人從不焚書,即便是攻擊猶太人的書,可以不看,但不許損毀。而且,書壞了一定要修補。古代的猶太人把書看的破舊到不能再看時,會莊重地把書埋到地下,這時通常會帶著他們的孩子,會對孩子說:「書是有生命的東西。」

【最後總結本文觀點】

1、知識是甜的!猶太人對知識的這一認知,從幼年時舔食蜂蜜的直觀記憶,到成年後用知識獲取財富,再到整個猶太民族歷經磨難後,仍然依靠智慧得以在世界擁有一席之地,從有形到無形,猶太人把這一認知深入骨髓和靈魂。

2、孩子的教育環境,依賴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猶太民族整體愛讀書,以及良好的社會讀書氛圍,為猶太孩子樹立了全民榜樣,也使得世代愛讀書的習慣得以傳承。

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熟悉的、感興趣的方面重點引導,啟發孩子思考和發問,引導孩子在更深的領域探索、創新,從而有所建樹。這樣對孩子的教育效果是最大化的,對社會的貢獻也是最大化的。

4、在愛讀書這一方面,猶太人的做法幾乎值得所有人學習,能學到多少就能受益多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