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懷柔政策,奠定了唐帝國遼闊的疆域!

文史泛輕舟 發佈 2020-01-03T05:24:10+00:00

唐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來到翠微殿,向侍奉左右的大臣們問道:"自古以來的帝王,雖然平定中原,但是不能使戎狄等蠻夷民族臣服,朕的才能比不上古人,但成就的功業卻超過古人,自己也不知道原因,諸位可以隨意真心地加以討論和說明。"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唐帝國疆域下面是李世民時期對少數民族征戰

唐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來到翠微殿,向侍奉左右的大臣們問道:"自古以來的帝王,雖然平定中原,但是不能使戎狄等蠻夷民族臣服,朕的才能比不上古人,但成就的功業卻超過古人,自己也不知道原因,諸位可以隨意真心地加以討論和說明。"

下面是李世民時期對少數民族征戰大事件記錄:

公元630年,李世民派遣李靖出師塞北,滅亡東突厥,推翻了東突厥在東亞的霸主地位;

公元634年,李世民派李靖、侯君集、王道宗等人出擊侵犯邊境的吐谷渾,次年吐谷渾伏允可汗敗走沙漠後被國人所殺,太宗另立吐谷渾可汗;

公元639年,李世民派侯君集、薛萬徹等率兵討伐高昌,次年高昌王曲文泰病死,其子曲智勝繼位,投降唐帝國。李世民於是在高昌國首都交河城設置安西都護府,號令西域各國皆到長安朝貢;

公元645年,薛延陀開始和唐帝國開戰。次年,唐軍打敗薛延陀首領多彌可汗,多彌可汗被其附庸回紇殺死,薛延陀作為中國北方草原主要力量向唐帝國投降。

公元646年,唐帝國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于都護府,建立起南至羅伏州(今越南河靜)、北括玄闕州(今安加拉河地區)、西至安息州(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東臨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遼闊帝國。

有如此豐功偉績者,在李世民以前的帝王中,為數不多。能使東南西北四方少數民族心甘情願臣服華夏王朝的帝王更是少之又少,為何李世民能做到呢?

唐帝國建立之初,稽胡擾亂東方邊境,吐谷渾威脅西方邊境,東亞霸主突厥直接威逼首都長安,可謂四面受敵。李世民即位後,積極鞏固國家政權,提高經濟實力,於公元630年打敗不可一世的突厥,同時對它周邊的的少數民族實行懷柔政策!

何為懷柔?在古代漢語中,"懷"是來的意思,"柔"是安撫的意思。"懷柔"放到一起,就是以德施政,民族團結,交融發展。李世民曾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為父母",李世民這種超前的認識與思想,顯示了他仁厚寬和的胸懷。正是在這種思想和胸襟指導下,他推行開明友善的民族關係政策和制度:

1、 在保持原突厥社會組織和風俗習慣的基礎上設置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安置歸降的突厥部落,又設置定襄、雲中兩都督府管理突厥留居民眾。這些都督府的都督均由突厥本族首領擔任,可以世襲。

2、 建立少數民族政權首領由唐王朝冊封的制度,形成了少數民族地方政權與中央王朝政權和諧共處的局面。

3、 進行和親政策,以婚姻親情的方式協調強化與周邊各民族的關係。

這種開明友善的民族關係政策和制度,極大減少了漢族和少數民族的之間的隔閡,增強了各民族間的互補與融合,形成了多民族共同發展的宏大局面,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基礎。

貞觀二十一年,即公元647年,李世民被回紇等民族擁戴為"天可汗",意為各民族的共主和最高首領。也就是這年的五月,李世民在翠微殿中向左右大臣諮詢自己為何成功。勤政愛民、知人善任、從諫如流,這是李世民流傳千古的美名;"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為父母",這是李世民對待和處理少數民族事務博大的胸襟與寬厚的胸懷,如此帝王,雖有玄武門殺兄屠弟登上皇位的殘暴之舉,但水火難容,時局所迫,政治總是殘酷的!他建立的貞觀盛世,足以證明他是一位偉大的君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