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如何繁殖及養護,花謝後如何養球來年才能開到爆盆

木木佐 發佈 2019-12-31T10:52:36+00:00

因其鱗莖由許多白色鱗片層環抱而成,狀如蓮花,取"百年好合"之意而命名,像征著純潔,高貴,高雅,聖潔及心心相印。


百合花姿雅致,葉片青翠娟秀,莖幹亭亭玉立,是人們從古到今喜愛的一種花卉。因其鱗莖由許多白色鱗片層環抱而成,狀如蓮花,取"百年好合"之意而命名,像征著純潔,高貴,高雅,聖潔及心心相印。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在家中種植百合花,那如何養護?又如何繁殖、養球讓來年的百合開到爆盆,而不用年年買種球呢?


一、繁殖

百合花主要有鱗片繁殖、籽球繁殖和珠芽繁殖3種,種子播種繁殖易變性,一般不採取。

1.鱗片繁殖

秋季,選健壯無病、肥大的鱗片在1∶500的苯菌靈或克菌丹水溶液中浸30分鐘,取出後陰乾,基部向下,將 1/3—2/3鱗片插入有肥沃砂壤土中,密度3—4x15厘米,蓋草遮蔭保濕。約20天後,鱗片下端切口處便會形成1-2個小鱗莖,培育2—3年鱗莖可重達50克。


2.小鱗莖繁殖

百合老鱗莖的莖軸上能長出多個新生的小鱗莖,收集無病植株上的小鱗莖,消毒後按行株距25厘米×6厘米播種。經一年的培養,一部分可達種球標準(50克),較小者,繼續培養一年再作種用。

3.珠芽繁殖

珠芽於夏季成熟後採收,收後與濕潤細紗混合,貯藏在陰涼通風處。當年9—10月,在苗床上按12—15厘米行距、深3—4厘米播珠芽,覆3厘米細土,蓋草。



二、養護

1.溫度

百合花喜涼爽,較耐寒,當溫度高過33度時就會出現乾枯、發黃的現象,嚴重的話還會因此而枯死。 生長溫度是在13-17℃之間,當它長出幼苗後,溫度低於11℃時生長會受限,冬天低於3度時會凍死,夏季應防高溫引起的腐爛,適當遮陰並噴水降溫。開花時溫度最好控制在24-28度。


2.土壤選擇

百合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中,鱗莖色澤潔白、肉質較厚,根系粗壯發達,粘重的土壤不宜栽培,忌連作,3—4年輪作一次,前作豆科、禾本科植物為好。易選擇土壤肥沃、地勢高爽、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砂壤土,盆栽易選深花盆栽種。

3.栽種時間

百合花春、秋兩季都可栽種,即每年的11—3月及8—9月都可以進行栽種。栽種成功後,一般3個月便能開出漂亮的百合花。


4.施肥

培養土宜用腐葉土、砂土、園土以1:1:1的比例混合配製,盆底施足充分腐熟的堆肥和少量骨粉及為作基肥,栽種深度一般約為鱗莖直徑的2~3倍。栽種後3-4周不易施肥,以後每隔10~15天施一次氮、鉀肥,對磷肥應控制,磷肥過多會引起葉面發黃。打花蕾時可增施1~2天磷肥,打頂後適當施尿素、鉀肥,並同時在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以促進鱗片肥大。


5.光照

百合不耐光,最好別放在光照過強的地方,有散光即可,但也不能過於黑暗,不然不開花。如放窗台和陽台應勤轉盆,以保證株形完美。

6.澆水

百合花最怕水澇,土壤濕度過高則引起鱗莖腐爛至死亡,應儘量做到見濕見干,不干不澆,澆必澆透的原則。見干,指澆過一次水後等到土表面發白,土壤表層幹了,再澆第二次水,不能等盆土全部幹了才澆水;見濕,指每次澆水時都要澆透,即澆到盆底排水孔有水滲出為止,但不能澆半截水(即上濕下干),因為一盆生長旺盛的花卉其根系大多集中於盆底,澆半截水實際上等於沒澆水。


7.打頂摘心

百合發芽時選擇健壯的一個芽兒保留,其他的弱小的芽兒,可以將它們除去,以免鱗莖分裂。當百合長至27-33厘米時,應及時摘頂,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以集中養份促進地下鱗莖生長。對有珠芽的品種,如不打算用珠芽繁殖,春季種植的百合應在芒種、夏至前後及時摘除珠芽,植株應控制在40-45CM左右,以減少鱗莖養分消耗。打頂摘心宜在晴天中午進行,以利傷口癒合,防止病菌侵入。


三、花期管理及養球

百合花苞較大或已盛開後,不要在花苞花朵上噴水,易致花瓣腐爛或長黃褐斑塊,影響美觀。可在葉子或周圍地面噴水增加濕度,讓百合生長良好並助於花香擴散。

百合花謝以後,應剪掉殘花,地面預留20到30cm的枝幹並保留葉子,適當的澆水和追加磷肥,培養地下鱗莖球體生長。當地上葉子開如枯萎時應停止施肥,百合花進入休眠期,此時應減少燒水,徹底枯黃時,停止燒水並將種球挖出,用乾淨的報紙包起放冰箱冷藏,來年還可以再次種植。花後養球時間越長,來年播種後生長開花越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