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縣洪門湖迎來今年首批越冬候鳥

南城縣廣播電視臺 發佈 2021-09-28T04:31:45+00:00

9月25日,在洪門湖醉仙岩景點的石壁上,「先期」抵達的野生鸕鶿身影隱約可見。國慶前夕,南城縣洪門湖國家濕地自然保護區迎來今年首批前來越冬的候鳥。據當地觀測站統計,目前先期抵達越冬的候鳥類型主要包括豆雁和野生鸕鶿等。

9月25日,在洪門湖醉仙岩景點的石壁上,「先期」抵達的野生鸕鶿身影隱約可見。國慶前夕,南城縣洪門湖國家濕地自然保護區迎來今年首批前來越冬的候鳥。據當地觀測站統計,目前先期抵達越冬的候鳥類型主要包括豆雁和野生鸕鶿等。

「因為連續高溫晴熱,與往年相比,目前飛抵湖區越冬的候鳥數量並不是很多。」洪門湖國家濕地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告訴筆者,他們每天都密切監測冬候鳥的飛抵情況,並緊鑼密鼓加強湖區日常巡護,為全面做好越冬候鳥到來做好準備。「現在我們正全力以赴做好越冬候鳥監測監護,並傾力為越冬候鳥打造溫暖『家園』。」

洪門湖是我省第二大候鳥越冬地,位於贛東南部的黎灘河中游,庫區地屬武夷山余脈,自然資源豐富,景色秀麗,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7.8℃。湖區地勢高低不等,地形錯綜複雜,濕地面積4111.18公頃,濕地以丘陵為主,土壤為花崗岩紅砂岩風化而成的黃紅壤,還有大量的草甸,一直是多種水鳥的棲息地和越冬地。根據調查及資料記載洪門湖有水鳥類8目12科37種,包括鸊鷉目1科1種;鵜形目1科1種;鸛形目1科5種;雁形目1科10種;鶴形目2科7種;鴴形目4科7種;鷗形目1科2種;佛法僧目1科4種。常見種有普通鸕鶿、蒼鷺、白鷺、綠翅鴨等。(彭國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