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紫砂壺款識的表現方式

問壺藏家 發佈 2020-01-06T11:59:21+00:00

中國使用印章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商代(約公元前15世紀),自此之後,印章的使用就沒有斷過,到漢代發展到了一個高峰,而後清代也是印章大發展的歷史時期,在這上下數千年的時間裡,印章石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官印,姓名印,齋堂印,肖形印,閒章等等,種類可謂數不勝數。

中國使用印章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商代(約公元前15世紀),自此之後,印章的使用就沒有斷過,到漢代發展到了一個高峰,而後清代也是印章大發展的歷史時期,在這上下數千年的時間裡,印章石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官印,姓名印,齋堂印,肖形印,閒章等等,種類可謂數不勝數。

與印章同步發展的是中國的篆刻藝術,篆刻一道源遠流長,奠基於元末畫家王冕,再由文彭、何震以及包括陳曼生在內的西冷八家,一脈相傳,發展至今已成為一項獨特的藝術。

印章材質,隋唐時期以金、銅印為主,宋代則以銅、玉居多。製作的方式一般是文人書寫印稿,再交由印工鑿刻。

直到元朝末年,畫家王冕用青田石系的花乳石刻自用印,開啟了軟石治印的風氣,集寫、刻為一體,表現出了強烈的個人風貌。

此後雖然陸續有玉、瑪瑙、木、竹、象牙、牛角、陶印等素材可以入印,但石章仍是治印的主要素材。

比如當代宜興紫砂藝人的印章,仍以石質居多,間或有陶印、牛角印以及鋼印。

在宜興的紫砂壺上,印款亦具有相當重要的裝飾與徵信作用。一把做工精美、氣勢雄健的好壺,若能鈐上一枚章法有筆有墨、刀法酣暢淋漓的好印,便如紅花綠葉般,相得益彰,令人倍加喜愛。反之,則成鮮花、牛糞之勢,不但今人扼腕,亦不免要對作者的審美產生懷疑。

正因為紫砂壺的韻致格稠與金石篆刻如此息息相關,所以歷代紫砂名手所用印鑑,往往出自當代金石篆刻家之手。譬如清光緒年間的黃玉麟所用的印章,就出自名士吳大溦親手所制。

在清嘉慶、道光以前,紫砂藝人多是自己制壺、自己刻署的,一般是在壺底用姓名全稱章,蓋內則用略小的不帶姓的名章。

自嘉道開始,由於文人的推崇與參與,書法、篆刻才由壺底移到壺的肩腹部以及蓋面等明顯部位,並逐漸形成一種時尚。

在明代,制壺人均采刻款,如有文人定製,即署文人名號或堂號、齋室名。

到了清代,制壺者多用印款,文人撰銘則采刻款;亦有壺底用文人齋室名作為印款,壺身銘文用刻款,而制壺者在壺蓋內,所以一把壺上很有可能包含了四個人的印章,即陶手、畫家、雕刻者以及定製者四人,這點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亦殊為少見。

紫砂印款的分類

柴砂陶器的印款,依內容的不同,可約略分為以下幾種

(一)姓名款:

此為紫砂器上最常見的款識,不論是制壺者、刻銘者、書畫者或是出樣定製者,只要與此壺有關的人均可落款於壺上。如「顧景舟」、「楊彭年制」、「冰心道人」、「源遠堂藏大彬制」等。


(二)齋館款:

齋館印始用於唐朝李宓的「端居室」,所以早在明代的紫砂器上便出現堂號印,包括齋名、館名、堂名、軒名、室名等,不一而足。如「桑連理館」、「清德堂」、「陽羨惜陰室王」、「墨緣齋意堂制」等俱是。

(三)商標款:

指經由商號經營生產的陶器上所鈐蓋的商記。如「利永公司」、「金鼎商標」、「鐵畫軒制」、「陳鼎和」等。

(四)紀年款:

紀年的款識在中國其他的工藝品如銅器、瓷器上亦頗為常見,一般紀年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采當時的帝皇年號,如「大明正德八年供春」、「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十三年制」、「民國念六年時年六十四」。另一則為天干地支組合的紀年款,如「萬曆丁酉年」、「庚子年制」、「甲戍年制」等。

(五)吉語款:

吉語印起源於商周,古鉩中的「大利」、「長年」俱是。紫砂款識中的古語款則行於清中以迄民國。如「益壽延年」、「福壽」、「寶」等。

(六)肖形款:

多刻著自己的生肖或喜愛的動物,亦有融入姓名者,常見於當代陶手用印。如兔形、羊形、雞形等。

(七)圖案款:

在紫砂器上較為少見,所刻圖形多有寓意。如八卦圖、龍鳳圖、龍紋圖等。

(八)詩詞歌:

多為作者遣興抒懷之作,如「茶熟香溫」、「平生知己」。

(九)其他:

諸如地名款「荊溪」、「中國宜興」,或紀事款「江蘇全省物品展覽會特等獎俞國良」、「八十二老人作此茗壺巴拿馬和國貨物品展覽會得優獎」。

縱觀現代紫砂工藝師所用的印章,雖然也有法度嚴謹、氣勢雄渾的好印,但大部分功利平平,甚至還有不少章法雜亂、結構鬆散的劣印蓋在紫砂壺上,工藝師對於細節要求可見一斑。

更別提近年還出現了機器描刻之印,這樣的印章筆畫生硬、布局死板,完全失去了印章應有的生氣。

但願所有的紫砂工藝師都能重視自己所用的印款,畢竟印章與紫砂同樣是一種藝術形式,更何況這兩者在千百年後,便是代表著作者藝術水平與美學涵養的無言證人!

關鍵字: